【咽喉炎概述】
咽喉炎一般多属中医喉痹范畴。病因虽多,总属火毒为患。然火有虚实。临床所见,急性多属实火为患,慢性多由虚火而起。
【症状】
咽喉部一侧或两侧红肿疼痛,或微红微肿微痛,痒痛不舒,且伴有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肺俞 | 47-52 | 50 | 双穴 |
大椎 | 47-52 | 50 | 单穴 | |
天突 | 45-48 | 40 | 单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2天 | 风池 | 42-48 | 40-50 | 双穴 |
阳陵泉 | 45-48 | 40 | 双穴 | |
天突 | 45-48 | 40 | 单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注:以上穴位循环灸。
【按语】
要坚决摒弃一些不良饮食习惯,戒烟、戒酒。
【案例】
陈某,男,38岁。
主诉:患慢性咽喉炎5年,咽部灼热疼痛5天。予以隔物灸仪施灸。处方:1日,灸肺俞、大椎、天突各50分钟;2日,灸风池、阳陵泉、天突各50分钟;以上穴循环灸,每日加灸神阙穴60分钟。灸2日后疼痛感减轻。灸4日症状消失,已基本痊愈。由于患者经常复发,嘱坚持灸1月巩固治疗。
1.取穴部位
少商穴:在手拇指桡侧距指甲角1分许。尺泽穴:在肘窝横纹上,肱二头肌腱的桡侧,肘关节微屈曲取之。合谷穴: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中点的桡侧。曲池穴:肘关节屈曲成直角,当肘横纹头与肱骨外上髁之间取之。
2.针刺手法
患者取坐位,双手下垂,局部常规消毒后,医者用手将患者的手臂自上而下按摩20余次,速刺少商、尺泽两穴出血数滴,并在合谷穴直刺1.5cm左右,得气后留针15分钟,然后向曲池穴直刺3cm左右,以得气为度,得气后留针15分钟,没2分钟行针1次,捻转针体以增强刺激,达到清热泻火、解毒止痛的疗效。
【慢性咽喉炎】
一、湿热瘀阻型
症状:患者咽部有异物感、粘痰样感、颈部有紧束感、口渴不欲饮;检查发现咽后壁有大小不一的淋巴滤泡增生,充血,有扩张的小血管,甚至有扁桃体增大。
舌脉象:舌苔黄腻、舌质暗红有瘀点、脉沉细见数。
论证宗旨:治以清热燥湿,利气化痰、逐瘀散结。
方药:苍术12g、黄柏12g、薏苡仁15g、赤芍10g、桔梗10g、丹皮12g、射干10g、黄芩10g、连翘12g、夏枯草10g、甘草6g等组成。
方义:方中苍术健脾燥湿;茯苓、薏苡仁利湿化痰、黄芩、黄柏、连翘、夏枯草清热消肿散结,四药合用加强清热利湿解毒之功效;桔梗、射干利咽喉并引药上行;丹皮、赤芍凉血化瘀;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相互协调以达到清热燥湿、利气化痰、逐瘀散结之功效。
二、肝郁气滞型
症状:咽喉部不适,咽喉部有粘痰样感和异物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颈部有紧束感。检查发现咽部粘膜充血、色暗红、咽后壁有淋巴滤泡增生,情绪变化时症状加重。
舌脉象:脉弦见滑、舌苔白、根部微腻、舌质见暗。
论证宗旨:治以疏肝解郁、化痰利气降逆。
方药一:柴胡15g、厚朴10g、桔梗10g、半夏10g、郁金10g、枳壳10g、佛手10g、苏梗10g、台乌药10g、旋覆花10g、香附10g、甘草6g。
方义:方中柴胡、香附疏肝理气;厚朴、枳壳、郁金、台乌药、佛手理气宽中;半夏、苏梗、旋覆花、代赭石降逆化痰;桔梗利咽喉并引药上行直达病所;甘草调和诸药共凑疏肝解郁、化痰利气降逆之功效。
方药二:半夏厚朴汤加减方组成:半夏10g 厚朴10g 紫苏梗10g 老生姜3片 茯苓15g 威灵仙15g 合欢皮15g 夜交藤15g 杜仲10g方法。
三、脾虚痰湿型
症状:咽部不适、粘痰样感和异物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嗳气打呃,服用生冷、寒凉滋腻之剂症状加重。检查可见咽后壁有淋巴滤泡增生,充血。
舌脉象:舌苔白腻、舌质淡白、脉沉细见滑。
论证宗旨:脾虚痰湿型治以健脾燥湿,利气化痰降逆。
方药: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5g、半夏10g、陈皮12g、苍术12g、枳壳12g、厚朴10g、苏梗10g、旋覆花10g、甘草6g。
方义:方中以六君子汤补气健脾燥湿化痰,方中再加苍术更加强健脾燥湿之功效;枳壳、厚朴、苏梗、旋覆花、代赭石利气散结降逆;桔梗利咽喉并引药上行。
四、阴虚(肝、肾、肺、胃阴虚)
症状:临床表现为咽部不适,或夜间干痛、咽部有粘痰样感,常有少量的分泌物不易清除,夜间尤甚,“吭吭”有声,意欲清除而后快,有刺激性干咳,若说话过多,气候干燥、熬夜或过度疲劳后症状加重,有的耳鸣、听力减退、声音嘶哑等。检查发现咽部粘膜弥漫性充血、色红,咽后壁有片状或点状隆起的淋巴滤泡增生,有扩张的小血管。
舌脉象:舌质嫩红、脉沉细见数。
论证宗旨:阴虚型治以滋阴润燥,清化痰热,利气化痰。
方药:北沙参10g、麦冬12g、天冬10g、玉竹10g、百合10g、桔梗12g、黄柏10g、丹皮10g、黄精10g、浙贝母10g、女贞子10g、旱莲草10g。
方义:方中以沙参、麦冬、天冬、玉竹、百合滋补肺、胃之阴虚;黄精、女贞子、旱莲草滋补肝、肾之阴虚,上下互相协调、相辅相成、滋而不腻,以少量黄柏、丹皮以清血分之虚热;桔梗引药上行,阴平阳秘,咽喉炎自愈。
【急性咽喉炎】
一、风热犯喉证
声音嘶哑或失音,喉部灼热干痛,咽喉部肿胀,声带色红伴发热、恶寒,痰黄稠;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则疏风清热,宣肺开音。方用疏风清热汤加减:荆芥15克,防风15克,牛蒡子10克,金银花30克,桑白皮15克,黄芩15克,玄参15克,天花粉15克,赤芍9克,玉蝴蝶15克,胖大海15克,浙贝母6克,桔梗9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3~5天。
二、风寒袭喉证
起病急,卒感声音不扬或嘶哑,喉部微痛不适,咳嗽,咽喉部充血,声带淡红微肿,伴发热恶寒,鼻塞涕清;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治则疏风散寒,宣肺开音。方用六味汤加减:荆芥15克,防风10克,僵蚕9克,薄荷12克,桔梗9克,甘草6克。声嘶重者加麻黄6克,杏仁9克;咳嗽重加白前9克,炙紫苑9克;恶寒发热重可合用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柴胡、白前、桔梗、枳壳、茯苓各4.5克,甘草1.5克)。
三、肺胃热盛证
声音嘶哑明显,头痛剧烈,吞咽困难,咽喉鲜红疼痛,声带红且布有黄浊分泌物,伴壮热口渴,烦躁不安,口臭,便秘;舌红苔黄,脉洪数。治则清泄肺胃,解毒利咽消肿。方用清咽利膈汤:连翘15克,栀子12克,黄芩15克,牛蒡子12克,薄荷9克,玄参3克,大黄10克,玄明粉15克,蝉衣15克,玉蝴蝶30克,胖大海10克,僵蚕9克,桔梗6克,甘草6克。
一、蜜枣甘草汤
选用蜜枣8枚,生甘草6克,将蜜枣、生甘草加清水两碗,煎至一碗,去渣即可。可以做饮料服用,每日两次。
有补中益气、润肺止咳之功效。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咽干喉痛等症。
二、荸荠萝卜汁
用荸荠、鲜萝卜各500克。将荸荠洗净去皮,鲜萝卜洗净切块,同放搅汁机内搅拌成汁。每日饮汁数小杯,连服3~5日。它可以清热利咽,开音化痰。
适用于咽喉肿痛、声嘶、目赤等症,有助于改善肤色。
三、生梨青果茶
生梨1个,青果3枚。将生梨去皮切碎,用白糖渍半小时,再加捣烂的青果3枚,冲入开水凉后,当茶缓慢咽下。
四、虫草炖老鸭
虫草,性温,味甘。具有滋肺补肾,益精气等功效,主治久咳虚喘,咯血等症。鸭肉,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功效。虫草炖老鸭和血行气,清热去火,养胃生津。
对于肾虚引起的慢性咽炎症,因咽炎引起的咳嗽、呕逆等症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五、凉拌苏叶菜
紫苏叶60克,葱30克,青椒10克,盐、香油少许。上三味洗净,并为碎末,加适量食盐、香油等调料,可为正餐之凉菜。
疏散风寒(发汗解表),通阳利咽。主治风寒外袭之咽炎。
六、葱白利咽汤
葱白2根,桔梗6克,甘草3克。桔梗、甘草先煮沸5~7分钟,之后加入葱白,焖l~2分钟后趁热饮用。每日早晚各一次。
解毒散寒,清利咽喉。主治风寒外袭之咽炎。
七、枸杞粥
枸杞子15克,糯米150克。糯米、枸杞子分别洗净,加水放置30分钟,以文火煮制成粥即可。每天服用1碗。
具有滋阴润喉的功效,适用于慢性喉炎咽喉干燥者。
八、洋参蒸梨
洋参性凉,味甘,微苦。具有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的功效。用于咳喘、痰血、口燥咽干等症。梨,性凉、平,味甘,微酸,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功效。对咽喉有养护作用。
洋参与梨同蒸食对于肺热咳嗽,痰多,咽喉肿痛等症有显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