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睛概述】
漏睛,是指浓汁或粘薄混浊泪液时时从泪窍溢出。因泪窍开口在眦角,故又称“眦翻”
【症状】
(l)外感风热:内眦部轻度胀痛,肤色稍红,局部轻度隆起,有浓汁或混浊泪液外溢。兼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舌红苔白,脉浮数等外感表证。
(2)心火炽盛:内眦部肿胀疼痛较甚,硬结拒按,发热口渴,小便红赤,舌红,脉数。
(3)热邪稽留:内眦部肿胀疼痛,按之变软,压之有浓汁从泪窍溢出,发热口渴,舌红,脉数。
(4)气血两虚:眦部肿胀日久,红肿渐消,惟有稀汁脓液或青黑脓水时时从泪窍溢出,病势缠绵,久久不愈。体虚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脉细弱。
【病因分析与鉴别】
(1)外感风热漏睛与心火炽盛漏睛:二者都是漏睛未溃期的常见症状。前者多由风热邪毒,上犯目窍,停留睑中,引动内火,内外合邪而成。《诸病源候论》说:“风热客于睑眦之间,热搏于血液,令眦内结聚,津液乘之不止,故汁不尽,渭之脓漏”。风热停滞睑眦,故眦睑红肿胀痛。后者多因心经热邪,上攻内眦而发,以内眦部红肿热痛明显,伴见发热口渴,舌红脉数为鉴别要点
(2)热邪稽留漏睛与气血两虚漏睛:二者虽都是漏睛破溃期的常见症状,但有虚实之别。前者为实证,多因热毒久蕴不去,渐成脓液,故压之有脓液从泪窍排出。热邪滞留,故有发热口渴,舌红脉数之象,后者属虚证,是患者体质素虚,正不胜邪所致,故见眦部虽不红肿,但泪窍浓汁不断。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风池 | 52 | 30 | 双穴 |
外关 | 48 | 30 | 双穴 | |
合谷 | 48 | 30 | 双穴 | |
第2天 | 大椎 | 52 | 40 | 单穴 |
印堂 | 48 | 30 | 单穴 | |
大陵 | 48 | 30 | 双穴 | |
第3天 | 血海 | 48 | 30 | 双穴 |
阴陵泉 | 48 | 30 | 双穴 | |
内庭 | 48 | 30 | 双穴 |
【艾灸体会】
五轮内应五脏学说认为内眦部为血轮,在脏属心,上下睑结合处属脾胃,肝开窍于目,所以心、肝、脾胃火毒炽盛是酿成本病的主要病因,治疗上必直折火势。
1.外感风热漏睛
症状:内眦部轻度胀痛,肤色稍红,局部轻度隆起,压之有脓汁或黏薄混浊液外溢。兼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舌红苔白,脉浮数。(本病多由风热邪毒上犯目窍,停留睑中,引起内火,内外合邪而成《审视瑶函漏睛》说:“原因风热眼中停,凝结如脓似泪倾”。)治法:疏散风热。
方药:疏风清肝散《一草亭目科全书》。
处方:当归,赤芍,川芎,银花,菊花,甘草柴胡,连翘,山栀子,薄荷,龙胆草,荆芥,防风,牛蒡子,灯芯。
2.心火炽盛漏晴
症状:内眦部肿胀疼痛明显,硬结拒按发热口渴,尿黄舌红,脉数。(本病多由心经热邪,蕴蓄日久,上攻内眦而发。)治法:清火解毒。
方药:方选竹叶泻经汤《原机启微》。
处方:竹叶、柴胡、山栀、羌活,升麻,甘草,赤芍,草决明,茯苓,车前子,黄芩,黄连,大黄,泽泻。
3.邪热稽留漏睛
症状:内眦部肿胀疼痛,按之变软,有脓汁从泪窍溢出,发热口渴,舌红脉数。
(本病多因热毒久蕴不去,腐化肌肤,渐成脓液,脓蓄泪窍,故压之有脓液从泪窍排出。
治法:清心排脓。
方药:清心排脓汤加味。《张皆春眼科证治》。
处方:生地,木通,白芷,天花粉,苡仁,桔梗,甘草,蒲公英,银花,野菊花。
4.气血两虚漏睛
症状:眦部肿胀日久,红肿渐消疼痛渐减,惟有汁脓液或青黑腥秽脓水,时时从泪窍溢出,久久不愈。体虚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脉细弱。(本症与邪热稽留二者都是漏睛破溃期的常见证,但有虚实之别。前者属实邪,本症属虚,是患者体质素虚,正不胜邪,故见眦部虽不红肿,但泪窍脓汁不断)。
治法:扶正祛邪。
方药:方选人参养荣汤加减。
处方:党参、黄芪、白术、云苓、甘草、当归、白芍、银花、蒲公英、野菊花、桔梗、连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