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强概述】
项强,是指颈项部肌肉筋脉牵强拘急,颈项强硬,活动不便的一种临床症状。临床亦可分为虚实两类:实者多由风寒湿邪侵袭足太阳经脉或皮肉破伤、风邪外袭而致项强,感受温热疫毒,邪陷心包亦可见项强,虚者以失血、大汗,高热伤阴,津血耗损,筋脉失养而致项强。
项强常涉及现代医学中的颈椎病、落枕、中风、偏头痛等病,
【症状】
(1)风寒:项强,转侧不利,头痛,恶寒发热,周身不适,无汗,尤以天气变化时加重,遇寒尤甚,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紧。
(2)风湿:项强,转侧不利,头重如裹,胸闷脘痞,肢体困重甚或痠痛,关节疼痛重着,困倦嗜睡,舌白滑,苔浮缓。
(3)热病:项强,甚至角弓反张,或见抽搐,身热夜甚,烦躁不安,腹满便秘,舌红,苔黄燥,脉弦数。
(4)瘀血:项强,颈部呈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活动转侧不利,夜间疼痛加剧,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弦细而涩。
【病因分析与鉴别】
(l)风寒项强与风湿项强:二者均是由于感受外邪而发病。风寒项强.为风邪夹寒邪浸袭人体太阳之脉,寒性凝滞,使气血经络受阻,以致筋脉拘急。风湿项强,为风邪夹湿邪侵犯人体之表,湿性重着,经络壅阻,阻遏气机,局部气血运行不畅而发为项强。二者的辨证要点是:风寒项强伴有头痛,恶寒发热,周身不适,无汗等风寒表证;而风湿项强则伴有头重如裹,胸闷脘痞,肢体困重等湿邪重着的症状,二者不难鉴别。
(2)热病项强:本证多因感受火热之邪,或因外邪人里化热,导致动血,动风,耗伤阴液,是筋脉失养而发项强。邪热入里,引动肝风,可见角弓反张;耗伤阴血.阴虚内热多为夜发,故见身热夜甚,血热扰动心神,见烦躁不安;津液耗伤,故见便秘腹满;舌红,苔黄燥,脉弦数均为热病之象。
(3)瘀血项强:本证由于外伤跌仆或其他原因造成体内出血,离经之血未能排除或吸收,形成瘀血;或由于气滞导致血行不畅,或气虚无力推行血流,致使血脉瘀阻而呈瘀血;或由于寒凝血脉,导致血液运行不畅而呈瘀血。瘀血的形成导致局部气血的雍滞,则发为项强,转侧不利;气血不通,不通则通,其疼痛特点为痛如刺痛,痛处固定不移;夜间血行缓慢,瘀血受阻更加严重,所以疼痛夜间加剧。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弦细而涩均为瘀血阻络之象。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艾灸取穴】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风门 | 54 | 40 | 双穴 |
阳陵泉 | 48 | 30 | 双穴 | |
第2天 | 百会 | 52 | 30 | 单穴 |
神庭 | 52 | 30 | 单穴 | |
支沟 | 48 | 30 | 双穴 | |
第3天 | 大椎 | 52 | 40 | 单穴 |
命门 | 54 | 60 | 单穴 | |
合谷 | 48 | 30 | 双穴 | |
第4天 | 风府 | 50 | 40 | 单穴 |
风池 | 52 | 30 | 双穴 | |
悬钟 | 48 | 30 | 双穴 | |
第5天 | 大肠俞 | 54 | 40 | 双穴 |
大陵 | 48 | 30 | 双穴 | |
列缺 | 48 | 30 | 双穴 |
【艾灸体会】
艾灸可以通过通经活络,疏散风寒,使经络通畅、气血调和,达到“通则不痛”。艾灸治疗本症取穴简便,行之有效。对于本病的预防要注意避免受凉、吹风和淋雨,晚上睡觉时一定要盖好被子,以免熟睡时受凉使风寒邪气侵袭颈肩部引起气血瘀滞、脉络受损而发病。并且要注意适量运动,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