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生疣概述】
肛门生优,是指生于肛门部的小赞生物,常呈淡红色或污灰色,小如粟米,大如拳头,表面光滑或粗糙,形如帽针尖或花蕊状。多因湿热下注、风热郁毒、肝郁血虚、气滞血瘀、肝肾阴虚所致。本症常见于现代医学的肛门部尖锐湿疣。
【症状】
(1)湿热下注:肛门部潮湿,疣体表面糜烂,渗液较多,其味臭秽,疣基底部潮红,大便黏腻不爽,舌质淡,苔腻,脉滑数。
(2)风热郁毒:肛门痒痛剧烈,疣体呈黯红色,有脓性分泌物,遇热则加重,舌红苔黄,脉数。
(3)肝郁血虚:疣体呈淡灰色,痒甚,昼轻夜重,心烦口苦,胸胁胀痛,肌肤干燥,女子月经不调,男子失眠多梦,舌质淡,脉弦细。
(4)气滞血瘀:肛门部疣体丛生,色红刺痛,时有瘙痒,女子则经闭、痛经,舌质黯红或有瘀斑瘀点,脉涩。
(5)肝肾阴虚:肛门部皮肤干燥,疣体干瘪,头晕目眩,腰膝痠软,五心烦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病因分析与鉴别】
肛门生疣,临床辨别虚实尤为重要。实者形体健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肛门痒痛,脉弦数;虚者形体消瘦,面色无华,短气少苔,病程绵长,脉细沉。其次辨其形症,具体如下:
(l)湿热下注肛门生疣,多由饮食不节,伤及肠胃,湿热内生,而湿性重浊,流注肛门,浸淫肛门皮肤而成。以疣体表面糜烂,渗液较多,其味臭秽,疣基底部潮红,大便黏腻不爽,舌质淡,苔腻,脉滑数为其辨证要点。
(2)风热郁毒肛门生疣,多由素体虚弱,腠理不密,风热之邪外袭,久而为毒,搏于经络而致。以肛门痒痛剧烈,疣体呈黯红色,有脓性分泌物,遇热则加重,舌红苔黄,脉数为其辨证要点。
(3)肝郁血虚肛门生疣,多由情志不舒,肝气郁结,复因血虚,而致气郁血虚,搏于腠理而生疣。以疣体呈淡灰色,痒甚,昼轻夜重,心烦口苦,胸胁胀痛,肌肤干燥,舌质淡,脉弦细为其辨证要点。
(4)气滞血瘀肛门生疣,因风热毒邪侵袭,或湿热之邪下注,或肝郁血虚,气机受阻,血行不畅,气滞血瘀,结于肛门部,形成疣赘。以肛门部疣体丛生,色红刺痛,时有瘙痒,舌质黯红或有瘀斑瘀点,脉涩为其辨证要点。
(5)肝肾阴虚肛门生疣,疣赘迁延不愈,伤及阴血,而致肝肾阴虚。以肛门部皮肤干燥,疣体干瘪,头晕目眩,服膝痠软,五心烦热,额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为其辨证要点.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患处 | 52 | 40 | |
蠡沟 | 48 | 30 | 双穴 | |
丰隆 | 48 | 30 | 双穴 | |
第2天 | 患处 | 52 | 40 | |
阴陵泉 | 48 | 30 | 双穴 | |
三阴交 | 48 | 30 | 双穴 | |
第3天 | 患处 | 52 | 40 | |
曲池 | 48 | 30 | 双穴 | |
外关 | 48 | 30 | 双穴 | |
第4天 | 患处 | 52 | 40 | |
太冲 | 48 | 30 | 双穴 | |
足三里 | 48 | 40 | 双穴 | |
第5天 | 患处 | 52 | 40 | |
膈俞 | 54 | 50 | 双穴 | |
血海 | 48 | 30 | 双穴 | |
第6天 | 患处 | 52 | 40 | |
太溪 | 48 | 30 | 双穴 | |
复溜 | 48 | 30 | 双穴 |
【艾灸体会】
针灸治疗肛门生疣具有一定的疗效,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散结的作用。患者要清淡饮食,忌食辛辣厚味温燥之品,忌饮酒,保持局部清洁,避免不洁的性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