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白

所属科室:头项症状
所属部位:头部

更新时间 : 2/4/2021 9:29:55 AM

【面白概述】
面白,是指面部无血色,缺少红活润泽的病色。多为营血不荣于面所致。白为虚寒之色,属肺。多主气虚、寒证。本症病位在面部,其病机有血虚失荣、阳气虚衰、阴寒内盛、外感风寒、阳气暴脱、真热假寒等。常伴有口唇、指甲色淡白等症. 面白所涉及现代医学中的吐血、便血、贫血等失血病,心绞痛等病。

【症状】

(1)血虚失荣:以面色白,头晕目眩,手足发麻为证候特征。伴有形体消瘦,心悸失眠,妇女经行量少,唇舌色淡,脉弱。
(2)阳气虚衰:以面白无光,形寒肢冷,少气懒言为证候特征。倦怠无力,自汗,口淡不渴,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唇舌色淡,脉虚弱。
(3)阴寒内盛:以面色苍白,腹痛剧烈,肢冷蜷卧为证候特征。伴有恶寒喜暖,口淡不渴,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而滑润,脉沉迟。
(4)外感风寒:以面色白,恶寒重,发热轻为证候特征。伴有无汗,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5)阳气暴脱:以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为证候特征。伴有蜷卧神疲,口不渴或喜热饮,脉微欲绝。
(6)真热假寒:以面色苍白,虽四肢厥冷,但恶热,烦渴喜冷饮为证候特征。伴有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红绛,苔黄干,脉沉数有力。

【病因分析与鉴别】

(1)血虚失荣面白:多由于饮食劳倦,伤及脾胃,脾胃虚弱,生化之源不足;或各种原因失血过多,造成血虚失荣,故面色白。伴有头晕目眩,手足发麻,形体消瘦,心悸失眠,妇女经行最少,唇舌色淡,脉弱。
(2)阳气虚衰面白:多由于素体阳虚,或年老体弱,阳气不足,不能鼓舞血运,故而而色白。伴有形寒肢冷,少气懒言,伴有倦怠无力,自汗,口淡不渴,大便冰薄,小便清长,唇舌色淡,脉虚弱。
(3)阴寒内盛面白、外感风寒面白与阳气暴脱面白:三者均表现为面白而发青,并伴有相同的形寒肢冷,口淡不渴等寒象,三者不同之处在于病机。阴寒内盛是里寒证,寒性收引,导致经脉凝滞,表现为腹痛剧烈,肢冷蜷卧,伴有恶寒喜暖,口淡不渴,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而滑润,脉沉迟等症。治疗当以温中散寒为主。外感风寒证是由于外感寒邪,侵于肌表,卫阳被郁所致。伴有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紧等症,治疗应以解表为主。阳气暴脱多因急病或重病,耗伤正气,阴液衰蝎,阳气无所附而暴脱所致。伴有大汗淋滴,四肢厥冷,蜷卧神疲,口不渴或喜热饮,脉微欲绝等症。
(4)真热假寒面白与阴寒内盛面白:二证均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等寒象。当真热假寒面白是由于内热过盛,阳气郁闭于内,不能布达于体表所致,即所渭的“阳盛格阴”之证,故伴有恶热,烦渴喜冷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红绛,苔黄干,脉沉数有力等里真热的表现,而阴寒内盛面白无里热证的表现。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中脘5450单穴
足三里484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2天期门5240双穴
太冲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3天肾俞5460双穴
关元5460单穴
太溪4830双穴
第4天脾俞5450双穴
三阴交4830双穴
血海4830双穴
第5天心俞5450双穴
内关4830双穴
气海5460单穴


【艾灸体会】

面色苍白还见于心绞痛患者,症状多出现在饱食、受寒、情绪激动等因素后,突然发生左心胸前区绞痛,时间一般在l~ 5 分钟并向左侧颈部和肩臂放射,伴有汗出和前胸压榨,紧闷和窒息感,恐惧感,及心慌,气短,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四肢逆冷,舌紫黯,脉弦涩。发作时心电图出现S 一T 段下降,T 波降低或倒置。治疗方法应行气通阳,化瘀止痛。治疗上选取:内关、郄门、阴郄、膻中、巨阙;若呼吸急促,加天突,孔最;痰湿壅盛者,加天枢,中脘;气滞血瘀者加太冲,膈俞;心肾阳虚者加心俞,肾俞,厥阴俞;心脾两虚者加心俞,脾俞,足三里。
还有一些急症,急性发作期可以出现四肢厥冷,面色苍白之症,应根据临床症状把握标本级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仔细辨证,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