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概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系腰椎间盘髓核从纤维环的破裂处突出,压迫脊神经根,而引起以坐骨神经痛为主的临床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疾病,多发生于青壮年。最常见的原因是在没有防卫的情况下搬运或抬重物,长时间弯腰后猛然直腰。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学“腰痛”、“痹证”范畴。 《素问?痹论篇》日:“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意指风寒湿邪是“痹证”的病因。
【症状】
95%的椎间盘突出症发生于腰4、腰5及腰5、骶1椎间隙,故常见的是坐骨神经痛症状。患者出现下腰痛、髋痛,向下放射到大腿后部小腿外侧及足跟、或足趾部的疼痛
或麻木。部分患者因咳嗽、打喷嚏或腹部用力卧床翻身而疼痛诱发或加重,卧床休息则减轻。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r>第1天 | 腰部痛点 | 47-52 | 50-70 | |
腰阳关 | 47-53 | 50-60 | 单穴 | |
肾俞 | 47-53 | 50-70 | 双穴 | |
关元 | 48-54 | 50-70 | 单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2天 | 八髎 | 47-53 | 40-60 | 左右共八穴 |
腰部痛点 | 47-52 | 50-70 | ||
委中 | 42-48 | 4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3天 | 腰部痛点 | 47-52 | 50-70 | |
足三里 | 45-52 | 50-60 | 双穴 | |
昆仑 | 45-48 | 4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注:以上穴位循环灸。
【按语】
发病期间禁止弯腰负重,下床活动用宽腰带固定腰部。为防复发,病愈后应注意腰部的保护,避免弯腰搬运重物。工作时可用腰围或宽腰带,以保护腰部肌肉。
【案例】
张××,男性,23岁。
病史及症状:患腰及左侧腿痛3年,加重半年。
现症:腰部后突,不能直立,腰及下肢至小脚趾部均疼痛,已不能行走及仰卧,每天只能拱腰趴在床上。
检查:第8椎及第2、3、4腰椎均有压痛,第2、3、4腰椎肿粗。
艾灸:隔物灸仪施灸,处方见上。灸完2个循环,腰腿疼痛始减轻;4个循环后,腰痛大为减轻,腰椎肿粗好转,腰已能挺直并可下地行走,灸至1个月后,诸病愈,行走正常,未再出现腰痛。
点按、针刺法
点按、针刺法及针刺选取的穴位,针刺肾俞、环跳、委中等穴,以拇指点按腰阳关、命门肾渝、志室、居谬、环跳、承扶、委中等穴。
【肾俞穴】
取穴方法:肾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2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
取穴时,左右腰骨最高点连线与脊椎中线的交点附近为第四腰椎,向上数到第二腰椎下方的凹陷处旁开1.5寸的位置就是肾俞穴。
操作:
(1)针法:微斜向脊柱直刺,深1.5寸-2寸,针感以腰部酸胀为宜。
(2)灸法:艾条灸,温和灸15-20min。
【腰俞穴】
取穴方法取穴时一般采用俯卧姿势,腰俞穴位于腰部,臀沟分开处即是。
操作步骤:每次取穴2-3个,各穴灸7壮,每天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
【秩边穴】
位于第四骶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腰骶痛、下肢痿痹、便秘、痔疾、小便不利。
操作:直刺1.5~2寸。
【环跳穴】
位于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界处。
主治:腰痛、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2~3寸。
【气滞血淤型】
症状:起病急,早期腰腿剧痛,拒按,腰部板硬,俯仰转侧不利,甚者不能下床。
夜间疼痛加重难以入眠,后期转为钝痛,行走不便,唇色紫黯,舌质黯或淤点,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兼数。
治法:行气活血,化淤通络。
方药: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处方:当归25克、川芎15克、鸡血藤、丹参泽泻、木瓜各30克、川牛藤、制香附各20克、玄胡、赤芍、郁金各15克、全蝎10克、桃仁10克。
兼用其他方法:牵引复位法,手法用按揉,推拨以舒筋通络。
【寒湿阻络型】
症状: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适量活动后稍减,阴雨天疼痛加重,遇寒痛增,得热痛减,头痛如裹腰腿沉重形寒肢冷,病程缠绵,舌淡,苔薄多津,脉迟或紧。
治法:散寒除湿,温经通络。
方药: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
处方:独活、杜仲、白芷、玄胡各15克、秦艽、当归、川牛藤各20克、桑寄生、茯苓、木瓜各30克、防己15克、肉桂6克附子10克、细辛30克。
兼其他治疗:牵引复位,手法用揉搓、擦,以透热散寒。
【气血两亏型】
症状:腰部酸软,轻微疼痛,经久不愈,腰腿乏力,不耐久用,休息则酸疼减轻,劳则心慌气短,手足发麻,神疲纳少,头晕目眩,面色少华,爪甲淡白,舌质淡,苔,脉细弱。
治法:补益气血,养筋通络。
方药:方用八珍汤加减。
处方:黄芪、茯苓、太子参、何首乌、枸杞子、鸡血藤、山药各30克,陈皮15克、白术、麦芽各15克、川芎12克、生熟地、白芍各20克、当归25克、炙甘草10克。
附:其他治疗:用牵引复位法,以轻揉手法为主配合点揉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以健脾胃、养气血。
【脾肾阳虚型】
症状:腰酸背疼,腰腿发凉,轻则似冷风吹,重则如坐水中,得温则舒,伴少气懒言,自汗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清稀,甚则五更泄泻,宫冷不孕,遗精滑泄,舌质淡,苔薄,脉微弱。
治法:温补脾肾,舒络养筋。
方药:方用肾气丸加减。
处方:山药、杜仲、续断各30克,熟地、莬丝子、鸡血藤、当归、淫羊藿、巴戟天各20克、枣皮、狗脊各15克、泽泻、丹皮各12克、肉桂、附子、炙甘草各10克。
其他治疗:用牵引复位法,手法用轻揉的点揉等,重点取脾俞,肾俞,命门,气海,关元,以温脾肾,补命门。
【肾阴不足型】
症状:腰部酸软疼痛,痛势绵绵,腰腿软弱无力,不耐久用,伴头晕耳鸣,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舌燥,失眠多梦,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补肾阴,柔筋通络。
方药:方用左归丸加味。
处方:当归25克、山药30克、枣皮、阿胶(烊化)女贞子、旱莲草各15克、鹿角胶、龟板胶各10克(烊化)怀牛膝、黄精、白芍、鸡血藤各20克。
其他治疗:用牵引复位法,选百合、神门、三阴交太溪湧泉等穴,采用轻揉缓补类手法。
【温热蕴蒸型】
症状:腰痛、痛处伴热感,小腿胀痛,热天或雨天疼痛加重,活动后稍减,体困身热,恶热口渴,小便短少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理筋通络。
方药:方用二妙散加味。
处方:苍术、赤芍、地龙、萹蓄、蚕砂各15克、木瓜泽泻、车前子、伸筋草各30克、川牛膝、忍冬藤各20克、黄柏、防已各12克。
其他疗法:牵引复位,手法宜重,快,以泻实热。
三七地黄瘦肉汤:
三七12克打碎,与生地30克、大枣4个、瘦猪肉300克入沙锅,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煮1小时至瘦肉熟烂,放调盐适量。饮汤吃肉,隔日1剂。
功能活血化瘀,定痛。主治气滞血瘀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三七炖田鸡:
肥田鸡2只(约200克)去皮、头、内脏,三七15克打碎,大枣4个去核,同入炖盅,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炖1—2小时。饮汤吃肉,1剂/日。
功能益气活血,消肿止痛。主治气虚血瘀,脾胃虚弱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三七猪脚筋汤:
猪脚筋200克、精瘦肉50克体沸水,捞入沙锅,加三七15克(打碎)。大枣4个、水共煎沸后改小火煮1-2小时。饮汤吃肉,1剂/日。
功能活血定痛,强筋壮骨。主治气滞血瘀,肾气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乌头粥:川乌(研末)5克、蜂蜜适量、生姜2片、粳米50克同入沙锅,加适量水慢火熬成稠粥。早、晚服食,1剂/日。
功能祛风,散寒,除湿。主治寒湿痹阻较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生姜各30克切大片;羊肉500克体沸水,晾凉,切块。羊肉、当归、生姜、红枣10个同入沙锅,加适量水共煎,沸后撇沫,改小火慢煮至羊肉熟烂。随量饮汤吃肉,隔日1剂。
功能温经散寒,活血定痛。主治阴寒内盛,气血凝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杜仲猪尾汤:杜仲15克、猪尾2条共煮汤常服。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杜仲核桃猪腰汤
猪肾(猪腰)1对切片,大枣2个去核,与杜仲10克、核桃肉20克、生姜2片、米酒3毫升同入炖盅,加水共煎沸后改小火炖1小时。饮汤吃肉,1剂/日。
功能益气补肾,壮腰助阳。主治肾气不足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枸杞水鱼补肾汤
水鱼(鳖)1只切块,与枸杞子、山药各30克及熟地15克。红枣6个、生姜3片共入炖盅,加适量水,大火烧沸后改小火炖1小时。随量饮汤吃肉,隔日1剂。
功能益气养血,滋阴补肾。主治肾阴亏虚,气血不足型腰椎间盘突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