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鼻子概述】
红鼻子是指鼻子表面皮肤发红,或鼻子周围出现红色丘疹或脓疱,甚至严重时鼻子肥大,顶端形成结节的症状。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是因为素食肥甘厚味,或好食辛温之品导致肺胃积热,日久热毒积滞,搏结于鼻部而成。
本症俗称“酒渣鼻”,在《疡医大全》中称作“赤鼻”。
本证在现代医学中常见于胃肠功能紊乱,毛囊虫感染,精神刺激等诱因导致的疾病。
【症状】
(1)肺胃积热:亦即红斑型。鼻部潮红,有的累及两颊、前额,初期为暂时性,寒冷刺激或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情绪刺激时有红斑,日久不退,表面光滑,伴有毛细血管扩张,鼻尖部毛囊口扩大,伴有苔薄舌红,脉细数等症状。
(2)湿热蕴结:相当于丘疹型,在红斑上出现散在绿豆大小的红色丘疹或脓疱,可形成结节和囊肿,毛细血管明显扩张,形如红丝缠绕,自觉轻微瘙痒,皮色由鲜红变成紫褐色,同时多伴有便干,苔黄舌红,脉滑数等症状。
(3)血瘀热结。相当于鼻赘型,多见于中年以后的男性患者,鼻尖部的丘疹逐渐增大融合,高出皮面,形成高低不平的软结节,皮肤变厚、粗糙,不断发生脓疱,皮肤呈红褐色,鼻部畸形,多有苔薄舌紫,脉弦等症状。
【病因分析与鉴别】
(1)肺胃热结证与湿热蕴结证:两者均是由于邪热上攻导致,肺胃热结证多是由于外感热邪,或因为饮酒、食用辛辣食物等,使邪热上伏于肺,熏蒸鼻端而发病;湿热蕴结证多是由于肺胃积热,外感毒邪导致,前者以鼻部潮红为主要特点,后者以鼻部散在的丘疹或脓疱为主要特点。
(2)血瘀热结证与肺胃热结证、湿热蕴结证:血瘀热结之证多是由于患病日久,气血虚弱,运行不畅,加之外感毒邪,蕴结鼻部而发病,且以鼻部有鼻赘、舌紫或有瘀斑为主要临床表现,多见于患本病多年的中年男性患者,肺胃热结证与湿热蕴结证虽然也是热邪上袭,但临床表现没有血瘀热结证严重。容易进行鉴别。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素髎 | 48 | 30 | 单穴 |
曲池 | 48 | 30 | 双穴 | |
合谷 | 48 | 30 | 双穴 | |
第2天 | 胃俞 | 54 | 40 | 双穴 |
内庭 | 48 | 30 | 双穴 | |
鱼际 | 48 | 30 | 双穴 | |
第3天 | 天枢 | 54 | 50 | 双穴 |
支沟 | 48 | 30 | 双穴 | |
三阴交 | 48 | 30 | 双穴 | |
第4天 | 大椎 | 52 | 40 | 单穴 |
肺俞 | 54 | 50 | 双穴 |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艾灸体会】
针灸治疗本症具有较好的效果,除针灸单一治疗外,还可以选用外用药配合治疗。患者平时要经常用温水加肥皂或护肤香皂洗脸,保持面部清洁卫生,忌食辛辣、酒类等刺激性食品,注意补充维生素。患者要保持心情乐观,积极向上,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井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针灸】
[取穴]
主穴:印堂、素黲、迎香、少商、承浆、阿是穴。
配穴:禾臀、上星、百会、列缺、支沟、合谷、足三里、地仓、曲池。
[治法] 主穴均可取用,配穴则需根据皮疹分布情况而取。患者取坐位,用碘酊和酒精严格消毒素醪、迎香、少商、阿是穴穴区;以1寸毫针点刺鼻部阿是穴,深度以微量出血量为宜。针毕拭去血点(不易出血点可轻轻挤捏),再用酒精消毒,不必包扎;素黲、迎香及少商穴处,用三棱针在以上部位点刺出血数滴,出血基本停止后,用消毒干棉球揩干血迹;余穴采取轻度捻转的进针方式, 至患者有酸麻感为度,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要求面部穴针感最好能向患处传导。留针20min~ 30min。上述治疗每2~3日针刺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
【火针】
方案一
[取穴] 局部阿是穴、迎香、曲池、外关、合谷、足三里、丰隆、太冲。
[治法] 体穴选取双侧采用毫针针刺,用平补平泻手法,每日1次,10次/疗程;期间每隔3日用火针点刺局部一次。休息3天开始下一个疗程。
方案二
[取穴]
主穴:阿是穴、印堂、素髎、大椎、合谷。
配穴:肺胃热盛配尺泽、曲池、内庭;热森蕴肤配尺泽、少商、商阳;气滞血瘀配合谷、太冲、血海。
[治法] 火针点剌阿是穴,根据不同分期治疗火针针刺深度、方法不同。红斑期患者,可在红斑处以细火针浅刺,不可达到真皮层,在血络明显处,可适当点刺放血。丘疹期患者,可于丘疹顶部以火针点刺,若有脓头则点刺时针稍做旋,并将脓液排出。鼻赘期患者,在局部以中粗针点刺,深度以到达结节状组织底部为宜。素髎穴以细火针点刺,深度宜浅,以少械出血为宜。少商、商阳、印堂以细火针频频浅刺3~5次;余穴以粗火针,点刺不留针,深度根据肌肉厚度而定,0.2~0.3寸。
【体针】
[取穴]
主穴:印堂、素膠、迎香、地仓、承浆。
配穴:禾髁、大迎、合谷、曲池。
[治法] 主穴可均取配穴据皮疹分布情况而取。令患者取坐位,采取轻度捻转的进针方式至患者有酸麻感为度,留针20 ~ 30分钟,每2 ~ 3日针刺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耳针】
[取穴]
主穴:外鼻、肺、肾上腺、内分泌、内鼻、面颊。
配穴:耳根部位。
[治法] 以主穴位为主,早期仅取外鼻、内鼻、肺,用轻刺激手法;症候较重者,上穴可均取,毫针刺入,用捻转法行强刺激法,留针15~30分钟,重症宜延长至一小时,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效不佳时,可配合取配穴行耳根环状注射,将维生素B6,或生理盐水2~4毫升,从耳前皮下开始,自前向后沿耳根作环状注射一圈,两耳交替进行,隔日或每周2次,5~10次为一疗程。亦可采用剌血法,以5号注射针头,在外鼻穴点剌放血,面颊区雀啄剌放血,用直径约1cm的消毒棉球拭去,每次用6~8个。每次1耳。余穴则可贴压王不留行子。每周2次,10次为一疗程。
【方一】
[药方] 党参、怀山药各15克,女贞子、菟丝子、银花、鸡内金、当归、茯苓、白术、陈皮各10克,黄柏、黄芩、地骨皮各6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次。
【方二】
[药方] 雄黄25克,轻粉、硼砂各10克。
[制用法] 共研细粉,乳汁调。涂患处。
【方三】
[药方] 枇杷叶、桑白皮、黄芩、栀子各10克,生地15克,菊花12克,桔梗6克,黄连、甘草各5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次。
[适应症] 酒渣鼻红斑期。
【方四】
[药方] 紫花地丁30克,双花、蒲公英、野菊花各15克,连翘12克,栀子、元参各10克,大黄3克,甘草5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次。
[适应症] 酒渣鼻丘疹期。
【方五】
[药方] 当归尾、赤芍各12克,生地15克,川芎、陈皮各6克,桃仁、红花、黄芩各10克,大黄3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次。
[适应症] 酒渣鼻鼻赘期。
【方六】
[药方] 赤茯苓、金银花、虎杖各12克,当归10克,生地黄、赤芍各9克,川芎、黄芩、栀子、陈皮、红花、五灵脂各6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次。
【方七】
[药方] 荆芥穗120克,防风、杏仁(去皮尖)、白蒺藜(炒去刺)、僵蚕、炙甘草各30克。
[制用法] 共研细末。饭后清茶调服9克,每日3次。
[适应症] 肺风酒渣鼻。
【方八】
[药方] 绿豆450克,荷花瓣干品60克,滑石、白芷、白附子各15克,冰片、密陀僧各6克。
[制用法] 共研细末。用时将患处洗净,白天以药末擦之,晚上则以温水将药调成糊状,封涂于患部,次晨则洗掉。
【山楂粥】
[食材] 干山楂30克,粳米60克。
[做法] 混合煮成粥,每日食用1次,连吃7日。
【鲜枇杷叶粉沫】
[食材] 用新鲜的枇杷叶(将叶背绒毛去掉)、栀子仁都适量。
[做法] 将上述食材研成粉末,每次吃6克,每日3次。
【马齿苋薏仁银花粥】
[食材] 马齿苋、薏仁各30克,银花15克。
[做法] 用3碗水煎银花至2碗时去渣,与马齿苋、薏仁混合煮粥,每日食用1次,连续食用有良好疗效。
[备注] 适用于酒渣鼻丘疹期。
【腌三皮】
[食材] 西瓜皮200克,冬瓜皮300克,黄瓜400克,盐、味精适量。
[做法] 西瓜皮刮去腊质外皮,洗净;冬瓜皮刮去绒毛外皮,洗净;黄瓜400克,去瓜瓤,洗净;将以上三皮混合煮熟,待冷却后,切成条块,放置于容器中,用盐、味精适量,腌清12小时后即可食用。
【芦根粥】
[食材] 鲜芦根150克,竹茹20克,粳米60克。
[做法] 芦根、竹茹用布包好同粳米煮粥,每天喝一到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