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概述】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
【症状】
创面周围伴有红、肿、热、痛局部炎症,如果还有化脓、恶臭症状者即可认定为局部感染征兆,伴发热则说明具有全身反应。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艾灸取穴】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局部患处 | 10-15 | 艾条悬灸 | |
膈俞 | 47-53 | 50 | 双穴 | |
血海 | 42-48 | 40-5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2天 | 局部患处 | 10-15 | 艾条悬灸 | |
中脘 | 48-54 | 50-70 | 单穴 | |
足三里 | 45-52 | 50-60 | 双穴 | |
膻中 | 45-50 | 40-50 | 单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3天 | 局部患处 | 10-15 | 艾条悬灸 | |
肾俞 | 47-53 | 50-70 | 双穴 | |
关元 | 48-54 | 50-70 | 单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注:以上穴位循环灸。
【按语】
压疮早期皮肤发红,采取翻身、减压等措施后可好转。当皮肤出现浅表溃烂、溃疡、渗出液多时用大艾条灸局部,每次灸至渗出液干为止。
【案例】
许某,男,50岁。
主诉:反复腰骶部多处皮肤溃烂6个月,加重一周。
刻诊:腰骶部多处皮肤溃烂,最大的可达6*7cm大小,有渗液,色清质稀,发热,汗出,慢性病容,唇面色淡无华,神萎,大便干,小便正常,舌淡,苔白,脉细。诊断:压疮。
治疗:予以隔物灸仪和艾条施灸,隔物灸仪灸处方见上。再每日用艾条悬灸局部患处,每次灸至渗出液干为止。灸5日后疮面缩小,渗出液减少,无发热症状。灸1月后疮面爬皮长肉明显,疮面皮肤已开始干燥结痂。继续灸1月基本痊愈。
1、气血虚弱
治法:补益气血,通络润肤。
方药:《正体类要》八珍汤。当归20g,川芎20g,白芍15g,熟地30g,党参20g,白术10g,茯苓30g,丹参30g,红花10g,银花30g,陈皮10g,连翘15g,甘草10g。
若肉腐溃破加花粉、白芷、桔梗托毒排脓;发烧加地骨皮20g,羚羊角2g;口渴加生石膏30g。
2、气滞血瘀
治法:益气化瘀,透脓止痛。
方药:《医宗金鉴》托里透脓汤。党参15g,黄芪30g,当归30g,白术10g ,穿山甲10g,皂角刺15g,白芷10g,青皮10g,鸡血藤30g,伸筋草30g,花粉30g,地丁20g,甘草10g。
若流水恶臭,加黄柏10g,泽泻20g,紫草30g;大便干结加大黄10g(后下);食少、咽干加焦三仙各30g,知母10g。
红枣木瓜猪肝
猪肝200克,红枣20个,番木瓜1个。红枣去核,番木瓜去皮核,加水煮熟。适用于脓水色淡清稀,伴有目暗血虚。
红枣兔肉
红枣10克,兔肉150克,放炖盅内,隔水炖熟;亦可放瓦锅内煮烂,调味服食。适用于疮口新肉不长。
红枣当归黄芪汤
红枣10个,当归15克,黄芪30克,煎汤,加砂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