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气

所属科室:胸腹症状
所属部位:胸部

更新时间 : 2/4/2021 10:50:57 AM

【短气概述】
短气是指呼吸急促,甚至不能持续的病症。本症的病因多与气滞、痰阻、血瘀以及心脾两虚、脾肾两虚等有关。 本症常见于现代医学的肺系疾病及肺源性心脏病等疾病。

【症状】

(1)气滞血瘀:短气胸闷,胁肋胀满,善太息,甚则胸痛彻背,每于情绪波动而诱发或加重,舌黯红或紫黯,苔白,脉弦。
(2)痰饮中阻:短气急促.气不得续,胸脘胀满,咳喘痰涎,呕恶纳差,苔白厚腻,脉弦滑。
(3)心脾两虚:短气乏力,神疲懒言,失眠多梦,汗出,面白无华,舌质谈,苔白,脉细而沉。
(4)脾肾两虚:短气神疲,声低息微,体质消瘦,畏寒肢冷,大便溏薄,舌质淡,答白,脉沉细弱。

【病因分析与鉴别】

(l)气滞血瘀短气与痰饮中阻短气:二者同属实证,由于病邪阻遏气机,升降失常,气逆于上,故见呼吸急促,声高息粗,心胸窒闷等症。气滞血瘀短气,则病位在肝,乃因肝郁气滞,失于条达,由气及血,血脉不利而致。故见胸胁胀满,善太息,甚则胸痛彻背,痰饮中阻短气其患者多为痰湿之体,或嗜食膏梁厚味,生湿化痰,阻遏气机升降,病位在肺,兼有苔腻脉滑的痰湿之象。
(2)心脾两虚短气与脾肾两虚短气:二者同属虚证,均为正气不支,气不得续,心脾两虚短气病在心脾二脏。心主血脉,脾为营血化生之源,以血亏气少为主要病机。心为君主之官,脾为后天之本,以火不生土,土失健运,而致血虚气弱不能充养心脉,益于宗气,症见短气乏力,神疲懒言,面白无华。脾肾两虚短气,病在脾肾。脾为后天之本,主水谷精微之气,肾为先天之本,主纳气,为元气之根,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故见短气神疲,声低息微,体质消瘦等虚衰表现。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风门5440双穴
阳陵泉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2天天突5040单穴
中府5250双穴
合谷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3天肺俞5450双穴
尺泽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4天肝俞5440双穴
章门524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5天脾俞5450双穴
阴陵泉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6天关元5460单穴
曲骨5460单穴
三阴交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艾灸体会】

艾灸治疗本症效果较好,平时还注意让患者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注意防止感冒以减少发病;戒烟酒;病情发作严重时,可配合现代医学的其他方法积极救治。

主穴:气海、膻中、足三里.

配穴:气滞血瘀加膈俞、太冲;痰饮中阻加丰隆、中脘;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脾肾两虚加太白、太溪.

操作:气海直刺1~1.5寸,膻中向下平刺0.5~1寸,足三里直刺0. 8~1.5寸,均采用补法.其他配穴均采用虚补实泻的方法针刺,留针30分钟.

方义:气海补气培元;膻中为八会穴之一,是宗气聚会处,可宽胸膈,降气通络;足三里为胃之合穴,脾胃为后天气血生化之源,补足三里可补益气血;气滞血瘀加膈俞、太冲行气活血,祛瘀通络;痰饮中阻加丰隆可健脾化痰,和胃降逆;心脾两虚加内关、脾俞可养血补气,调理心脾;脾肾两虚加太白、太溪可补益脾肾,充养气血.


【苓桂术甘汤】

《金匮要略》曰:“夫短气有微饮,当以小便去之,

芩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组成: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三两甘草二两。

功效: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短气兼胸胁支满,目眩心悸

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中阳不足痰饮病之代表方。

临床应用:以胸胁支满,目眩心悸,舌苔白滑。

【肾气丸】

组成:地黄八两、山药四两、山茱萸四两、泽泻三两

丹皮三两、茯苓三两、桂枝—两、炮附子—两

煎服:右八位末之,炼蜜和丸梧桐子大,酒下十五丸,

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

功效:温补肾阳,化气行水

主治:短气属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

运用:

1、浮肿、小便不利或小便频数、多尿;

2、腰腹疼痛,小腰或拘急疼痛,或软弱无力;3、痰液、唾液、白带等量多且清稀如水;4、严重的疲劳倦怠感,肌肤虚浮,或有水肿,

手足常怕冷畏寒,时常出现烦热感。

1、桑菊甘杏汤

桑叶、菊花、甘草各7克,杏仁15克,蜂蜜适量。将四药择净,与蜂蜜一起同时放入茶壶中,冲入沸水,浸泡大约十分钟后代茶饮服,每日1次。

2、草芪龙苓粥

炙甘草、黄芪、龙眼肉各10克,茯苓粉、大米各50克,白糖少许。将炙甘草、黄芪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加茯苓粉、大米、龙眼肉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7天为1疗程,连续2~3疗程。可补气安神,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活动后加剧、面色淡白或有自汗、舌淡苔白、脉结代等。

3、冬瓜甘草汤

冬瓜200克,甘草7.5克,杏仁、桔梗各15克,葱少许。将冬瓜去皮切块,布包,锅中放油适量烧热后,下冬瓜煸炒,而后加清水,药包同煮,待冬瓜熟后,去药包,食盐、味精、葱花等调味服食,每日1次。

4、三七三子粥

三七5克,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各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诸药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剂,7天为1疗程,连续2~3疗程。可除痰化瘀,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胸闷心痛、头晕气短、唇甲青紫、苔白腻或有瘀点、脉弦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