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嗳气概述】
嗳气,又称“噫”或“噫气”。是胃病中常见的症状。本症多由饮食不节,或忧思郁怒,或脾胃亏虚而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景岳全书》谓:“噫者,饱食之息。即嗳气也”。嗳气,气味酸腐而臭者,叫嗳腐。嗳气与呃逆不同,嗳气声音沉长,是气从胃中上逆,逆声音急而短促,发自喉间。
本症常见于现代医学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等疾病。
【症状】
(1)食滞胃肠:嗳气有酸腐臭味,嗳声闷浊,嗳气不连续发作,胸脘痞闷,或恶心,不思饮食,大便有酸腐臭味或秘结,舌苔厚腻,脉象滑实。
(2)肝气犯胃.嗳气频繁,嗳声响亮,纳呆胸闷不舒,胁肋隐痛,胃脘胀痛,舌苔薄白,脉弦。
(3)脾气虚弱:嗳气断续,嗳声低弱,神疲乏力,呕泛清水,不思饮食,便溏,面色恍白或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象虚弱。
【病因分析与鉴别】
(l)食滞停胃嗳气与肝气犯胃嗳气:二者皆属实证。前者多因饮食所伤,后者多因情志所伤,食滞停胃嗳气,由于饮食不节,停滞胃脘,脾胃气机受阻,胃气上逆,故见嗳声闷浊;而肝气犯胃嗳气,由于忧思郁怒,肝气郁滞,横逆犯胃,胃气上逆,故见声嗳响亮,发作频繁。食滞停胃嗳气,兼见胸脘痞闷,不思饮食,嗳气酸臭味,大便亦有酸腐臭味等伤食证的特点。肝气犯胃嗳气,兼见胸闷不舒,胁肋隐痛,脉弦等症。
(2)脾气虚弱嗳气:脾气虚弱嗳气多由于素体虚弱或久病不愈,脾气虚弱,纳运失常,胃气不和,故嗳气断续,声音低微,食滞停胃之嗳气有酸腐味;肝气犯胃之嗳气,其特点是其声高亢;本症则嗳气低弱。此外,食滞者有伤食史,肝气者有情志抑郁史,本证有久病体虚史。食滞者舌苔厚腻而脉滑,肝气与脾胃虚弱者,虽皆可见舌苔白薄,但兼证与脉象不同。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中脘 | 54 | 50 | 单穴 |
足三里 | 48 | 40 | 双穴 |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
第2天 | 期门 | 52 | 40 | 双穴 |
太冲 | 48 | 30 | 双穴 |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
第3天 | 下脘 | 54 | 50 | 单穴 |
天枢 | 54 | 50 | 双穴 | |
气海 | 54 | 60 | 单穴 |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
第4天 | 胃俞 | 54 | 40 | 双穴 |
不容 | 54 | 40 | 双穴 |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
第5天 | 肝俞 | 54 | 40 | 双穴 |
章门 | 52 | 40 | 双穴 |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
第6天 | 脾俞 | 54 | 50 | 双穴 |
三阴交 | 48 | 30 | 双穴 |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
第7天 | 乳根 | 52 | 30 | 双穴 |
大陵 | 48 | 30 | 双穴 |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
第8天 | 膈俞 | 54 | 50 | 双穴 |
膻中 | 54 | 50 | 单穴 | |
巨阙 | 54 | 40 | 单穴 |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
第9天 | 肾俞 | 54 | 60 | 双穴 |
照海 | 48 | 30 | 双穴 |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艾灸体会】
艾灸治疗本症同时,应多注意结合对患者的心理治疗。应嘱患者尽量避免情志不遂,忧思恼怒;注意合理膳食,多食用一些易消化的食物。营养搭配得当,补益后天,健护脾胃。
主穴:中院、内关、足三里.
配穴:食滞胃肠加内庭;肝气犯胃加太冲、期门;脾气虚弱加脾俞、胃俞.
操作:中院直刺1~1.5寸,内关直刺0.3~0.5寸;足三里直刺1~1.5.均采用平补平泻法;脾俞、胃俞可采用温针灸法;其他配穴均采用泻法,留针30分钟.方义:中院为胃之募穴,可降气和胃;内关可健脾和中,降逆止呕;足三里健脾和胃,通经活络;食滞胃肠加内庭消食导滞,理气和中;肝气犯胃加太冲、期门疏肝理气,降逆和胃;脾气虚弱加脾俞、胃俞补益脾胃。
【病案】李某,男,45岁。七个多月来每饭后即暧气,声大而.长,连续不止,有时可达二小时之久:兼腕痛、头昏、L臭、口苦、欲呕、心烦,久治无效,舌质绛,脉弦劲。
【治】清泄肝胆郁热,和胃降逆,兼补气扶正。
【方药】旋复代赭汤合丹溪左金丸:旋复花6克,生代赭石15克,半夏9克,党参15克,炒黄连5克,炒吴萸2克,竹茹6克。2剂后,嗳气邸减,胃痛亦止,脉转弦数。原方加陈皮6克,生石膏15克。连服5剂而愈。(见《戴丽三医疗经验选》,云南人民出版社)
【评析:嗳气即噫气,又称噫。与呃逆有别,一以实证,一以虚证。本案为肝胃郁热胃失和降所致。但病程较长,正气己伤故用旋复代赭汤去甘草、生姜、大枣,配左金丸(吴茱萸、黄连)清泄肝火,竹茹清肝胃郁热,降逆止呕。造方用药,恰中病机,故取效神速。(吕志连)
【病案】
白术验案一产妇腰痛腹胀善噫,诸药皆呕,立斋以为脾虚血弱,用白术一味炒黄,每剂--两,米沽煎饮时匙许,四剂后渐安,百余剂而愈。(《古今医案按》
【按语】
白术甘温,归脾胃经,功擅补气健脾,燥湿利水,产后气血虚弱,脾失健运,胃失于降,使胃气上逆而嗳气,白术健脾强胃,使胃复职,则嗳气当愈。
萝卜子粥:炒莱菔子(萝卜子)10克,粳米50克,先用炒莱菔子煎汤,然后加入粳米,文火煮成稀粥,每日1次,连服3日。
山楂麦芽粥:生山楂、炒麦芽各10克,粳米50克,先将山楂、麦芽煎水,然后用此水加入粳米煮粥,服时加适量白糖,每日1~2次,连服数日。
淮山内金粥:淮山药15~20克,鸡内金9克,小米或大米150克,将淮山药、鸡内金研成细末,与米共同煮粥,待米熟烂后,加适量白糖调味食用。
1、鸡内金粥:首先把适星鸡内金放入锅内慢慢的炒至黄褐色,然后盛出来研为细末,备用。取粳米洗净放入锅内加水,等到熟烂后加入适量鸡内金粉,搅拌均匀继续稍煮片刻,服时可以在其中加少量白糖,每日—剂,分次温服,一般患者需要连服5日。
2、萝卜子粥:首先需要准备好炒莱藤子,粳米,制作的时候要先用炒莱腹子煎汤,然后去渣,在煎好的汤内加入淘洗干净的粳米按照常法火煮成稀粥,每日1次,连服3日。
3、山楂麦芽粥:准备材料为生山楂、炒麦芽,粳米,制作的时候应该先将山楂、麦芽等入锅内煎水,然后用此水加入淘洗干净的适量粳米煮粥,服时可以在其中加白糖适量调味,每日可服用1~2次,症状好转的患者可连服数日。
4、消食粥:准备好莲肉、芡实、神曲、麦芽,山药,扁豆,山楂,把这些材料处理干净,放入锅内,在其中加入适量洗净的粳米按照常法煮粥,每日可食用1次,一般患者需要连服3日,具有健脾、消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