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肿概述】
唇肿是指以唇部肿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症状,本症好发于秋冬季,其发生与肺、脾、肝有关,主要病因病机为气机不畅,经络不通,日积月累,痰浊内生阻滞经络,渐成肿块。
本症在古代医籍中又被称为“唇风”、“唇疽”等。
本症可见于现代医学的剥脱性唇炎、慢性唇炎、口腔黏膜溃疡等多种疾病。
【症状】
(l)肝气郁结:口唇肿痛,溃烂,口苦咽干,头晕目眩,胸闷,嗳气,脘腹胀痛,胁痛耳鸣,舌红苔黄,脉弦数或细数。
(2)肺经受热:口唇肿,甚至燥裂、溃烂,热痛,头痛,乏力,胸闷气短,可伴有咽痒、咳嗽、咯痰,苔白或微黄,脉缓或弦滑。
(3)脾失健运:口唇肿痛,溃疡,缠绵不愈,四肢怠倦,痰白量多,胃纳不佳,脘腹胀满,舌体胖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滑。
【病因分析与鉴别】
(l)肝气郁结证与脾失健运证:两者相比,虽然均是由于气机不畅引起,但前者为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同时血随气结,唇部肿痛,溃疡,并且伴有口苦咽干,头晕目眩,耳鸣胁痛等症状:后者为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出现口唇肿痛,溃疡等,同时伴有倦怠乏力,脘腹胀满,食欲不佳等症状。
(2)肺经受热证与脾失健运证:前者为实证,后者为虚证,肺经受热主要是由于外感热邪之毒,流窜经络,导致口唇肿痛,溃烂,同时伴有发热,头痛,乏力等外感症状;而脾失健运的临床表现除口唇的局部症状之外,伴有脾胃症状,而没有外感发热等症状。
(3)肝气郁结证与肺经受热证:肝气郁结之证在病起初期表现为口唇肿痛,并且伴有耳鸣、胸闷嗳气、口苦咽干等症状,随着疾病的发展,可以郁而化热,出现演疡部位热痛、头痛、目赤等症状,虽然与肺经受热有相似的发热症状,但其他兼证有明显的不同,临床上需要注意鉴别。
同时在临床上还应当注意与下列病症进行鉴别:
402 茧唇:初起唇缘部有无痛局限性的硬结,形状不一,坚硬疼痛,表面溃疡后,有痂皮覆盖,状如蚕茧,揭去痂皮出血,并有恶臭分泌物。
402 杨梅唇疳:好发于上唇,初起为丘疹或硬结,四周肿大,破溃后呈紫红色,基底部平坦,病程较短,可以自愈,有过梅毒接触病史。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承浆 | 48 | 30 | 双穴 |
地仓 | 48 | 30 | 双穴 |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
第2天 | 肝俞 | 54 | 40 | 双穴 |
章门 | 52 | 40 | 双穴 | |
太冲 | 48 | 30 | 双穴 | |
第3天 | 中脘 | 54 | 50 | 单穴 |
天枢 | 54 | 50 | 双穴 | |
足三里 | 48 | 40 | 双穴 | |
第4天 | 肺俞 | 54 | 50 | 双穴 |
中府 | 52 | 50 | 双穴 | |
三阴交 | 48 | 30 | 双穴 |
【艾灸体会】
针灸治疗本症具有一定的疗效,多采用针刺治疗。患者要注意口腔卫生,避免口唇受到损伤或刺激。注意饮食调节,避免辛辣之品,节制烟酒。秋冬季节干燥,可以在唇部经常涂擦唇膏等,滋润口唇皮肤,防止燥裂。
【方一】
[药方] 桃仁9克,红花6克,赤芍9克,当归10克,川芎9克,熟地15克,士鳖6克,参12克,鳖甲15克,防风10克, 荆芥9克,乌梅9克,百合20克, 香附12克,郁金9克,白蒺藜10克。
[用法] 3剂。 水煎,取药液400毫升,早、晚分服,每日1剂。
【方二】
[药方] 薄荷6克,连翘12克,防风9克,芥穗9克,焦栀9克,黄芩9克,生石膏9克,当归9克,滑石9克,白术9克,白芍6克,苡仁12克,甘草6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方三】
[药方] 玉生15克,山药15克,生地15克,粉丹皮9克,麦冬9克,女贞子15克,首乌15克,莲子芯9克,栀子9克,黄芩9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方四】
[药方] 生地l0g,当归l0g,赤芍l0g,丹皮l0g,白鲜皮l0g,乌梢蛇l0g,玄参l0g,紫草l0g,陈皮l0g,蝉蜕5g,甘草6g。
[用法] 上药加水500ml,煮取300ml,分2次服,日1剂。
【胡萝卜粥】
[食材] 胡萝卜、粳米适量。
[做法] 将胡萝卜用素油煸炒, 加粳米和水煮粥。
【沙参润燥汤】
[食材] 沙参、玉竹各20克,生地15克, 石斛30克。
[做法] 煎汤,每日1剂,每日服两次。
【川贝冰糖梨】
[食材] 梨1个,川贝粉6克,冰糖10克。
[做法] 将梨去核,把川贝粉、冰糖纳入梨中,蒸熟,服食,早、晚各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