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浮肿

所属科室:儿科
所属部位:全身

更新时间 : 2/4/2021 11:22:24 AM

【小儿浮肿概述】
小儿浮肿又名小儿肿病,是指小儿体内水湿潴留,泛溢肌肤,引起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的症状。好发于2~7岁小儿。 小儿水肿多以阳水为主,若治疗及时,调护得当,易于康复,顶后一般良好,若为阴水者病程较长。小儿浮肿病因多与外感风热湿邪,疮毒内陷,或病后元气大伤有关,病位主要在肺脾肾。本病症常见于现代医学中的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

【症状】

(l)风水相搏:起病急骤,发热恶风,咳嗽,初起眼睑浮肿,继而四肢、全身浮肿,皮肤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尿少或有血尿,苔薄腻,脉浮数。
(2)湿热壅盛:遍身浮肿,皮色润泽光亮,胸腹胀满,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苔黄腻,脉滑数。
(3)脾阳不振:周身浮肿,按之凹陷不起,面色咣白,身重懒动,便溏尿少,舌淡苔白滑,脉濡缓。
(4)肾阳衰微:面浮身肿,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不起,形寒肢冷,腰膝痠软,小便短少,舌质淡而肿,苔白腻,脉沉细而迟。

【病因分析与鉴别】

(1)风水相搏浮肿与湿热壅盛浮肿:风水相搏浮肿多因小儿机体柔弱,气血未充,风邪乘虚而入,客于肌肤,与体内水气相搏而致,风为阳邪,易袭阳位,故可见眼睑浮肿:风水郁于肌腠,故四肢、全身肿胀,风邪外袭,肺失宣肃,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故发热恶风,咳嗽,浮肿,小便不利。湿热壅盛多因小儿脏腑未坚,饮食不节,湿热蕴脾,气机升降不利,三焦气化不利,气不化水,水溢四肢而致。故见遍身浮肿,色泽光亮,皮肤胀急,湿热内蕴,故有烦热口渴,小短赤,湿阻气机,故胸腹胀满,苔黄腻,脉滑数。二者皆属阳水实证。一为湿热壅塞中焦,三焦气化不利,气不化水,水湿泛滥,故见胸腹胀满,苔黄腻,脉滑数等症,一为风水外感,风水相搏,水湿溢于肌肤,肺失宣肃,水道不通,膀胱不利,发为浮肿,故见发热恶风,咳嗽,苔薄.脉浮数等症。
(2)脾阳不振浮肿与肾阳衰微浮肿:脾阳不振浮肿多因小儿后天失调,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水湿浸渍,发为浮肿。其临床特点为:周身浮肿,按之凹陷不易恢复,面色咣白,胸闷纳呆,便溏尿少,舌淡,苔白滑,脉濡缓。肾阳衰微多因小儿禀赋不足,后天失调,或病累日久,而致肾阳衰弱,无以温煦蒸腾,以致气不行水,发为浮肿,肾阳衰微,则膀胱开合失司,水道不利,故见面浮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没指。二者均属阴水虚证。前者因肾阳不能温化水湿,使水聚而为浮肿,因此临证有寒证,如形寒肢冷,脉迟等;后者因脾阳不能运化水湿,水湿泛滥发为浮肿,身重便溏为其特点。二者之间,肾阳衰微较重,而脾阳不振较轻。且脾阳不振日久住往累及肾阳,肾阳衰微而又兼见脾阳不足,故两者有互为因果关系。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中脘5050单穴
足三里4840双穴
神阙5060单穴
第2天关元5060单穴
曲骨5060单穴
三阴交4830双穴
神阙5060单穴
第3天肾俞5060双穴
照海4830双穴
神阙5060单穴
第4天志室5050双穴
复溜4830双穴
神阙5060单穴
第5天命门5060单穴
天枢5050双穴
气海5060单穴
神阙5060单穴
第6天膈俞5050双穴
京门5040双穴
神阙5060单穴
第7天大肠俞5040双穴
水道5050双穴
神阙5060单穴
第8天章门5040双穴
阴谷4830双穴
神阙5060单穴
第9天期门5040双穴
悬钟4830双穴
神阙5060单穴

【艾灸体会】

艾灸治疗小儿浮肿具有可靠的疗效。但在治疗时要注意小儿浮肿与小儿的肾脏功能有关,故在诊断的时候要密切注意小儿肾功能的改变,以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