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后余沥

所属科室:二阴症状
所属部位:二阴部

更新时间 : 2/4/2021 2:02:50 PM

【尿后余沥概述】
尿后余沥又称尿后余沥不尽,是指排尿后仍有尿意,或尿液不能完全排尽,点滴不净的症状。多因病久体弱、肾阳亏虚、湿热等邪气留著于尿路所致。临床主要有肾虚胞寒、中气不足、膀胱湿热三种证型。 尿后余沥与小便失禁,历代医书多混为一症。然尿后余沥系排尿后尚有余沥,点滴不净,每次尿量少,甚则数滴或无尿排出,尿后仍有尿意,无正常的膀胱排空后的舒适感。小便失禁则是尿液时时自遗,不能控制,且尿量较多。临床上宜予区分。 本症涉及现代医学的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膀胱、尿道炎症,膀胱、尿道结石等。

【症状】

(1)肾虚胞寒:小便频数而清长,排尿不尽,溺后遗沥不净,神疲体倦,腰膝痠软,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2)中气不足:病程较长,尿后余溺,点滴不尽,时作时止,遇劳即发,面色咣白,精冲疲乏,食少便溏,少腹、肛门坠胀,舌淡苔薄白,脉缓或细弱。
(3)膀胱湿热:尿后余溺点滴不净,尿频、尿急、尿道灼热疼痛,小便色黄或浑浊,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病因分析与鉴别】

(1)肾虚胞寒尿后余沥与中气不足尿后余沥:二证均属虚证。肾虚胞寒尿后余沥多因肾虚气化不及,膀胱失约,致尿后余沥;肾虚胞寒则小便频数清长,腰痠膝软,四肢不温,遇冷加重。中气不足尿后余沥因中气虚弱,升举无力,致尿后余沥,以精神困惫,纳减便溏,少腹坠胀等中气不足之象为特征。
(2)膀胱湿热型:多因湿热蕴结下焦,气化失司,膀胱失约,致尿后余沥,以尿频、尿急、尿痛,小便色黄或混浊为特征。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中脘5450单穴
足三里4840双穴
曲骨5460单穴
神阙5460单穴
第2天关元5460单穴
三阴交4830双穴
中极5460单穴
神阙5460单穴
第3天肾俞5460双穴
然谷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4天命门5460单穴
腰俞5450双穴
曲泉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5天志室5450双穴
束骨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6天二白4830双穴
阴谷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7天小肠俞5440双穴
归来525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8天肝俞5440双穴
章门524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艾灸体会】

艾灸治疗本病有一定疗效,本病为难治病,治疗周期宜长,然因病程长,症状多,患者顾虚较多,故应鼓励患者坚持治疗。局部穴位可用芒针深刺,使气至病所,可提高疗效。适当节制房事,饮食忌辛辣,禁酒。

—、湿热内蕴

(一)症状

小便次数增多,余沥不尽,或小便浑浊,排尿延迟,或见尿道有涩热感,口渴

等,或伴有遗精、早泄、阳痿等症状。

(二)治法

(1)选穴肾前、中极、阴陵泉、三阴交。

(2)定位︰肾俞: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

第2腰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3-8-1]。

中极: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见图4-1-2)。

阴陵泉: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坐位,用拇指沿小腿内侧骨

内缘(胫骨内侧)由下往上推,至拇指抵膝关节下时,胫骨向内上弯曲之凹陷为取穴部位,见图3-10-2]。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以手4指并拢,小指

下边缘紧靠内踝尖上,食指上缘所在水平线在胫骨后缘的交点,为取穴部位,见图3-10-2)。

(3)拔罐方法针罐法。上述各穴用毫针针刺得气后留针10分钟,拔罐后留罐lO

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二、脾肾亏虚

(一)症状

小便次数增多,余沥不尽,或小便浑浊,小腹坠胀,尿意不畅,面色无华,神

疲乏力,劳倦或进食油腻则发作或加重,或伴有遗精、早泄、阳痿等症状。

(二)治法

(1)选穴脾俞、肾前、命门、关元、中极。

(2)定位﹑脾俞: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

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3个椎体,即为第11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4-3-1]。

图4-3-1脾俞、肾俞、命门

肾俞:见前。

命门: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俯卧位,在腰部,后正

中线上与脐相对处为取穴部位,见图4-3-1)。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见图4-1-2)。

中极:见前。

(3)拔罐方法﹑灸罐法。先用艾条点燃温灸各穴15分钟,以皮肤有温热感及人体

感觉舒适为宜,之后吸拔火罐,留罐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一)中气下陷

1,临床表现:病程较长,年老体弱,尿后余沥,尿意不尽,时欲小便。或量少而不爽利,或上末尿清白。肛门坠胀,劳累后加重,少腹坠胀,神疲乏力,肢倦懒言。舌淡,脉虚缓。见于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

2,病因病机:中气不足,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气化失司。3,治法:朴中益气,升清降浊。

4,方剂: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加减。

药物:黄芪15g,党参10g,白术10g,当归10g。陈皮6g,升麻6g,炙甘草6g,柴胡6g,茯苓15g,泽泻15g,肉桂3g。

方义:黄芪、党参、白术补中益气,升麻、柴胡升提清阳,茯苓、泽泻淡渗泄浊,肉桂温阳化气,陈皮和胃理气。当归养血和血。

加减:若少腹坠胀加王不留行、吴萸,青皮、茴香理气通络,尿后滴白加芡实、苡仁、黄柏、草薜渗泄收敛。小便不利,肉桂可改为桂枝,并加猪苓,即合五苓散(《伤寒论》)用。

5,变通法:若中气不足,小便涩痛,兼有湿热者,可用黄芪人参汤(《脾胃论》)加减,即补中益气汤加麦冬、苍术、黄柏,既能升清阳。又能降浊阴。

(二)膀胱湿热

1,临床表现:排尿不尽,尿有余沥,尿道灼热疼痛。小便黄赤、混浊,甚或尿血,或小腹胀痛。舌红苔黄,脉数,可见于尿路感染、结石。

2,病因病机:湿热下注于膀胱,气化不利,排尿不畅。3,治法:清利湿热,利尿泄浊。

4,方剂:八正散(《局方》)合石韦散(《证治汇补》)加减。

药物:石韦15g,冬葵子15g,瞿麦15g,蔗蓄15g,六一散10g(包),车前子10g(包),山栀10g,木通10g。

方义:石韦、瞿麦、篇蓄、山栀清利湿热。冬葵子、六一散、车前子、木通利尿泄浊。加减:灼热疼痛加竹叶、生地,即合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用。结石加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排石。

5,变通法:湿热重者用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清热作用更好。

(三)肾气不足

1,临床表现:排尿不尽,尿有余沥,尿出无力,甚而排尿困难,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舌淡,脓沉细。本症可见于前列腺增生症。

2,病因病机:年老体弱,肾气不足,膀胱气化不利,不约为遗尿。3,治法;补肾益气。

4,方剂:济生肾气汤(《济生方》)加减。

药物:淡附子6g,肉桂3g(后人),熟地10g,山药10g,山黄肉l0g,泽泻10g,车前子10g(包),茯苓10g,牛膝15g。

方义:附子、肉桂助阳生火,熟地、山药。山黄肉补肾,泽泻、车前子、茯苓渗利,牛膝引药下行且有通窍作用。

加减:气虚加黄芪、党参,阳虚加鹿角片、菟丝子,

5,变通法:若见形疲面红,五心烦热,口干咽惧,舌红脉细数,为肾阴不足者,用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加牛膝、丹参、车前子、六一散等,滋肾养阴、泄浊通窍。

【猪腰白果粥】

猪腰(肾)1对,白果仁10克,粳米100克。将猪腰对半剖开,取出筋膜,洗净切成薄片,白果仁捣碎和粳米同放砂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粥。

【核桃栗子粥】

核桃仁3、栗子各20克,小米100克。将核桃仁、栗子捣碎和小米同放锅内,加水适量煮粥,代早餐食。

【莲子芡实粥】

莲子、芡实、枸杞l子各30克,桂圆20克,小米100克。将莲子、芡实捣碎,桂圆去壳和小米同放砂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粥,代早餐食。

【猪尿豚炖益智仁】

猪尿浮(膀胱) 1只,益智仁20克。将猪尿浮去脂膜洗净切开,把益智仁装入浮中,用线扎好,加水文火炖熟,去掉药渣,食尿浮饮汤。

【鸡内金业桑蠕蛸凶粉】

鸡内金(即鸡盹皮)100克,桑蠕蛸50克,菟丝子100克。分别微炒后研成细粉过筛混匀,每日早晚温米汤送服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