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源性心脏病概述】
肺源性心脏病,中医无此病名,属中医的咳喘、痰饮、心悸、水肿等病范畴。本病是由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肺胸疾病或肺血管病变引起的心脏病,故简称肺心病。治疗颇费时日。
【症状】
咳喘、心悸气短,呼吸困难,发绀,头痛,乏力,纳差、腹胀,水肿、尿少等症状,甚则痰蒙心窍则昏迷或引起肝风内动等症。至晚期则出现心肺功能不全的表现。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中脘 | 48-54 | 50-70 | 单穴 |
足三里 | 45-52 | 50-60 | 双穴 | |
膻中 | 45-50 | 40-50 | 单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2天 | 期门 | 45-50 | 50 | 双穴 |
太冲 | 45-48 | 50 | 双穴 | |
至阳 | 47-52 | 50 | 单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3天 | 肺俞 | 47-52 | 50 | 双穴 |
中府 | 45-52 | 5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4天 | 膏肓 | 48-52 | 50-70 | 双穴 |
肾俞 | 47-53 | 50-70 | 双穴 | |
关元 | 48-54 | 50-70 | 单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5天 | 心俞 | 45-52 | 40-50 | 双穴 |
内关 | 42-47 | 40-50 | 双穴 | |
巨阙 | 45-50 | 50 | 单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注:以上穴位循环灸。
【按语】
积极防治原发病的诱发因素,如呼吸道感染、各种过敏原,有害气体的吸入等。注意防寒保暖。选择合适的体育锻炼方法,如打太极拳、散步等。
【案例】
寒某,女性,54岁。主诉:20年来反复出现咳嗽,咯白色泡沫样痰,时而咯黄痰,并出现气短,尤以过劳、受凉后症状明显。近1周来出现少尿伴双下肢水肿。 体格检查: T:37.9℃,P:120次/min,BP:112/75mmHg。神志清楚,端坐位,呼吸略促,口唇紫绀,颈静脉怒张,桶状胸,肺肝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六肋间,叩诊过清音,双肺下野可闻及干湿性罗音。剑突下可见心脏搏动,心浊音界不易叩出,心音遥远,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三尖瓣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心律规整;心率:120次/min.腹软,肝脏于右锁骨中线肋缘下3.0cm,剑突下4.0cm,双下肢水肿。 辅助检查:1. 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肺型P波,电轴右偏+120.,重度顺钟向转位,RV1+SV5≥1.05mV;2. 胸片显示:两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右下肺动脉干扩张,其横径≥15mm;肺动脉段明显突出,其高度≥7mm;右心室增大征。 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治疗:灸疗处方按上表,灸2个循环后,咳嗽减轻,水肿消失;5个循环后,诸症状消失,痊愈。
【方法一】
【药物组成】射干10g,南沙参15g,炒薏苡仁15g,清半夏10g,炒杏仁10g,玄参20g,炙前胡15g,炙紫苑10g,炒白术15g,荨劳子(包煎)9g,丹参15g,赤芍15g,枳壳15g,川芎10g。
【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理气活血,化痰。用于痰瘀互阻型肺源性心脏病。
【方剂分析】射干平喘汤中射干、荨劳子、麻黄均能宣肺,扩张支气管,促进痰的排出;炙前胡、炙紫苑、南沙参、玄参、清半夏能润肺化痰,稀化痰液,利于痰的排出;炒白术、炒薏苡仁健脾以绝痰源;丹参、川芎、赤芍,能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枳壳、炒杏仁宣肺理气。共奏化瘀祛痰、益气健脾之功效,故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史学军.李辅仁教授验方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06,9 (12) : 1026-1027.
【方法二】
【药物组成】防己、制附片(久煎)各10g,椒目、掌劳子(包煎)、大黄(后下)各5g,干姜、红参各10g,茯苓30g。
【使用方法】浓煎频服。
【功效主治】肃肺降浊,益气温阳。适用于脾肾阳虚,痰湿壅盛所致的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水肿。
【方剂分析】此方为己椒劳黄丸加减方。己椒劳黄丸由防己、椒目、荨劳子、大黄四味药物组成。方中防己行水泻热,椒目燥湿降逆,荨荡子化痰平咳,大黄泻热破积,四味相伍,组成肃肺荡饮、通肺坠痰之剂。己椒劳黄丸为肃肺荡饮、通腑坠痰之峻剂,仲景用以治疗腹满,肠间有水气等症,以苦寒之剂逐饮通腑,能使饮从小便而出,邪从大便而下,能逐上焦之饮,又泻中焦之热,兼利下焦之湿。加制附片、干姜温里散寒,温肺化饮,则痰饮易散;红参、茯苓健脾益气以利湿,增强了全方攻逐水饮之力。
【加减运用】肿甚者加厚朴;四肢厥冷者加附子、干姜。
【参考文献】唐丽.唐祖宣应用己椒劳黄丸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09,25(05) : 37-38.
【方法三】
【药物组成】炙麻黄9g,炒杏仁9g,生石膏(先煎)50g,黄芩9g,鱼腥草(后下)20g,金银花20g,桑白皮9g,前胡9g,川贝母9g,枇杷叶9g,瓜萎子9g,地龙9g,沙参9g,桃仁9g,丹参20g,冬瓜仁20g,芦根9g。
【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化痰,排脓逐瘀。适用于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痰热壅肺证,多由感受外邪、痰湿化热导致痰热壅肺。
【方剂分析】方中麻黄宣肺平喘,开媵解表以散邪;生石膏清泻肺热以生津;炒杏仁降利肺气、止咳平喘;黄芩、金银花、鱼腥草清热解毒,配合芦根、冬瓜仁以清肺热、消痈排脓;桑白皮、前胡、枇杷叶清热化痰;瓜萎子、川贝母清润化痰;沙参滋肺阴,以利排痰;丹参、桃仁、地龙活血通脉,且地龙清肺热、解痉平喘。
【加减运用】若痰少而黏稠,咳出不易者,可酌加润燥化痰之品,如沙参、麦冬、知母等,使痰液稀多,易于咳出;若喉中痰涎壅盛者,可用竹沥水20~30ml,每日2次,并猴枣散
0.6g,每日2~3次。
【参考文献】申秀云.周信有教授治疗肺心病的临证思路与经验[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1,(2): 1-2.
【阳虚饮停证】
【病因】
先天禀赋不足;寒湿之邪内侵;久病体虚。
【 临床表现】
面浮肢肿,甚则—身悉肿,腹部胀满有水,尿少,心悸,喘咳不能平卧,咳痰清稀,畏寒肢冷,面唇青紫,舌胖质黯苔白滑,脉沉虚数或结代。
【食疗原则】
温阳化饮,淡渗利水。
【蛤蛤虫草蜂蜜膏】
(1)原料:冬虫夏草3克,蛤蚡1对,白矾10克,款冬花100克,五味子30克,川贝母30克,白果仁15克,蜂蜜200克,香油150克。
(2)烹制方法:将上述材料分别研细,混合均匀,加入蜂蜜和香油,隔水蒸熟即可。
(3)食用方法:每服10克,每日2~3次,连服40~60天,坚持1~2年。
2.虫草核桃金龟
(1)原料:冬虫夏草3克,核桃仁20克,沙参6克,金钱龟1只,火腿肉25克,猪瘦肉100克,猪油20克,葱、姜及胡椒粉各3克,生姜10克,料酒10克,葱10克。
(2)烹制方法:将龟放入盆中,倒入热水,待排尽尿,洗净,去头足,除内脏,放入沙锅内。然后将龟肉及猪瘦肉用开水余透捞出,洗净。锅内加猪油,烧热后放入姜和葱花煽香,倒入龟肉,翻炒片刻,加入料酒及适量开水,煮沸3~5分钟;将龟肉捞出(原汤不用)。取盆1个,将沙参放在底部,龟肉盖在上面,冬虫夏草、核桃仁、火腿肉、猪瘦肉放在龟肉四面,放入鸡汤、料酒、姜、葱,盖好盆盖,放入蒸笼内,蒸至肉熟时取出,将火腿肉、猪瘦肉调料择出。再加食盐、味精、胡椒粉适量即成。
【肺脾两虚证】
【病因】
久病肺虚,肺病及脾。
【 临床表现】
咳嗽,痰多色白,喘促气短,活动后加重,饮食减少;体倦乏力,腰酸腿软四肢发凉小便频数,大便稀软,舌体淡胖苔白或白腻,脉细滑无力。
【食疗原则】
和中健脾,补肺益气。
【食疗处方】
1.山药薏苡仁豆枣羹
(1)原料:山药30克,薏苡仁30克,炒扁豆50克,红枣10枚。
(2)烹制方法:将山药洗净,去皮,切片;薏苡仁、炒扁豆、红枣洗净后,用冷水浸泡。将4味同入沙锅,加水适量,煨煮成稠羹。
(3)食用方法:上、下午分服。
【柚子鸡】
(1)原料:柚子(越冬最佳)1个,公鸡1只,精盐适量。
(2)烹制方法:将公鸡去毛,内脏洗净,柚子去皮留肉。将柚子放入鸡腹内,再放入汽锅中,上锅蒸熟,出锅时加入精盐,调味即可。
(3)食用方法:佐餐服用。
【香酥山药】
(1)原料:鲜山药500克,白糖125克,豆粉100克,植物油500克(实耗150克),醋、味精、淀粉、香油各适量。
(2)烹制方法:将山药洗净,蒸熟,去皮,切成1寸长段,再一剖两片,用刀拍扁。锅烧热倒入植物油,等油烧至七成热时,投入山药,炸至发黄时捞出待用。另烧热锅,放入炸好的山药,加糖和水文火烧5分钟转武火,加醋、味精,淀粉勾芡,淋上香油,起锅装盘。
(3)食用方法:佐餐服用。
【心肺气虚证】
【病因】
久病肺虚,耗伤心气。
【临床表现】
咳嗽轻,痰不多心悸气短,动则加重,失眠,倦怠无力,食欲减退,或伴下肢浮肿,舌淡苔薄白而润,脉沉细弱或结代。
【食疗原则】
健脾益肺,补气宁心。
【食疗处方】
【红参炖猪心】
(1)原料:红参20克,当归10克,猪心1具。
(2)烹制方法:将猪心洗净,与红参、当归同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用文火炖至猪心软烂成。
(3)食用方法:佐餐食用,食用时加味精、食盐调味。
【参枣糯米饭】
(1)原料:沙参10克,红枣20克,糯米250克,白糖50克。
(2)烹制方法:将沙参、红枣洗净,放入瓷锅内,加水发泡,然后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备用。将糯米洗净,加水适量,蒸熟后,扣在盘中,然后将沙参、大枣摆在糯米饭面上。将药液、白糖煎成浓汁,浇在米饭上即成。
(3)食用方法:午餐、晚餐服食,每日服1或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