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潴留(癃闭)概述】
膀胱内积有大量尿液不能排出称为尿潴留。尿液完全潴留膀胱,称为完全性尿潴留;排尿后仍有残留尿液,称为不完全性尿潴留。急性发作者称为急性尿潴留,见膀胱胀痛,尿液不能排出;缓慢发生者称为慢性尿潴留,多无疼痛,经常有少量持续排尿,又称假性尿失禁。
尿潴留原因分两类:①尿道阻塞:各种原因阻塞了膀胱颈或尿道。②非尿道阻塞:由排尿功能障碍引起的。较常见的如手术后伤口肿痛,反射性地引起尿道括约肌痉挛;术后或产后腹压突减。对内部压力的增加不敏感而常无尿意,以致存积过量小便引起尿潴留。中医称此病为“癃闭”,多与脾、肺、肾三脏有关,膀胱气化不利是导致癃闭的主要原因。
【症状】
水热互结症见小便量少,热赤或闭,小腹胀满,大便不畅,甚或喘息神昏;膀胱瘀血者小便滴沥不畅,或尿如细线,或阻塞不通,小腹胀满隐痛;肾阳不足症见小便淋沥不爽,排出无力。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艾灸取穴】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膀胱俞 | 47-52 | 40-60 | 双穴 |
水道 | 45-52 | 40-60 | 双穴 | |
中极 | 48-54 | 50-70 | 单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2天 | 肾俞 | 47-53 | 50-70 | 双穴 |
三焦俞 | 47-52 | 50 | 双穴 | |
关元 | 48-54 | 50-70 | 单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3天 | 肺俞 | 47-52 | 50 | 双穴 |
三阴交 | 42-48 | 50 | 双穴 | |
命门 | 45-53 | 50-70 | 单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注:以上穴位循环灸。
【按语】
尿潴留是术后常见病,艾灸治疗此症有效。
【案例】
寒某,女,45岁。
主诉:子宫全切术后尿潴留10日。
刻诊:体虚神疲,舌淡瘀暗,脉细缓无力。
艾灸:隔物灸仪施灸,处方见上表,每天2次,早晚灸。灸3天后,拔出尿管能自解小便。灸20天后痊愈。
临床表现为下腹满盈,膨胀,小便不通。治法以疏调气机,通利膀胱为主。
取穴:
关元,中极,气海,三阴交,归来。如是脑脊髓疾患引起的,加大椎和百会,如果是腥部手术导致的,去中极,关元,加膀胱俞,阴陵泉。如果有尿道水肿加太冲。
治法:中度刺激,留针4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一次,每天可做1~2次。
方1
【组成】食盐500克,生葱250克。
【用法】生葱切碎和盐炒热,布包熨脐及小腹,冷则易之,约2~4小时,如无效,可连熨2~3 天。
【主治】尿潴留。
【说明】注意不要烫伤皮肤。
方2
【组成】甘草、甘遂各9克,白酒适量。
【用法】前二味共为细未,白酒烫开,调匀敷肚脐上。【主治】尿潴留。
方3
【组成】食盐少量、葱白2根。
【用法】葱白捣成泥状,压成0.3厘米厚葱饼,先将食盐炒熟,凉后研细未填脐孔,上置葱饼,上置艾柱点燃,至脐部有灼热感时,再换灸1壮,待热气入腹难忍即有尿意,小便自解后,可隔日再灸1~2壮,以巩固疗效。
【主治】整闭,产后尿潴留。
方4
【组成】葱汁、轻粉各适量。
【用法】调如泥状敷脐,外用纱布敷盖并固定。【主治】尿闭胀急难忍。
方5
【组成】甘遂1.5 克、大蒜之瓣、艾柱。
【用法】甘遂研为细末,加大蒜捣烂如膏状做成药饼,敷脐上,艾柱置药讲上点燃,连续灸27壮。
【主治】尿闭。
方6
【组成】灯心草、生姜、黑松各15 克,葱白1根,黄酒适量。
【用法】前三味共碾细未,加水800毫升,煎取400毫升备用;葱白捣烂如膏状,加入黄酒拌匀,炒热,敷于脐孔上,外盖纱布并以胶布固定,再徐徐服下煎好的药液。
【主治】尿闭。
三豆饭
白扁豆、赤小豆、黑大豆各100克,粳米500克,调水适量,煮成饭,可作主餐食用。
功效:具有益气健脾,利水消肿的作用。适用于脾虚湿阻、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的治疗。
鹤鹑杜仲汤
杜仲10克,枸杞子30克,鹤鹑1只。将鹤鹑去毛,去内脏,与杜仲、枸杞子同入瓦锅中,加水适量,煮至鹤鹑烂熟,去药渣,或留枸杞子,下调料后吃。
功效:具有补肝肾,益精血,助元阳作用。适用于肝肾不足、阳亏精损所致小便不畅、排尿无力等病症。
猪小肚党参
汤党参15-20克,泽泻10克,猪小肚(即猪膀胱) 1具,共置锅中,加水适量,煮至肉熟,去泽泻调味吃。
功效:具有补气益肾,渗湿利水作用。适用于老年人气虚之小便不畅、倦怠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