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血挟块概述】
月经来潮时经血中混有凝结的血块,称为“经来挟块”。本症常与其他月经病同时出现,临证中应予注意,不可孤立看待。
【症状】
(1)气滞:经前乳房胀痛,腰腹胀痛,烦躁易怒,月经量少,经血挟块色紫黑,月经延后来潮下腹疼痛等。
(2)寒凝:经行量少挟血块,色黯黑,经质清稀,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温痛减,经期多延后,平时畏寒,四肢冰冷,白带多,易腹泻。
(3)血热:经行量多黏稠挟血块,便秘,目赤,舌黄口干,脉弦数。
(4)气虚:经期延后,经血量少,色淡,经行有块,舌淡苔白,脉细弱。
【病因分析与鉴别】
经来挟块常由气滞、寒凝、气虚、热灼等病因病机所致。
(1)气滞与寒凝: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情志内结,肝气郁滞,气机不利,则经行不畅而成块。因气是推动血流通的动力,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血不畅,经行受阻,则经血挟块症形成。有些妇女时常精神抑郁、紧张、易怒,这些心境也能伤气致经血挟块。中医认为气滞多属肝郁、肝气不疏,常见的症状有经前乳房胀痛、腰腹胀痛、烦躁易怒、月经量少、经血挟块色紫黑,月经延后,来潮下腹疼痛等,“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凝”,“血受寒则凝结成块”。外感寒邪,或内伤生冷,或素体阳虚内寒,寒邪搏结于冲任,血被寒凝而经来成块,若体质虚寒,经行或产后恶血尚未排尽时,感留寒凉或误食生冷食物,寒邪搏于冲任脉,皆可致血随寒凝,经血凝结成块,常见的症状有经行量少挟血块、色黯黑、经质清稀、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温痛减,经期多延后,平时畏寒、四肢冰冷、白带多、易腹泻。
(2)血热:外感热邪,或过食辛热,或过服暖宫之药,以及情志内伤,五志化热,热伏冲任,热盛火化太过,便秘目赤,舌黄口干,血受热邪煎熬而经来挟块。
(3)气虚:劳倦过度,或大病久病耗伤正气,气虚运血无力,血行迟滞,故经来瘀结成块。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中脘 | 54 | 50 | 单穴 |
足三里 | 48 | 40 | 双穴 |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
第2天 | 下脘 | 54 | 50 | 单穴 |
天枢 | 54 | 50 | 双穴 | |
气海 | 54 | 60 | 单穴 |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
第3天 | 关元 | 54 | 60 | 单穴 |
曲骨 | 54 | 60 | 单穴 | |
三阴交 | 48 | 30 | 双穴 |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
第4天 | 期门 | 52 | 40 | 双穴 |
太冲 | 48 | 30 | 双穴 |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
第5天 | 肾俞 | 54 | 60 | 双穴 |
照海 | 48 | 30 | 双穴 |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
第6天 | 膈俞 | 54 | 50 | 双穴 |
通里 | 48 | 30 | 双穴 |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
第7天 | 肝俞 | 54 | 40 | 双穴 |
章门 | 52 | 40 | 双穴 |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
第8天 | 命门 | 54 | 60 | 单穴 |
巨阙 | 54 | 40 | 单穴 | |
曲泉 | 48 | 30 | 双穴 |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
第9天 | 志室 | 54 | 50 | 双穴 |
归来 | 52 | 50 | 双穴 |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案例】
章逢润针灸治疗经血紫黯有血块验案
田某,32岁。左少腹疼痛,绵绵不除,历经数年。尤以经前、经期疼痛为甚。自诉月经周期紊乱,四五十天或两月一行,经量少,色黯紫,夹血块。结婚10年,未曾生育,虽多方治疗,终未获效。诊其脉象沉涩,察其舌苔有紫点。证候分析及治疗:患者腹痛连延数载,经血不调已久,气血不和可知。孰寒孰热,是虚是实,应当详辨认。观其临床见证,参和脉象舌苔,症之作乃寒凝气滞血瘀,经络阻塞,气血不能运行所致经期病剧,血色黯紫有块,实为瘀血停滞胞中,经血受阻之见证。气血凝滞,经血不调,月经不能按时而下,焉能怀胎受孕,治宜温经散寒,活血行气,通调冲任,主取任脉、太阴经穴治之。方穴:选取中极、关元、三阴交、血海、地机。诸穴皆针灸并施。关元为重点灸用之穴。每次30分钟,3次治疗后,腹痛大为减轻。5次后,时遇经血来潮,患者述经色转红,血块少许,腹部微有胀痛,如上法共治17次,经期基本正常,腹痛已除,月经按时而至,半年后已受孕。
【艾灸体会】
经血挟块与其他月经病同见,不能孤立看待,月经期间寒凝型注意保嗳,避免涉水淋湿,避免嗜食生冷。调节经期情志,要保持心情舒畅,消除紧张、恐惧情绪,有利于早日康复。
【症状分析与鉴别】
经来挟块常由气滞、寒凝、气虚、热灼等病因病机所致.
(1)气滞与寒凝: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
则m凝.情忐内结,肝气郁滞,气机不利,则经行不畅而成块.因气是推动血流通的动力,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血不畅,经行受阻, 则经血挟块症形成.有些妇女时常精神抑郁、紧张、易怒,这些心境也能伤气致经血挟块.中医认为气滞多属肝郁、肝气不疏,常见的症状有经前乳房胀痛、腰腹胀痛、烦躁易怒、月经量少、经血挟块色紫黑,月经延后来潮下腹疼痛等;"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凝","m受寒则凝结成块".外感寒邪,或内伤生冷,或素体阳虚内寒,寒邪搏结于冲任,血被寒凝而经来成块.
若体质虚寒,经行或产后恶血尚未排尽时,感冒寒凉或误食生冷食物,寒邪搏于冲任脉,皆可致血随寒凝,经血凝结成块.常见的症状有经行量少挟血块、色黯黑、经质清稀、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温痛减,经期多延后,甲时畏寒、四肢冰冷、白带多、易腹泻.
(2)血热:外感热邪,或过食辛热,或过服暖官之
药,以及情志内伤,五志化热,热伏冲任,热盛火化太过,便秘目赤,舌黄口干,血受热邪煎熬而经来成块.
(3)气虚:劳倦过度,或大病久病耗伤正气,气虚
运血无力,血行迟滞,故经来瘀结成块.
【针灸对症治疗】
主穴:血海、三阴交、合谷.
配穴:气滞型加太冲、气海;寒凝型加关元、足三里;血热型加行间、太溪;气虚型加气海、足三里、脾俞.
操作:血海、三阴交直刺0.8~1寸,捻转补泻,泻
法;合谷直刺0. 5—-1寸提插补泻,泻法.配穴方面实证的用泻法;气虚的用补法.留针20分钟.
方义:血海足活血调经的要穴,可活血化瘀;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调补三阴而益气固冲,治疗妇科病要穴;合谷与三阴交相配能促进子宫收缩,有下m的作用.配太冲、气海行气活血;关元、足三里温中活血;行间、太溪清热凉血;气海、足三里、脾俞补益气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