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行眩晕

所属科室:月经症状
所属部位:二阴部

更新时间 : 2/4/2021 4:14:22 PM

【经行眩晕概述】
经行前后或值经期,出现头晕目眩,视物昏花者,称为“经行眩晕”。本病多由风、火、痰、虚所致,其病变多在肝(胆)、脾、肾等脏。

【症状】

(l)气血亏虚:经期或经后头晕目眩,每劳动后加重。神疲乏力,心悸易惊。经量或多或少、经来色淡质稀。面白少华,或萎黄有垢,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
(2)阴虚阳亢:经行眩晕,头胀耳鸣,失眠多梦,烦躁易怒,口干咽燥。月经量多,色鲜红,舌红苔黄,脉弦细数。
(3)脾虚挟痰:经行前后,眩晕倦怠,头重如蒙,胸闷泛恶,或吐痰涎,食少多寐。月经后期,经量多偏少。舌苔白腻,脉濡或滑。
(4)肾虚精亏:经期或经后眩晕,耳鸣脱发,腰膝痠软,或见骨蒸潮热,盗汗,失眠,或见形寒肢冷,尿频而清长。月经后期,经量少。舌淡瘦小,脉沉细。

【病因分析与鉴别】

经行眩晕的四种证型为气血亏虚、阴虚阳亢、脾虚挟痰、肾虚精亏。
(1)气血亏虚与阴虚阳亢:气血亏虚由于素禀气血不足,或饮食失节与忧思劳倦,损伤脾胃,或久病不愈,损伤气血,或血虚肝失所养,而虚风内动等,以致气血亏虚,复以经行有形血去,气随血耗,不能上荣于脑而眩晕。阴虚阳亢是因为妇女本阳有余而阴常不足,复因忧郁等情志刺激,导致肝失条达,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而伤阴,阴阳平衡失其常度,阴亏于下,阳亢子上,故而眩晕。
(2)脾虚挟痰与肾虚精亏:脾虚失运,水湿停聚成痰即为脾虚挟痰。经行时气血下注,其气益虚,清阳不升,痰浊不降,蒙闭清窍而发眩晕。肾虚精亏,久病损伤,或房劳过度,以致肾虚精亏经行阴血下泄,精气益虚,清窍失养而眩晕。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中脘5450单穴
足三里484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2天期门5240双穴
太冲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3天不容5440双穴
下脘5450单穴
神阙5460单穴
第4天章门5240双穴
气海5460单穴
神阙5460单穴
第5天肝俞5440双穴
巨阙545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6天乳根5230双穴
天枢545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7天膈俞5450双穴
上脘5450单穴
神阙5460单穴
第8天脾俞5450双穴
三阴交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9天肾俞5460双穴
关元5460单穴
神阙5460单穴


【案例】

赵凯崩漏晕厥灸百会验案
宋某,女,24岁,未婚。因阴道流血不止半月于1993年6月25日就诊。患者16岁月经初潮,3~5个月一行,经量偏多,曾于1992年9月4日,因持续性阴道流血20余天于本院妇科给予黄体酮、乙烯雌酚及阿胶等药治愈。此次停经5个月,近半月来阴道出血量逐渐增多至今未净,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于药房取药时,突然全身无力,头晕眼花不能支持,晕倒在地,急入针灸科,见其面色苍白,双目紧闭,下肢内侧及足跟为血迹所染,脉沉缓而弱,证为阴血亡失,气随血脱,脑髓空虚而致晕厥。急易醒脑复苏,塞流固崩。平卧床,悬灸百会,数分钟后双眼睁开,面色逐渐红润,灸至15分钟,再取双侧隐白、大敦穴,艾炷如麦粒大,直接灸4壮,并悬灸三阴交5分钟。自诉神清气爽,周身有力,阴道已无新血流出,继给予胶艾四物汤加减以善后。

【艾灸体会】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刺激。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能力。劳逸适度结合,注意节制房事。避免突然、强力的主动或被动的头部运动,眩晕发作时要注意休息,切勿独自出入,以免发生意外。经行前后要多喝糖水,补充糖分。

主穴:百会、印堂、太阳.

配穴:气血亏虚加足三里、脾俞、血海;阴虚阳亢加太溪、照海、太冲;脾虚挟痰加丰隆、脾俞、阴陵泉;肾虚精亏加肾俞、太溪.

操作:百会平刺0.3—o.5寸,捻转补泻,平补平泻;印堂提捏局部皮肤,向下半刺o.3~0.5寸提插补泻平补平泻;太阳直刺或斜刺o.3~o.5寸捻转补泻,平补平泻.

方义:方中百会为督脉经穴,可升清阳,止眩晕,用补法可以提升气血濡养清窍;印堂是经外奇穴,清头目,止头痛;太阳清利头目.配足三里、脾俞、血海,三穴以益气养血,补虚止眩;太溪、照海、太冲滋阴抑阳;丰隆、脾俞、阴陵泉健脾化湿祛痰;肾俞、太溪补肾填精.


1.经行晕眩属虚型

症状:表现大都为血虚。经量不多,经期多偏迟,经行或经后出现头晕目眩,经色淡红,经质稀薄,面色萎黄或无华,头重脚轻,心悸失眠,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息风止眩。

方药:归脾汤加味治之。

处方:黄芪,党参,龙眼肉各15克,白术5克,茯苓20克,炙甘草10克,当归10克,远志10克,钩藤30克,天麻10克,生姜15克,大枣5枚。

2.经行晕眩属痰型

症状:临床表现大都为痰浊内阻,上蒙清窍经行前后,头晕有沉重感,胸闷欲呕,体质较胖,平时带下量多,舌苔白,脉濡滑。

治法:健脾脏益气,豁痰止眩。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化裁《医学心悟方》

处方:法半夏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陈皮12克,天麻10克,黄芪20克,炙甘草10克,白芍15克,川芎10克,木香10克,苏梗10克,刺蒺藜15克,生姜15克,大枣3个。


【芹菜苦瓜汤】

【原料】芹菜250克,苦瓜30克,砂糖适量。

【用法】芹菜、苦瓜用沸水烫2分钟,切碎绞汁,加砂糖,开水冲服,每日1剂,连服数日。

【功效】适用阴虚阳亢之眩晕。

【乌鸡大米粥】

【原料】乌鸡1只,黄芪15克,大米100克。

【用法】乌鸡剖洗干净,浓煎鸡汁,黄芪煎汁,与大米共煮粥,早晚趁热服食。

【功效】用于气血虚弱之眩晕患者。


【车前大米粥】

【原料】车前子15克,大米60克,玉米粉适量。

【用法】车前子布包煎水去渣,入大米煮粥,玉米粉用冷水浸和,调入粥内煮熟吃,每日1剂,常吃。

【功效】适用痰湿壅盛之眩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