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行身痛

所属科室:月经症状
所属部位:二阴部

更新时间 : 2/4/2021 4:15:27 PM

【经行身痛概述】
妇女经来,出现遍身作痛,经后自消者,称为“经行身痛”。

【症状】

(l)血虚:经行时肢体疼痛,软弱乏力,或伴麻木。面黄唇淡,月经量少,色淡质稀,舌淡白,苔薄白,脉沉细。
(2)血瘀:经行腰膝关节疼痛,或遍身肌肉疼痛,遇热痛减,遇寒痛甚。经行量少色黯,行而不畅,或多血块,小腹疼痛,瘀血排出后身痛减轻,腹痛缓解。心烦抑郁,胸胁不舒,舌黯或有痰斑,脉涩或弦紧。
(3)寒湿阻络:经行遍身及关节疼痛,畏寒作冷,得热痛减,遇冷痛甚。白带量多色白,经行量少色黯,或挟血块,伴小腹冷痛。舌苔白厚或白腻,脉沉紧或缓。

【病因分析与鉴别】

本病主要是由于素体正虚,营卫失调,筋脉失养;或宿有寒湿留滞,与瘀血内阻,经期时乘虚而发,血虚由于患者素体血虚,或大病久病之后,气血两虚。经行时阴血下泄,气随血耗,以致气血更虚,经脉失养,并发经行全身疼痛。血瘀指素有寒湿稽留经络、关节,血被寒湿凝滞,来潮时气血下注冲任,因寒凝血瘀,运行不畅,以致经行身痛;寒湿阻络指患者素有寒湿稽留,或经期淋雨涉水、游泳,或坐卧湿地,寒湿之邪伤于下焦,经讯时气血俱虚,寒湿之邪乘虚而作,寒湿阻络,不通而痛。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膈俞5450双穴
血海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2天脾俞5450双穴
阴陵泉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3天期门5240双穴
太冲4830双穴
关元5460单穴
第4天大杼5240双穴
阳陵泉4830双穴
腰阳关5460单穴


【艾灸体会】

经期前后注意休息,日常生活中多注意体育锻炼,注意饮食调摄。经期避免淋雨涉水。注意保暖,艾灸通络止痛,调经养血。

【方一】

主穴:血海、三阴交、阳陵泉.

配穴:血虚加脾俞、膈俞;血瘀加太冲、大杼;寒湿阻络加刚陵泉、关元.

操作:血海、三阴交常规刺法,甲补平泻;阳陵泉直刺0. 8~1.2寸,补法;悬钟直刺0.5~0.8寸,平补平泻.寒湿阻络加灸法.

方义:方中血海活血调经,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之交会穴,健脾调补三阴,调经养血;阳陵泉缓急止痛.配脾俞、膈俞补益气血;太冲、大杼活血化瘀止痛;阴陵泉、关无温中散寒祛湿.

【方二】

毫针:治法:舒筋活络,化瘀止痛。取穴:肾俞、大肠俞、白环俞、太溪、委中、昆 仑、阿是穴。手法:平补平泻。得气后可加温针、电针。

【方三】

耳针:取穴:腰骶椎区、神门、肾、皮质下。操作:毫针中强刺激。隔El一次。10到15次为一疗程。


1、血虚证

主要证候:经行遍身酸痛麻木,肢软乏力,月经量少,色淡质稀,伴有面色苍白或萎黄, 头晕眼花,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心悸失眠,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

治法:养血益气,肉筋止痛。

代表方:当归补血汤加白芍、鸡血藤、丹参、玉竹。

方药:黄芪、当归、白芍、鸡血藤、丹参、玉竹。

2、血瘀证

主要证候:经行时腰膝、肢体、关节疼痛,得热痛减,遇寒疼甚,月经推迟,经量少, 色黯,或有血块,舌紫黯,或有瘀斑,苔薄白,脉沉紧。

治法:活血通络,益气散寒止痛。

代表方:趁痛散《经效产宝·续编》。

方药: 当归、黄芪、白术、炙甘草、桂心、独活、牛膝、生姜、薤白。


立即观看 8/17/2021 3:58:37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