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带概述】
妇女阴道中排出一种黄色黏液,稠黏而淋漓不断,间或微有腥臭,称为黄带。本症多是由于脾湿下注而化热,湿热蕴结任脉,或感染病虫所致,临床上主要有湿热和气虚两种证型。
本症多见于阴道、宫颈及盆腔炎症性疾病,也可由内分泌失调、宫颈宫体肿瘤等引起。上述疾病均可参照本症论治。
【症状】
(1)湿热;带下量多,色黄绿如脓,有臭气,外阴瘙痒,或有刺痛感,每逢经期症状加重;或带下稠黏如脓,有秽臭气,小腹坠痛,小便觉热,舌苔薄黄,舌质红或正常,脉濡数。
(2)气虚:黄带日久不止,量多而稀薄,色浅黄无臭气,月经周期不准,经期多延长,腰痠腿软,食欲不振,面部及下肢或见浮肿,舌苔薄白,脉虚缓。
【病因分析与鉴别】
湿热黄带与气虚黄带:湿热黄带,多缘脾湿下注,郁久化热,湿热壅结任脉,或感染病虫,虫蚀阴中所致;气虚黄带则因黄带日久不愈,脾气益虚而引起。其辨证要点为:湿热黄带,带下色深,质稠气臭,兼有小腹坠痛或阴道刺痛、小便觉热、苔黄、脉数等。而气虚黄带则带下色浅,质稀无臭,并兼有腰痠腿软,纳少浮肿等症状。湿热黄带治在清热利湿,排脓止带;气虚黄带治在补脾益气,升阳止带。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中脘 | 54 | 50 | 单穴 |
足三里 | 48 | 40 | 双穴 | |
带脉 | 52 | 40 | 双穴 |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
第2天 | 期门 | 52 | 40 | 双穴 |
太冲 | 48 | 30 | 双穴 | |
次髎 | 54 | 50 | 双穴 |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
第3天 | 下脘 | 54 | 50 | 单穴 |
天枢 | 54 | 50 | 双穴 | |
气海 | 54 | 60 | 单穴 |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
第4天 | 关元 | 54 | 60 | 单穴 |
三阴交 | 48 | 30 | 双穴 | |
中极 | 54 | 60 | 单穴 |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
第5天 | 肾俞 | 54 | 60 | 双穴 |
照海 | 48 | 30 | 双穴 |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
第6天 | 大肠俞 | 54 | 40 | 双穴 |
曲池 | 48 | 30 | 双穴 |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
第7天 | 肝俞 | 54 | 40 | 双穴 |
章门 | 52 | 40 | 双穴 |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
第8天 | 脾俞 | 54 | 50 | 双穴 |
大陵 | 48 | 30 | 双穴 |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艾灸体会】
艾灸治疗带下病有较好的疗效,但应作妇科检查,明确诊断,而进行治疗。年龄在40 岁以上的妇女,带下赤黄,应首先排出恶性肿瘤。病情较重者可配合药物内服及外阴部药物洗浴等法,以增强疗效。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劲换内裤,注意经期卫生及孕产期调护,经常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注意调适生活起居,饮食清淡,少食肥甘;注意劳逸结合,多进行户外活动。
【体针】
[取穴]
主穴:带脉、关元、三阴交、白环俞、脾俞、三焦俞。
配穴:湿热黄带加次髂、中极、行间;气虚黄带加气海、中极、足三里。
[操作]
诸穴以常规针刺为主,补虚泻实,虚者可加艾灸。带脉向前斜刺0.5寸,不宜深刺;关元针尖向下斜刺1寸,使针感传至耻骨联合上下;三阴交直刺1寸; 白环俞直刺1.5寸,使骶部出现较强的痰胀感;脾俞向脊柱方向斜刺1寸;三焦俞直刺1.2寸。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10次为1个疗程。
[方义]
方中带脉穴可调理带脉经气,固摄带脉,约束诸经而止带;关元属任脉,三阴交穴属脾经,为足三阴经交会穴,二者相配可调理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利湿止带;白环俞属足太阳经,可调下焦之气,利下焦湿邪,有利湿止带的作用;脾俞为脾之背俞穴,可健脾益气利湿;三焦俞属足太阳经穴,可调三焦之气,运达三焦之水。诸穴相配,共奏调理脏腑,固摄带脉,利湿止带之功。次髂、中极、行间清利下焦湿热以止;气海、中极、足三里健脾益气,除湿止带。
【外感湿毒】
[主要症候] 带多色黄或有秽臭,或泡沫状,阴痒,苔黄腻,脉滑或滑数。若由盆腔炎引起的,伴发热,下腹部痛,拒按。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 清热利湿止带。
[方药] 止带方加减。
[处方] 黄柏9克,知母9克,猪菩12克,车前子12克(包煎),茵陈12克,丹皮9克,薏苡仁12克,椿根皮12克,士茯苓15克,苦参9克,炙甘草3克。
【肝经湿热】
[主要症候] 带多色黄,阴痒,纳少口苦,心烦易怒,或伴细菌性阴道炎。苔黄腻或薄黄腻,舌红,脉弦或弦滑。
[治则] 疏肝清热,利湿止带。
[方药] 丹振逍遥散加减。
[处方] 牡丹皮9克,山桅9克,柴胡9克,黄柏9克,当归9克,生地10克,白术10克,车前子12克(包煎),薄荷3克(后下),薏苡仁9克,茯苓10克,地肤子10克,生甘草3克。
[加减] 阴痒较剧者,加苦参9克、蛇床子9克。
【葵荷糖浆】
[食材] 向日葵茎或根12g,荷叶12g,红糖适量。
[做法] 水3碗煎向日葵茎或根、荷叶,直至水浓缩成半碗,加红糖溶化或熬化成糖浆即可。每天2次,饭前空腹饮用。
【车前草炖猪小肚】
[食材] 鲜车前草60-90g,或者干车前草20-30g,猪小肚200g,食盐适量。
[做法] 将车前草洗净,加清水适量,再加入切成小块的猪小肚,然后放少量食盐,炖半小时即可饮汤。
【冰糖冬瓜子汤】
[食材] 冬瓜子30g,冰糖30g。
[做法] 将冬瓜子洗净碾成粗末,加入冰糖,冲开水一碗,放在陶罐里,用文火加水炖服。每天2次,连服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