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带

所属科室:带下病症状
所属部位:二阴部

更新时间 : 2/4/2021 4:40:38 PM

【五色带概述】
五色带是指妇女阴道流出的分泌物,呈数种颜色。分泌物或如稀水,或如米汤,或呈血水,或呈脓样,且气味恶臭难闻,这是与其他带下症的主要区别,临床上应分辨虚实,虚证多因阴阳亏损或气血不足而致,实证多因气郁或湿热下注而致。本症主要有气郁、湿热、阴虚、虚寒四种证型。 本症常是子宫或子宫颈恶性病变的一个特征,临床应予重视。

【症状】

(1)气郁:带下颜色或白或红,气味腥臭,小腹疼痛,精神郁闷,头胀胁痛,或胸闷少食,舌质有时略青,苔白,脉多弦涩。
(2)湿热:带下色质不一,量或少或多,气味恶臭难闻,常觉头晕乏力,身体消瘦,有时低热,口中黏腻,舌苔腻而微黄,脉弦滑而数。
(3)阴虚:带下赤多白少,恶臭更甚,小腹疼痛,其痛放射至大腿部或背部,伴有发热,小便频数刺痛,舌质黯红,苔薄黄,脉细数。
(4)虚寒:五色带下,缠绵日久,量多稀薄,其气腐臭,腰痠腿软,时而腹痛,肌肉消瘦,头目眩晕,身倦神疲,舌淡苔少,脉虚细。

【病因分析与鉴别】

(1)气郁五色带:多因系气郁不舒,肝脾郁结,聚湿停痰,积久化热,损伤任带二脉所引起。其辨证要点为:白带腥臭,质稠,有时如水样,或带血液,并兼见胸闷胁痛,小腹疼痛,脉弦涩等气郁症状。
(2)湿热五色带:多系任、带脉虚,久积湿热所致。其临床特点是:白带如水样,或如米汤,或带血液,有时分泌物呈脓样,其气恶臭,并伴有头晕乏力,形体消瘦,低热,舌苔黄腻,脉象滑数等湿热和阴虚见症。
(3)阴虚五色带:多系湿热五色带进一步的发展,阴液耗伤所致,证候特点为:血性分泌物增多,白带时下,气味恶臭更甚,小腹疼痛,其痛向腿部或背部放射,并见发热不退,尿频尿痛,脉象细数等阴虚症状。
(4)虚寒五色带:多由带下日久,阴精先虚,继而阴损及阳所致。其临床表现为:带下色白或赤,或数色并见,量多稀薄,有腐臭,腹痛更为严重,面色咣白,身倦神疲,舌淡少苔,脉象虚细等。
总之,五色带应分辨虚实,虚证多是阴阳亏损或气血不足,实证多是气郁或湿热下注。久治不愈则实证可以转为虚证,局部虚弱也有可能导致全身虚弱。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中脘5450单穴
足三里4840双穴
带脉524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2天期门5240双穴
太冲4830双穴
次髎545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3天下脘5450单穴
天枢5450双穴
气海5460单穴
神阙5460单穴
第4天关元5460单穴
三阴交4830双穴
中极5460单穴
神阙5460单穴
第5天肾俞5460双穴
照海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6天大肠俞5440双穴
曲池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7天肝俞5440双穴
章门524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8天脾俞5450双穴
大陵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艾灸体会】

艾灸辅助治疗五色带有较好的疗效,但应作妇科检查,明确诊断,而进行治疗。年龄在40岁以上的妇女,带下五色者,应首先排出恶性肿瘤。病情较重者可配合药物内服及外阴部药物洗浴等法以提高疗效。肿瘤者应该及时手术治疗。保持阴部卫生和乐观悄绪:注意调适生活起居,饮食清淡,少食肥甘;清心寡欲,减少房事;注惫劳逸结合,多进行户外活动。

【体针】

[取穴]

主穴:带脉、中极、二阴交、阴陵泉、白环俞、次髂。

配穴:气郁五色带加肝俞、太冲、膈俞、丰隆;湿热五色带加次髂、行间;阴虚五色带加肾俞、太溪、次骼、行间;虚寒五色带加肾俞、关元、命门、足三里。

[操作]

诸穴以常规针刺为主,补虚泻实。带脉向前斜刺0.5寸,不宜深刺;中极针尖向下斜刺1寸,使针感传至耻骨联合上下;三阴交直刺1寸;阴陵泉向阳陵泉透刺1.2寸;白环俞直刺1.2寸,使骶部出现较强的疫胀感;次骼直刺1寸。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方义]

方中带脉穴可调理带脉经气,固摄带脉,约束诸经而止带;中极为任脉经穴,位近胞宫,可调理任脉经气,清理下焦,利湿化浊;三阴交穴属脾经,为足三阴经交会穴,町调理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利湿止带;阴陵泉为足太阴经合穴,五行属水,可健脾利湿止带;白环俞属足太阳经,可调下焦之气,利下焦湿邪,有利湿止带的作用;次髂为治带效穴。诸穴相配,共奏调理脏腑,固摄带脉。肝俞、太冲、膈俞、丰隆理气活血,祛湿止带次髂、行间清利下焦湿热以止带;肾俞、太溪、次髂、行间清热滋阴,调营止带;肾俞、关元、命门、足三里温补固涩,祛寒除湿止带。

【气郁】

[主要症候] 带下颜色或白或红,气味腥臭,小腹疼痛,精神郁闷,头胀胁疼,或胸闷少食,舌质有时略青,苔白,脉多弦涩。

[病因] 气郁不舒,肝脾郁结,聚湿停瘀,积久化热,损伤任带二脉所引起。

[治则] 清利湿热,兼事养阴。

[方药] 加减逍遥散。

【湿热】

[主要症候] 带下色质不一,量或少或多,气味恶臭难闻,常觉头晕乏力,身体消瘦,有时低热,口中粘腻,舌苔腻而微黄,脉弦滑而数。

[病因] 任、带脉虚,久积湿热所致。

[治则] 清利湿热、兼事养阴。

[方药] 知柏地黄丸加蜀羊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

【阴虚】

[主要症候] 带下赤多白少,恶臭更甚,小腹疼痛,其痛放射至大腿部或背部,伴有发热,小便频数刺痛,舌质暗红,苔薄黄,脉细数。

[病因] 湿热五色带进一步的发展,阴液耗伤所致。

[治则] 热坚阴为主,兼以调理肝肾。

[方药] 六味地黄汤加当归、白芍、蜀羊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

【虚寒】

[主要症候] 五色带下,缠绵日久,量多稀薄,其气腐臭,腰疫腿软,时而腹痛,肌肉消瘦,头目眩晕,身倦神疲,舌淡苔少,脉虚细。

[病因] 带下日久,阴精先虚,继而阴损及阳所致。

[治则] 温补固涩,兼养气血。

[方药] 左归丸去牛膝加党参、黄芪、当归、三七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