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瘦

所属科室:全身症状
所属部位:全身

更新时间 : 2/3/2021 5:19:50 PM

【消瘦概述】
消瘦是指实际体重比标准体重低20%以上,排除疾病等其他因素引起的消瘦,中医称之为“羸瘦”;严重消瘦者可有精神萎靡不振、四肢瘦弱无力、神疲厌食、面色萎黄、皱纹明显、贫血等表现,其身体的免疫力低、抵抗力弱,易疲劳、乏力。 《内经》有“风消”, “脱肉”等记载.在其他医籍中又有“脱形”, “大肉消脱”, “蔽演”等名称。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的胖瘦有很大的差异,若形体较瘦,而精神饱满,面色明润,舌脉如常,身无所苦者,非病理变化,不属此例。

【症状】

(1)脾胃气虚:形体消瘦,食欲不振,食少纳呆,食后腹胀,大便溏薄,体倦乏力,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虚弱.
(2)气血虚弱:形体消瘦,面黄无华,倦怠乏力,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舌淡苔薄,脉细弱。
(3)肺阴不足:形体消瘦,干咳痰少,痰中带血,或咯血,口燥咽干,潮热盗汗,午后颧红,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细数。
(4)胃热炽盛:形体消瘦,口渴饮冷,消谷善饥,舌苔黄燥,脉弦数有力。
(5)肝火亢盛:形体消瘦,烦躁不安,急躁易怒,胁肋灼痛,口苦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6)虫积: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胃脘嘈杂,绕脐疼痛,时作时止,食欲不振,或喜食异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弱无力。

【病因分析与鉴别】

(1)脾胃气虚消瘦与气血虚弱消瘦:脾胃气虚消瘦由于后天失养,或思虑过度损伤脾胃,故先出现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大便溏薄等脾失健运的表现,继而出现形体消瘦,面黄倦怠,少气懒言等全身失养的症状;气血虚弱消瘦由于病后失调,或劳倦内伤,影响气血生化不足所致。气血不足,周身失养,故面黄消瘦,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头晕目眩,心悸失眠,是气血两虚的表现,两者的鉴别要点:前者有食少纳呆,食后腹胀,大便溏薄等表现,后者有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等症状。
(2)肺阴不足消瘦:由于久咳伤肺,或燥热犯肺等造成肺阴亏损所致。肺阴不足,肺失清肃,肺络损伤,故干咳痰少,痰中带血或咯血,阴液不足,故出现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午后颧红等表现。
(3)胃热炽盛消瘦与肝火亢盛消瘦:胃热炽盛消瘦由于过食肥甘,或邪热入里,灼伤津液所致,故口渴喜冷饮,心烦口臭,大便燥结。肝火亢盛消瘦由于素体阳虚,或优郁恼怒,气郁化火.营阴暗耗所致。故见头晕目眩,心烦易怒,胁肋灼痛等症。
(4)虫积消瘦;本证由于饮食不洁,虫积腹中,胃中不和,脾运失司所致。故见消瘦面黄,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脐腹疼痛,时作时止,嗜食异物。以脐腹疼痛,时作时止,嗜食异物为特点。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中脘5450单穴
足三里484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2天期门5240双穴
太冲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3天肾俞5460双穴
关元5460单穴
神阙5460单穴
第4天脾俞5450双穴
阳陵泉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5天百会5230单穴
三阴交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案例】

岳美中大灸疗法治疗消瘦症验案
王某,男性,38岁,发病数载,身体瘦弱,面色苍白,精神衰颓,食欲不振,腹胀肠鸣,日下白色溏便5~6次,畏冷,脉细弱无力。于1955年秋施以大灸2次。第一次灸后自觉胸腹腰背部温暖,全身颇感舒适,精神亦觉畅快,大便次数略减,食欲渐旺,因病情大有改善,两星期后,患者又要求灸第二次。灸后腹胀肠鸣全部消失,频频思食,大便渐稠,日2~3次,有时1次,病已去大半,即参加劳动。据说回家后不久即完全痊愈。

【艾灸体会】

脾胃运化失常是本症产生的关键.故艾灸治疗多取多气多血之胃经及脾经为主。艾灸具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不但能够减肥,而且对消瘦体征也以调整,且收效较快。临床观察结果显示,艾灸对单纯性消瘦者具有明显的增重作用,同时在增重过程中,患者的体质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消瘦症原因较为复杂,尚需结合病因综合治疗。

主八:足三里、中脘、天枢、关元.

配穴:脾胃气虚加脾俞、胃俞;气血虚弱加气海、下巨虚;肺阴不足加肺俞、太溪;胃热炽盛加内庭、曲池;肝火亢盛加太冲、合谷;虫积消瘦加迎香、大横.

操作:毫针直刺,行提插捻转补法,力求针感上行人腹佳,各穴均留针30分钟.用艾条,距皮肤1寸,施回旋灸法,每个穴位灸3~5壮,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度.

方义:针灸取多气多血之胃经及脾经为主.足三

里为胃经合穴,"合治内腑"可疏调胃气、健运脾胃,亦有疏通腑气、增加分清泌浊之功效;中脘为腑之会、胃之募,灸之可升清降浊,调理胃肠,健运中州;大枢与关元分别为大肠、小肠之募,灸之能温补下元,助脏腑气化之功更强.加脾俞、胃俞补益中州;加气海、下巨虚补益气血;加肺俞、太溪滋肺阴{加内庭、曲池清泄胃火;加太冲、合谷清肝泻火;加迎香、人横杀虫消积.


(一)气血两虚

1、临床表现:形体消瘦,神疲乏力,气短懒盲,面色淡白或萎黄,头目眩晕,唇甲色淡,心悸失眠,纳呆厌食。舌淡苔少,脉细无力。

2、病因病机:摄食过少或久病损伤中气,脾胃虚弱,气血无生化之源,形体不充。3、治法:补气养血。

4、方剂:人参养荣汤(《局方》)加减。

药物:党参10g,黄芪10g,白术10g,当归10g,茯苓10g,白芍10g,熟地10g,陈皮10g,肉桂3g,五味子6g,远志6g,炙甘草6g,生姜5g,大枣5枚。

方义: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炙甘草益气健脾,当归、白芍、熟地养血和肝,陈皮和胃理气,五味子、远志养心安神,肉桂温阳,姜、枣调中。

加减:烦躁失眠者加夜交藤、桂圆肉养血安神,汗多加龙骨、牡蛎敛汗。5、变通法:可用十全大补汤(《医学发明》)加减。

(二)脾胃虚弱

1、临床表现:形体枯瘦,面色黄黯无华,发结如穗。精神萎靡,肢体倦怠,目无光彩,食少腹胀,大便溏薄,溺如米油。舌淡,苔薄腻,脉细无力。

2、病因病机:后天失养,思虑过度,劳倦内伤,或病后失调,损伤脾胃所致。

3、治法:益气健脾。

4、方剂:参苓白术散(《局方》)加减。

药物: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10g,薏苡仁15g,山药10g,扁豆10g,莲肉10g,砂仁6g。

方义: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扁豆、莲肉健脾益气,薏苡仁渗湿,砂仁理气。

加减:气短乏力加黄芪益气,便泻不止加肉豆蔻温中,气虚内脏下垂加黄芪、柴胡、升麻益气升阳。

5、变通法:脾虚而兼见湿热者,可用资生丸(《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加减,即上方加藿香、山楂、豆蔻、陈皮、黄连、神曲、麦芽等,有消导清热化湿成分。

(三)肺肾阴虚

1、临床表现:形体消瘦,咳嗽痰少,或痰中带血,咽干或声嘶,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

2、病因病机:九咳伤肺,或燥热犯肺,损伤肺津,肺阴亏损,久而及肾所致。可见于肺滂等。

3、治法:滋补肺肾。

4、方剂:百合固金汤(《医方集解》录方)加减。

药物:生地10g,熟地10g,麦冬10g,百合10g,白芍10g,当归10g,贝母10g,五味子6~10g,花粉10g,甘草6g,玄参10g,桔梗6g。

方义:百合,麦冬、五味子补肺养阴,生地、熟地、玄参滋肾清热,白芍、当归和血,贝母、花粉润燥清肺,桔梗、甘草利咽。

加减:五心烦热者加银柴胡、地骨皮清退虚热,痰中夹血或血量较多者加仙鹤草、侧柏叶止血。

5、变通法:肾阴虚为主者,可用麦味地黄丸(《医级》)加减,药用麦冬,五味子、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等,滋肾养碉,补肺润燥。

(四)肾阳虚亏

1、临床表现:形体赢瘦,面色薰黑,足冷路肿,耳鸣耳聋,足膝软弱,小便清长,腰脊疼痛。舌淡,苔白,脉弱。

2、病因病机:肾阳不足,火不生土,运化无力,气血亏乏,形气不充。可见于黑疸。3、治法:温补肾阳。

4、方剂:右归丸(《景岳全书》)加减。

药物:熟地10g,山药10g,山茱萸10g,枸杞10g,杜仲10g,肉桂3~6g。制附子3~6g,菟丝子10g,鹿角胶10g,当归10g。

方义:熟地、山药、山茱黄、枸杞补益肝肾,肉桂、制附子温阳助火,杜仲、菟丝于温补肾阳,鹿角胶、当归补精养血。

加减:下肢肿甚加车前子、茯苓利水,腰背疼痛、转侧不利加桑寄生、补骨脂补肾。

5、变通法:可用十补丸(《景岳全书》)加减,药用制附子、五味子、山茱萸、山药、丹皮、鹿茸、熟地、肉桂、泽泻等,温补肾阳。

(五)胃燥津亏

1、临床表现:消渴,形体消瘦,口燥咽干,口渴引饮,小便频数量多,或小便混浊,倦怠乏力。舌红苔少而干,且承细无力。

2、病因病机:过食辛热甘肥,或燥热过盛,伤气耗津所致。3、治法:滋阴益气,润燥生津。

4、方剂: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合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增液汤(《温病条辨》)加减。

药物:黄蓖30g,山药30g,玄参15g,知母10g。生地15g,党参10g,麦冬10g,葛根15g,五味子10g,天花粉10g。

方义:黄芪、党参、山药、五味子益气,葛根、天花粉、知母清热生津,生地、玄参、麦冬养阴增液。

加减:口燥咽干,口渴引饮者加石膏、黄连清胃泻火:小便频数,夜尿清长者加益智仁、乌药涩尿。

5、变通法:肾阴不足、胃热亢盛,形体消瘦,口渴喜冷饮。消谷善饥,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少津,脉滑数。用玉女煎(《景岳全书》)加减,药用生石膏、知母、生熟地、麦冬、玄参、牛膝等滋阴清胃。胃热炽盛。消谷善饥,烦溺引饮者,可用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清解胃热。如有口臭、牙齿出血、便千者,可用清胃散(《兰室秘藏》)加减清胃泄热,药如生地黄、丹皮、黄连、生石膏、升麻、知母等。

(六)肝火炽盛

1、临床表现:形体消瘦,胁痛口苦,心烦易怒,头晕目眩,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2、病因腐机:忧郁恼怒,肝郁化火,火热上炎,营阴暗耗所致。3、治法:清肝泻火。

4、方剂: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加减。

药物:龙胆草6~10g,黄芩10g,栀子10g,柴胡10g,车前子10g(包),木通10g,泽泻10g,当归10g,生地黄10g,甘草6g。

方义:龙胆草、黄芩、栀子清肝泻火,车前子、木通、泽泻清热利湿,生地黄、当归养阴和血,甘草和中。

加减:心烦失眠,加夜交藤、合欢皮安神,头昏目眩者加牛膝、夏枯草、连翘清肝。5、变通法:可用泻青丸(《小儿药证直诀》)加减。

(七)虫积肠道

1、临床表现:小儿面黄体瘦,胃脘嘈杂,时作腹痛,或嗜食异物,大便排虫,睡中磨牙,面部或自睛见虫斑,或腹部按之有条索状物,甚或腹部剧痛而汗出肢厥,呕吐蛔虫。舌淡红,苔黄白,脉弦。

2、病因病机:饮食不洁,虫积腹中,胃中不和,脾运失司。3、治法:驱蛔杀虫。消积清热。

4、方剂:肥儿丸(《局方》)加减。

药物︰鹤虱10g,槟榔10g,使君子10g,木香6g,黄连6g,神曲10g,麦芽10g。苦悚根皮10g。

方义:鹤虱、苦悚根皮、槟榔、使君子驱蛔杀虫,神曲、麦芽消积导滞,木香理气,黄连清热。

加减:脾气虚者加党参、白术益气健脾,手足厥拎、腹痛时作者加乌梅、蜀椒、细辛安蛔止痛。

5、变通法:腹部剧痛而汗出肢厥者,可用乌梅九(《伤寒论》)加减。

1.牛乳粥:牛乳200毫升左右,粳米或糯米100克,入砂锅内,再加水500毫升左右,煮为稀稠粥,食时加入白糖少许,每日晨起空腹食用。

2鸡汁粥:取1. 5~2公斤母鸡一只,剖洗干净后,浓煎鸡汁,以原汁鸡汤分次同粳米100克煮粥。先用旺火煮沸,再改用微火煮到粥稠即可,可供早晚餐或点心,温热服食。

3.动物肝粥:每次取动物肝100~150克,洗净切成小块,粳米100克,葱、姜、油、盐适量,加水约100毫升煮成稀粥,待肝熟粥稠即可食。每日早晨空腹顿食。动物肝包括猪肝、羊肝、牛肝、鸡肝、鸭肝等,均含有肝糖、维生素A、维生素B12,铁质等成分,营养相当丰富。

4.猪肚粥:每次用猪肚各100~150克,切成小块,加大米200~300克,加水如常法煮粥,熟后分数次以酱调食。

5.人参鸡粥:高丽参(参须亦可)3克,淮山药6克,大米50克,鸡全只,鸡肝150克。鸡肝用开水烫过后待用,以鸡全只煮出15杯的清汤,鸡肉撕成丝状,将人参切成片,和米一起放入鸡汤内同煮粥,煮至米粒涨大时加入淮山药片。米煮软时加入切成薄片的鸡肝和鸡丝,并加盐调味。

6.胡桃粥:胡桃肉30~50克,去皮捣烂。粳米50克,加水如常法煮粥,粥熟后把胡桃肉加入,调匀。浮起粥油时即可食用。一般早晚各温服1次。

7.归参炖母鸡:当归15克,党参15克,母鸡1只(约1.5公斤),葱、生姜、料酒、食盐各适量。将母鸡宰杀后,去毛桩和内脏,洗净,将当归、党参放入鸡腹,置砂锅内,加入葱、生姜、料酒、食盐、清水各适量。将砂锅置武火上烧沸,改用文火煨炖,直至鸡肉炮烂即成。食用时,可分餐食,吃肉,喝汤。

8.归芪蒸鸡:当归旧20克,炙黄芪100克,子母鸡1只。味精、料酒、胡椒面、生姜、葱、食盐各适量。将子母鸡宰杀后,去净毛桩和内脏,然后用开水余透,捞在凉水内冲洗干净,沥净水分,当归洗净,视其块头大小,顺刀切几刀;姜葱洗净,姜切大片,葱切长段,待用。将当归、黄芪由鸡的裆部装入腹中,然后放入盆内(腹部向上),摆上葱、生姜,加入清汤、食盐、料酒,胡椒面。加盖盖好,用湿绵纸将盆口封严,上笼蒸约2小时取出。揭去绵纸,拣出生姜、葱,加味精,调好味即成。

9.清炖乌骨鸡:活乌骨鸡1只(约重1500克),黄酒30克,葱结2个,生姜4片,精盐5克。将活乌骨鸡宰杀、烫毛,在背脊处开刀,取出内脏洗净,斩去鸡爪,投入沸水锅中烫一烫,洗一洗。取砂锅1只,洗净,放入鸡及洗净了的盹、肝、心等内脏和黄酒、葱结、姜块,上旺火烧沸,撇去浮沫,盖上砂锅盖,移小火焖约3小时左右,直至鸡肉酥烂时,加入精盐,再略焖片刻后,即成。

10.清蒸人参鸡:人参15克,母鸡1只,火腿10克,水发玉兰片10克,水发香菇15克。精盐、料酒、味精、葱、生姜、鸡汤各适量。将母鸡宰后,退净毛桩和内脏,放入开水锅里烫一下,用凉水洗净,将火腿、玉兰片、香菇、葱、生姜均切片。将人参用开水泡开,上蒸笼蒸30分钟,取出。将母鸡洗净,放在盆内,加入人参、火腿、玉兰片、香菇、葱、生姜、精盐、料酒、味精,添入鸡汤(淹没过鸡),上笼,在武火上蒸烂熟。将蒸烂熟的鸡放在大碗内,将人参(切碎)、火腿、玉兰片、香菇摆在鸡肉上(除去葱,生姜不用),将蒸鸡的汤倒在勺里,置火上烧开,撇去沫。

11.豆腐蛋:豆腐锅粑60克,豆腐皮1张,鸡蛋1个,白糖适量。先以水煮豆腐锅粑及豆腐皮,水开后将鸡蛋打入锅内蒸熟,蛋熟后加白糖,晨起做早点。

12.蘑菇炒鸡蛋:鸡蛋200克,蘑菇100克,素油50克,香葱2根,精盐2克。

13.枸杞叶炒鸡蛋:新鲜枸杞叶150~200克洗净,鸡蛋2只,花生油适量,食盐少许。鸡蛋搅拌打匀,用花生油炒鸡蛋及鲜枸杞叶,熟后加食盐调味服食。

14.糖醋鲤鱼:活鲤鱼1条(约250克),葱、姜、蒜丝各1克,笋尖1克,面粉40克,干团粉5克,荐荠1克,植物油500克(耗用50克),白糖40克,千木耳、酱油、精盐、醋、料酒、清汤各适量。

15.归参鳝鱼:鳝鱼500克,当归15克,党参15克。黄酒、葱、姜、蒜、味精、盐、酱油各适量。将鳝鱼宰杀后去头、骨、内脏,洗净切成丝备用。当归、党参装入纱布袋内,扎紧袋口。将鳝鱼、纱布袋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撇去浮沫,加黄酒,转用文火煮熬1小时,捞出纱布药袋,加盐、味精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