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发(斑秃)概述】
脱发,是指头发脱落,临床主要表现为两种症候,一为毛发局限性脱落,二为毛发脱落、数量减少、浓密度变低。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血热生风、气血亏虚或瘀血阻滞等原因,导致气血不能上荣毛发,逐渐发为脱发。斑秃是一种以毛发突然发生局限性斑性秃落,局部皮肤正常,无自觉症状为特点的皮肤病,属于脱发的一种。本病往往是由于精神过度紧张后发生,严重者头发全部脱落,甚至累及眉毛、胡须、腋毛及阴毛等。本病以青壮年居多。俗称“鬼剃头”,中医又称“油风”。
【症状】
绝大多数发病在头皮毛发处,少数发生在眉毛、胡须等处。病程较长,可达数月至数年,有些可自愈,但可反复。起初为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斑状脱发,硬币大小或更大,边界清楚,局部皮肤光滑,毛囊口清晰可见。血热生风见脱发突然,进展迅速。多为年轻体壮,伴烦躁不安、失眠;肝肾不足型平素头发焦黄,或兼花白,毛发成片脱落,反复不愈,或有面色萎黄,腰膝酸软;淤血阻络型见头发秃落,日久不生,伴头皮刺痛,面色晦暗,妇女或有月经不调。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艾灸取穴】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患处 | 10-15 | 艾条悬灸 | |
膈俞 | 47-53 | 50 | 双穴 | |
血海 | 42-48 | 40-5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2天 | 患处 | 10-15 | 艾条悬灸 | |
肾俞 | 47-53 | 50-70 | 双穴 | |
关元 | 48-54 | 50-70 | 单穴 | |
大椎 | 47-52 | 50 | 单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3天 | 患处 | 10-15 | 艾条悬灸 | |
肺俞 | 47-52 | 50 | 双穴 | |
曲池 | 45-48 | 4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4天 | 患处 | 10-15 | 艾条悬灸 | |
脾俞 | 48-52 | 60 | 双穴 | |
三阴交 | 42-48 | 5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5天 | 患处 | 10-15 | 艾条悬灸 | |
中脘 | 48-54 | 50-70 | 单穴 | |
足三里 | 45-52 | 50-6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6天 | 患处 | 10-15 | 艾条悬灸 | |
风池 | 42-48 | 40-50 | 双穴 | |
太冲 | 45-48 | 5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按语】
灸患处时,可先在患处局部消毒后梅花针叩刺放血,再用艾条悬灸效果更佳。
【案例】
张某,男,60岁,退体工人,1997年8月8日初诊。
主诉:头部片状脱发10个月余,呈进行性加重,伴左侧须、眉脱落1月余。患者10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顶部斑状脱发,进行性加重,1个月来出现多处片状脱发,伴左侧胡须、眉毛脱落。查见后枕部及右颞部间有一约9.0厘米×6.0厘米大小的不规则脱发区。头顶、左颞部及前发际偏左分别见大小约2.0厘米×3.0厘米、2.0厘米×1.5厘米的类椭圆形脱发区,左侧须眉脱光,右侧未见异常盘脱发区皮肤欠光泽,毛囊尚清晰。诊断为斑秃。
治疗:取阿是穴(脱发局部皮肤)为主,配百会、风池(双)穴。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先用七星针从脱发边缘略外由外周渐至中心做环状重手法密集弹刺,百会、风池亦行弹刺,均至微渗血为度,然后用艾条行局部艾灸,每处10~15分钟。行回旋灸或雀啄灸,至皮肤红晕为止。当局部已有稀疏新发生长时。改用轻叩法,均以补法治疗,每日1次,以上午治疗为好。7次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3~4日。
经3疗程治疗后脱发得以控制。5个疗程后局部可散见新发生长,第7个疗程改用轻叩法,待第9个疗程结束后,新发生长较好,且左侧须、眉均已长出,发色乌黑有光泽。
【皮肤针】
[取穴]
主穴:阿是穴、阳性反应点、风池穴、百会穴。
配穴:太渊穴、内关穴、颈部、骶部、腰部。
[备注] 阳性反应点位置:多位于脊椎两侧,或为触之有条索状、结节状、疱状软性物等阳性反应物,或为压之有酸麻胀之阳性反应。
[治法] 每次阿是穴与风池穴必取。配穴多取颈腰骶部。以阳性反应点为叩刺重点。针具可用普通皮肤针,亦可用电梅花针。如为单头电梅花针,叩刺前,给病人手握铜棒,双头电梅花针则均由术者掌握。启动开关,电流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频率70~ 90次/分。叩刺方法电梅花针和普通皮肤针相同。首先密刺脱发区,落针均匀,从脱发区边缘开始呈螺旋状向中心绕刺,然后再从不脱发区向脱发区中心绕刺。接着叩刺风池穴或百会穴,在穴位表面0.5~ 1m直径内密刺。依据头皮情况选择刺激量,头皮无明显变化者采用中等刺激量叩刺,使局部充血潮红;头皮轻度发红肿胀者,施以轻叩法;头皮苍白者则宜重叩至少量渗血。刺激次数可逐步自初期的20次左右渐增至40 ~ 50次左右。其他穴位叩刺同风池穴。背部叩刺方法为:由后颈部直至尾骶部叩打脊椎两侧和脊柱正中,反复叩打数遍。各椎体间横刺3下。全部叩打完毕后,为增强疗效可在脱发区涂以复方斑蝥酊。涂后局部有微痛灼热感。皮肤针治疗每日或隔日1次,15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隔为5~ 7天。
【体针】
[取穴]
主穴:百会穴、头维穴、阿是穴、生发穴、防老穴、健脑穴。
配穴:翳明穴、上星穴、 太阳穴、风池穴、外关穴、天井穴。
生发穴位置:风池穴、风府穴连线中点;防老穴位置:百会穴后1寸;健脑穴位置:风池穴下5分。
[治法] 每次选2 ~3个主穴(阿是穴必选),疗效不显时,酌加备用穴。阿是穴即脱发区,平刺,可透向脱发区中心,防老穴针尖斜向前方,针柄头部与患者头皮平行,沿皮进针1分,针感较大;健脑穴针尖斜向下方,进针2分,此穴在头皮里外处,要恰到好处,过深过浅均影响疗效。风池穴,针尖斜向下方刺入1.0~1.5寸,以得气为度,余穴进针得气后留针。留针时间均为15 ~20min。每日针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针灸】
[取穴]
主穴:神庭、百会、四神聪、风池(双侧)、 头维(双侧),取头项部十针刺穴,简称“头项十针”.
配穴:合谷、太冲、太溪、三阴交。
[治法] 取坐位,腧穴局部常规消毒,取1寸毫针刺百会、四神聪均以15°夹角向后平刺,沿头皮与颅骨骨膜间快速进针,达到腱膜下层,深度0.5~0.8寸, 施快速捻转手法,每分钟180 ~240次,行针时间约2 min以加强刺激量;太冲0.5~ 1.0寸施捻转泻法,合谷、太溪直刺0.5~0.8寸施捻转补法;风池向鼻尖斜刺0.5~ 1.0寸,神庭向上星透刺,头维向率骨透刺,平补平泻以得气为度。取1.5寸毫针,三阴交直刺1.0~ 1.2寸施捻转补法,留针30 min,中间行针1次。
【梅花针】
[取穴]
主穴:阿是穴、百会、风池、膈俞、太渊。
配穴:气血两虚,足三里、 三阴交;肝肾不足,肝俞、 肾俞;气滞血瘀,太冲、 血海;血热生风,血海、 三交。
[治法] 患部阿是穴用皮肤针叩刺或毫针围刺,叙毫针常规刺。根据病人体质强弱及叩刺部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叩刺法。一般多采用中度刺激叩打先从脱发区边缘开始,呈螺旋状向中心绕刺,然后由不脱发皮区向脱发区中心做向心状刺
激。其它穴位在穴位表面0.5~ 1厘米直径内密刺。配穴加取颈腰骶区,以阳性反应点为叩刺重点。依据头皮情况选择刺激量,头皮无明显变化者采用中等刺激量叩刺,使局部充血潮红;头皮轻度发红肿胀者,施以轻叩法;头皮苍白者则宜重叩至少量渗血。全部叩打完毕后,为增强疗效可在脱发区用老姜片揉擦或涂以复方斑蝥酊,涂后局部有微痛灼热感。治疗每日或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为5 ~ 7天。
【方一】
[药方] 苣胜子、黑芝麻、桑葚、川芎、酒当归、甘草各9克,菟丝子、首乌、白芍各12克,炒白术15克,木瓜6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方二】
[药方] 黑芝麻30克,女贞子、旱莲草、侧柏叶、杞果各10克,生、熟地各15克,黄精20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方三】
[药方] 鲜侧柏叶30克,干红辣椒10克, 75%酒精100毫升。
[用法] 将上药研碎放入酒精中浸泡1周后方可使用。用棉球蘸药液少许在脱发处擦拭,每日3~ 4次。
【方四】
[药方] 干地黄、山药、枸杞、女好、桑葚子各60克,神曲、蚕砂各30克。
[用法] 上药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敏重9克,每日早、晚各服1丸,开水送服。
【方五】
[药方] 首乌、黑豆各20克,黑芝麻、黄芪、阿胶(烊化)各15克,白术、桂圆肉各12克,大枣9枚。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20天为1个疗程。同时服胱氨酸片0.1克/次,日服3次;外用磉白皮300克煎汤涂患处,每日2至3次。用药1~3疗程,即可治愈。
【山楂荷叶粥】
[食材] 山楂60克,荷叶1张,大米适量。
[做法] 先将前二者水煎取汁,调入大米内煮粥即可,每日1剂,早晚服食。
【银耳鹌鹑蛋】
[食材] 银耳15克,鹌鹑蛋10只,冰糖少许。
[做法] 将银耳摘洗干净,上笼蒸约60分钟, 将鹌鹑蛋用冷水煮熟,剥去皮。用小铝锅加清水和冰糖煮沸,糖溶,放入银耳、鹌鹑蛋稍煮片刻,撇去浮沫,盛入碗内即成。
【苋韭菜包子】
[食材] 啮苋、韭菜各150克,面粉、葱姜猪油、酱油、盐适量,鸡蛋2个。
[做法] 将马齿苋、韭菜分开洗净,阴干2小时,切成碎末。鸡蛋搅打匀后炒熟弄碎,与马齿苋、韭菜拌在一起,加上精盐、酱油、猪油、味精、葱、姜末为馅,和面制成包子,放在蒸笼蒸熟食用。正餐主食。
【柿饼杞子丸】
[食材] 干柿饼适量,枸杞子适量。
[做法] 上二味同研成粉末,制成绿豆大小的丸子,煮沸即成。饮汤食丸子。
【侧柏桑椹膏】
[食材] 侧柏叶50克,桑椹200克,蜂蜜50克。
[做法] 水煎侧柏叶20分钟后去渣,再纳入桑椹,文火煎煮半小时后去渣,加蜂蜜成膏。
【芝麻米粥】
[食材] 芝麻粉20克,梗米50克,白糖适量。
[做法] 梗米加清水500升,白糖适量,煮为稀粥, 取芝麻粉,慢慢调匀于粥内,烧至锅中微滚即停火,盖紧闷3分钟后即可食,每晨起空腹服及晚餐温热服食。
【何呜粥】
[食材] 首乌粉30克,粳米50克,红枣2枚,白糖适量。
[做法] 粳米、红枣、白糖适量,加水500毫升,放入沙锅内,先煮成稀粥,然后和人首乌粉,轻轻搅匀,用文火烧至数滚,见粥汤稠粘停火。盖紧焖5分钟即可。每天早晚餐温热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