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疹

所属科室:全身症状
所属部位:全身

更新时间 : 2/3/2021 5:21:49 PM

【红疹概述】
红疹是指肌肤表面出现红色小疹。疹,古称“眕”。

【症状】

(1)热入营血:多伴高热不退,可在躯干或四肢出现红色或黯紫色瘀点,压之不退色,抚之不碍手,疹点之间可见正常皮肤,兼有烦躁,谵语,或并发抽搐惊厥,舌质红绛,舌苔黄,脉数或细数。
(2)风热挟湿:起病较急,皮疹呈红色或淡红色粒状丘疹,形态大小不一,稠密处可融合成片,瘙痒或奇痒。兼见身热胸闷,烦躁不安,小便短黄,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脉来浮数。
(3)风寒郁闭:发病突然,疹色淡红,遇风冷则症状加重,皮肤瘙痒,此伏彼起,形态大小不一,兼有发热恶风,头痛,脉浮等症状。
(4)血虚不荣:疹色淡红或苍白,疹形小如米粒,大如豆瓣,参差不一,反复发作,时隐时现,每以夜晚为甚,经年不愈。头晕心烦,面色少华,舌质淡,脉细弱。

【病因分析与鉴别】

(l)热入营血红疹和风热挟湿红疹:前者是温热之邪,内陷营血,热伤血络,外溢而发疹。诊断要点,疹点不高出皮肤,伴有高热,烦躁谵语,舌质红绛等症。后者为风热挟湿郁遏腠理,多因暑热侵淫复感寒湿暑热而致,发为皮疹,形如粟粒,高出皮面,紧束有根,奇痒难忍。伴见胸脘痞闷,口黏不渴,烦躁不安。
(2)风寒郁闭红疹:汗出当风,或浴后感受风寒,郁于营卫,与气血相搏所致,红疹此起彼伏,遇风冷症状加重,肌肤瘙痒,或伴见身热恶风症状。
(3)血虚不荣红疹:营血不足,表卫不固,风邪乘虚侵入肌肤,内闭营卫而发疹。红疹时隐时现,反复发作,经年不愈,并伴有头昏心悸,舌淡脉细的临床特点。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肺俞5450双穴
曲池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2天膈俞5450双穴
大陵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3天脾俞5450双穴
三阴交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4天肝俞5440双穴
太冲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5天肾俞5460双穴
复溜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案例】

周楣声长时间温和灸治疗红疹验案
王某,男,19岁。患者近1周来双手背多发性湿疹,呈片状分布,大小如粟粒,色红头尖,且逐渐加重,瘙痒难忍。曾给予清热利湿中药浸泡熏治患部后,双手背糜烂、溃疡,且有脓性分泌物渗出,双手肿痛伴有烧灼感,体温37.8℃,白细胞总数10 700mm3。诊为痈疡(化脓性感染),予温和灸曲池穴,当灸至20分钟左右,自曲池至手背病变部有温热感的传导,继之病变部温热感逐渐加强,并有痒胀感(虫行感),继续施灸至1小时左右,手背部的痒胀、温热逐渐减弱而停灸。依上法每日灸2次。3次后,病变部的脓性分泌物逐渐减少,肿痛减轻,烧灼感消失,体温亦趋正常。按照上法继续施灸3次后而告痊愈。
按:《内经》云:“汗出见湿,乃生痤”,由于湿热之邪郁阻肌肤,内不得通,外不得泄,营卫不和,肌肤失于濡养而发湿疹,加之复感外邪,引起疾病进一步加重,形成糜烂、脓肿。《备急灸法》曰:“其候忽然遍身痛痒如虫啮,痒极搔之,皮肤脱落,烂坏作疮。凡有此患,急灸两臂屈肘曲骨间(即曲池穴也),各二十一炷”。本症灸曲池穴,一则属于近端取穴,可使热感快速、直接到达病变部位;二则曲池为手阳明大肠合穴,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之功,善于治疗皮肤病。
临症中,灸法治疗皮肤破溃、脓肿、褥疮等症,如运用得当,其疗效优于针刺。但在施灸时应注意穴位的选择和灸感的产生。一般循经取穴,在大椎穴水平面和脊中穴水平之间、脊柱上或两旁寻找压痛点及局部施灸三者相结合,每获良效。

【艾灸体会】

红疹是一种常见的表皮炎症性皮肤病,它的病因和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中医治疗本病从风、湿、热、脾虚、血虚等方面着手进行,此病缓解症状较易,但根治有相当难度。本病的发生主要是迟发性变态反应之机,针刺能提高机体抗变态反应的能力,所以针灸治疗有一定效果,尤其在药物治疗结果不显时,针灸治疗更是一种值得选用的医疗手段。在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用热水烫洗及有刺激性的洗涤用品,以减少本病的复发。

主穴:合谷、血海、三阴交、膈俞、灵台.

配穴:热入营血加委中、大椎;风热扶湿瘙痒加风市、脾俞、阴陵泉;风寒郁闭加尺泽、风门、足三里;血虚不荣加肝俞、脾俞、足三里、太溪.入夜痒甚,加神门、心俞;皮肤肥厚干燥,用七星针在皮损处轻微叩刺至潮红,并加拔火罐.

操作:实热证进针得气后行提插捻转泻法,留针15~30分钟,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点刺前必须严格消毒,出血后用消毒棉擦去污血,保持疮面清洁以防感染. 虚热证进针得气后,脾俞和阴陵泉采用捻转补法,血海、上巨虚用平补平泻手法.隔日针刺1次,留针15~30分钟,每10次为1个疗程,停针l周后,再

行第2个疗程治.皮肤肥厚‘F燥,用七星针在皮损处轻微叩刺至潮红,并加拔火罐.

方义:合谷,泄阳明之火毒;血海和营止痒;膈俞为血会,有养血活血之效;三阴交滋阴养血;灵台,治疗之经验穴.配大椎、委中,有疏通诸阳经的经气,并有清暑湿、泄热毒之功;与风市、脾俞、阴陵泉相配,疏风止痒,健脾助运化利水湿;与尺泽、风门、足三里相配,可祛除肺卫之风寒,并有活血作用,血行则寒自散; 配脾俞、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健脾养血、滋阴润燥,血荣则风自熄,血荣则肤自润.神门、心俞,宁心安神,七星针叩刺有活血止痒润燥之功.


1.干性(丘疹性)

疹如粟粒大,痒痛相兼,起白屑如疥癣,疹隐红而干燥,此多偏热。内服药:治以清热解毒为主。处方举例:连翘9g、黄柏6g、马齿苋9g、青黛3g、地肤子9g、蝉衣3g、泽泻9g。外用药:①一支蒿9g、元明粉3g、败酱草15g,煎浓液外洗,或②鲜马齿苋(适量)洗净捣成泥外敷,每天换药1次。

2.湿性(糜烂性)

湿疹部浸润渗出液较多,或有脓性分泌物,重者可融合成片或延及全身,有腥味,局部发红且痒甚,此多偏湿。内服药:治以凉血渗湿为主。处方举例:生地9g、青黛3g、败酱草15g、紫草3g、马齿苋9g、荷叶6g、地肤子9g、土茯苓9g。外用药:①青黛粉3g、黄柏粉9g、混合外撒,或香油调匀外涂,每日1~2次;或②轻粉3g、松花粉9g、黄柏粉9g、青黛粉3g,香油调匀外涂,每日1~2次;或③苍术粉、黄柏粉等量,植物油调外敷,每日1~2次。


绿豆30克,海带20克,鱼腥草15克,白糖适量。将海带、鱼腥草洗净,同绿豆煮熟,喝汤,吃海带与绿豆。每天一剂,连服6~7剂。

薏米30克,红小豆15克,玉米须15克,三味一同煮熟,喝汤,食薏米、红小豆。每天一剂,连服7~8剂(湿热俱盛型)。

冬瓜皮30克,薏米30克,车前草15克,三味同煎后,喝汤,吃薏米。每天一剂,连服7~10剂(脾虚湿盛型)。

桑椹30克,百合30克,大枣10枚,青果9克,共同煎服。每天一剂,连服10~15剂(血虚风燥型)。


立即观看 6/22/2021 5:24:45 PM
立即观看 6/22/2021 5:33:50 PM
立即观看 6/22/2021 5:25:38 PM
立即观看 6/22/2021 5:26:35 PM
立即观看 6/22/2021 5:29:54 PM
立即观看 6/22/2021 5:26:06 PM
立即观看 6/22/2021 5:30:19 PM

乱吃食物也能引起红疹

百病调理

35 0

立即观看 6/22/2021 5:30:44 PM

脸上起红疹怎么办

百病调理

24 0

立即观看 6/22/2021 5:28:15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