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皮炎概述】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局限性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多见于青年和成年人。夏季多发或季节性不明显。 目前对神经性皮炎的原因尚不明了,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过度紧张、兴奋、忧郁、疲劳、焦虑、急躁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变,皆可能是神经性皮炎的诱因。局部刺激、搔抓、衣领的摩擦、过敏体质、多吃刺激性食物等,也可能引起神经性皮炎。中医的“牛皮癣”、“摄领疮”等相类似,因风湿 蕴肤,经气不畅所致。
【症状】
临床特点为皮肤苔藓化,肥厚粗糙,瘙痒剧烈,病程缓慢,反复发作。风湿热型伴见皮损成片,呈淡褐色,剧痒,夜间尤甚;血虚风燥型皮损色淡或灰白,可有心悸怔忡,气短乏力,妇女月经量过多;脾虚湿盛型伴皮损呈黯灰色,肥厚光滑,伴腹胀纳差、便溏,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肝郁化火型伴见皮疹色红。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口苦咽干。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患处 | 10-15 | 艾条悬灸 | |
肺俞 | 47-52 | 50 | 双穴 | |
曲池 | 45-48 | 4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2天 | 患处 | 10-15 | 艾条悬灸 | |
膈俞 | 47-53 | 50 | 双穴 | |
血海 | 42-48 | 40-5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3天 | 患处 | 10-15 | 艾条悬灸 | |
风池 | 42-48 | 40-50 | 双穴 | |
合谷 | 45-48 | 4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4天 | 患处 | 10-15 | 艾条悬灸 | |
脾俞 | 48-52 | 60 | 双穴 | |
三阴交 | 42-48 | 5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按语】
灸患处时,可先在患处局部消毒后梅花针叩刺放血,再用艾条悬灸效果更佳。
神经性皮炎,病程短,皮损范围小的,仅灸患处便可奏效。慢性,皮损多年而质硬者,须长期调理,可以根除。
【案例】
摘自《马氏温灸法》
李X X,男性,49岁。
病史及症状:患者3年前两手腕各长出一块皮疹,经某医院皮肤科诊为神经性皮炎,治疗未效。现两块皮损面积均为9×6 cm左右,厚面坚实,刺痒难忍。
艾灸:仅灸患处,灸3次,刺痒减轻,以后患处皮肤变软变薄并渐渐改变为正常皮肤,共灸40天,基本痊愈。
【皮肤针】
[取穴]
主穴:脊椎两侧、阿是穴。
配穴:头面颈部皮炎加曲池、内关、太渊、合谷;上肢加内关、 曲池、肺俞、心俞;下肢加血海、足三里、肾俞;会阴及腹部加脾俞、胃俞、元、三阴交;播散型加风池、曲池、血海、足三里;巩固调理加肺俞、心俞、脾俞、太渊。
[治法] 选主穴为主,据症酌选配穴。先叩刺阿是穴,以重度叩打法,令轻微出血,继叩打脊椎两侧,用轻中度叩打法,使之潮红。配穴在穴区叩打,亦使之潮红。一般叩打3~ 5遍。病损区叩打法为:先在周围叩刺,轻度刺激绕打一周,再在病损上反复叩打,叩打时间视病损大小而打,直径10厘米的病损区约叩打4~ 6分钟;脊柱两侧叩打法:从内到外,从上到下叩打。为增强疗效,叩打后可采用艾条薰灸皮损区至潮红,或涂以癣毒灵。大面积者可用滚刺筒滚刺。皮肤针叩打每日或隔日1次,15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停针3 ~ 7天。
【围刺法】
[取穴]
主穴:阿是穴。
配穴:合谷、曲池、足三里、血海、三阴交。
[治法] 主穴每次必取,配穴每次取2 ~3穴。取28号1.5寸长毫针,从阿是穴(即皮肤区)周围沿皮向中心进针,深度约0.5~1寸。每次据皮损大小,进10~ 30针不等,使针尖均集中于皮损区心,不留针。亦可将余针拔后仅留四周4根针,接通电针仪,频率500~ 600次/分,连续波,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电针15~ 20分钟。上法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日左右。配穴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15 ~ 20分钟。
【针灸】
[取穴]
主穴:风池、大椎、曲池、血海、阿是穴。
配穴:合谷、中、足三里、承扶、天柱。
[治法] 穴每次取3~4穴,其中阿是穴必取,配穴1~2穴。一般穴位,毫针刺入得气后,捻转提插施平补平泻法,留针25 ~ 30分钟。阿是穴用围刺法,据皮损大小进针数支至十数支不等,不断捻转,使胀感向四周放散,留针30分钟。或采用艾灸法,艾条点燃后在距灸处的皮肤约3厘米处,围绕皮损区边缘缓慢向中心移动进行薰灸,直至皮色转红,表皮发热,据皮损大小每次施灸时间约20 ~ 60分钟。在开始施灸前几分钟,痒感可能增剧,但继续施灸即可消失。阿是穴围刺或艾灸可同时进行,可隔日交替使用。上法为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 5天。如针灸欠佳者,可用皮肤针在皮质区叩刺后拔罐。
【耳针】
[取穴]
主穴:分2组。1.肺、内分泌、皮质下、三焦;2.耳背静脉、膈、阿是穴。
配穴:痒甚者加神门,热甚者加耳尖,因情志不畅者加心,病久不愈者加枕,热甚瘙痒剧烈者加耳尖放血。
[治法] 主穴任选1组,配穴仅与第1组穴配合,第1组穴操作:取主穴2~3穴,配穴1 ~ 2穴均取双侧。先以毫针刺一侧耳,获胀痛等得气感后,留针1小时,留针期间可间断运针,平补平泻,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第2组穴用放血法,以消毒三棱针点刺出血,每次选1 ~ 2穴。刺血时,以左手固定耳廓,将针速刺入约2毫米深,挤出血数滴,然后用消毒棉球按揉片刻,隔日1次。上述均7次为一 疗程。
【方一】
[药方] 何首乌18克,当归、荆芥各5克,胡麻、苦参、生地各15克,白芍12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剂,连用10剂,症状逐渐缓解。
【方二】
[药方] 斑蝥、生半夏、白狼毒各等份.
[用法] 上述药物共为细末,用适量的米醋调成糊状。涂抹患处,每天可轻涂1次,涂抹后发疱即止,以防过度损伤。
【方三】
[药方] 苦参、何首乌、当归、白芍各15g,生地黄20g,玉竹、芜蔚子、秦艽各9g,炙甘草3g。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方四】
[药方] 荆芥、防风、生地黄、当归、蝉蜕、苍术、茯神、石膏、苦参、知母、牛蒡子各10g,木通、甘草格5g。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方五】
[药方] 何首乌18g,当归、 荆芥各5g,亚麻子、苦参、 生地黄各15g,白芍12g。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连服10剂。
【花生赤豆枣蒜汤】
[食材] 带衣花生米90克,赤小豆、红枣各60克;大蒜30克。
[做法] 以上诸物加水共煮汤。早晚分服。
【金针瓜络蚌肉汤】
[食材] 蚌肉30克,金针菜15克,丝瓜络10克。
[做法] 以上三物,加水适量煎汤,加盐调味。饮汤吃肉,每日1次,连用10日。
【鱼腥豆带汤】
[食材] 绿豆30克,海带20克,鱼腥草15克。
[做法] 以上三味加水煎汤,去鱼腥草,加白糖适量调味。每日1次,连服7日。
【绿豆百合薏米粥】
[食材] 薏米50克,绿豆25克,鲜百合100克。
[做法] 将百合掰成瓣,去内膜,绿豆、薏米加水煮至五成熟后加入百合,用文火熬粥,加白糖调味。每日1~2次。
【苋菜蕹菜汤】
[食材] 马齿苋、生蕹菜各30克。
[做法] 上二味加水煎煮,取汁。饮服,每日1次。
【土茯苓大枣煎】
[食材] 大枣、土茯苓各30克。
[做法] 以上二味加水煎汤。 饮汤,每日2次。
【荷叶粥】
[食材] 鲜荷叶20克,粳米200克
[做法] 将荷叶先煮20分钟,去渣后放入粳米煮粥。早晚随量服食。
【藕节汤】
[食材] 藕节30克.
[做法] 藕节加水煎煮取汁。饮汤,每日2次,可连用7~10日。
【芹菜豆腐】
[食材] 芹菜20克,豆腐30克.
[做法] 把芹菜洗净切碎,与豆腐共同煮熟,加食盐调味服食。每日1剂,服食次数视病情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