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痛概述】
耳痛,即指自觉耳部疼痛的症状,其病变部位可在耳廓、外耳道和鼓膜。本症见于中医的断耳疮、耳发、耳发疽等。
耳痛一症,多属实证,常与肿并见。有气、血、表、里之分。《医学入门》“先痛后肿伤乎血,先肿后痛伤乎气。”病在肌表,属气分,为表证;病在筋骨,属血分,为里证。多因风热外侵,肝胆火盛所引起。邪毒滞留耳窍、经脉痹阻,不通则痛。
本症可见于现代医学的外耳道炎、外耳疖、外耳道异物、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或内耳肿物等。
【症状】
(l)风热外侵:发病较急,多发生于外感风热初起,耳痛并呈进行性加重,听力减退,或耳鸣。可见周身不适,发热,恶风寒或鼻塞流涕,舌质偏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数。
(2)肝胆火盛:耳痛剧烈,抽掣难忍,耳部皮肤红肿,听力明显减退。伴头昏耳鸣,发热,口苦咽干,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病因分析与鉴别】
(1)风热外侵:风热之邪侵袭,邪塑耳窍.经络阻滞,气血凝聚.故耳痛伴风热表证。
(2)肝胆火盛:多由肝郁化火,湿热内生,热毒循经上扰,蒸灼耳窍所致.因火盛故耳部疼痛较剧,皮肤红肿高突,兼见口苦,咽干,大便干,小便黄等症。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中渚 | 48 | 30 | 双穴 |
侠溪 | 48 | 30 | 双穴 | |
耳门 | 48 | 30 | 双穴 | |
第2天 | 风池 | 52 | 30 | 双穴 |
合谷 | 48 | 30 | 双穴 | |
听宫 | 48 | 30 | 双穴 | |
第3天 | 肾俞 | 54 | 60 | 双穴 |
关元 | 54 | 60 | 单穴 | |
听会 | 48 | 30 | 双穴 | |
第4天 | 脾俞 | 54 | 50 | 双穴 |
足三里 | 48 | 40 | 双穴 | |
翳风 | 48 | 30 | 双穴 |
【艾灸体会】
针灸治疗耳痛有较好效果,平时应注意休息,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腥酸、油腻之品。除针灸外,邪气炽盛时,可行患侧耳垂放血疗法。
李XX,性别:男,年令:7。左耳疼痛,昼夜多次,有时数十分钟,影响食欲,痛止如常人。西医检查听力正常,无炎症。西医诊断:阵发性耳痛。经中西药治疗无效,前来就治。
检查:神志清醒,性格活泼。淋巴结无肿大,听力清楚。舌红苔白,脉弦细。
诊断:阵发性耳痛
治疗:针灸治疗,
处方:耳门、听宫、百会、耳后(经验穴)、曲池、外关、合谷、阳陵泉、太冲。
手法泄法。十天一疗程。
一疗程后,疼痛明显减轻,次数减少。上方加行间,去太冲穴。平补平泄。
三疗程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痧后蕴毒留恋,挟痰瘀凝结,耳后发肿硬疼痛,耳内流脓,稍有咳嗽,宜清解消散而化痰瘀。
薄荷叶八分,熟牛蒡二钱,荆芥穗钱半,熟石膏二钱,生草节八分,苦桔梗一钱,忍冬藤三钱,连翘壳三钱,大贝母三钱,炙僵蚕三钱,生蒲黄(包)三钱,杜红花八分,板蓝根钱半,万灵丹一大粒(化服)。(《丁甘仁医案续编》)。
陆观虎医案
【方一】
病者:李某,男,41岁。
辨证:耳痛。
病因:痰热上蒸。
症候:耳痛眼红,咳嗽有痰,腹胀。脉细数,舌红,苔黄。
治法:清热化痰。
方药:
连翘6克,冬瓜子6克,生枇杷叶9克,净银花6克,炒竹茹6克,川通草3克,夏枯草9克,大腹皮9克,炒栀子6克,大贝母6克,炒赤芍6克。
方解:连翘、净银花清热解毒。夏枯草解热散结。冬瓜子、生枇杷叶、大贝母宣肺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炒栀子清三焦之火。炒竹茹清热化痰。赤芍清火活血散结。川通草利小便,引热下行。大腹皮消胀行水。
【方二】
病者:庄某,女,60岁。
辨证:耳堵。
病因:肺火郁结,感风上炎。
症候:右耳作堵,咳嗽。脉浮数。舌质红,苔浮黄。
治法:散风清热。
方药:
冬桑叶6克,大贝母6克,冬瓜子6克,炒赤芍6克,石决明9克,连翘6克,炒栀子6克,生枇杷叶9克,云磁石9克,炒竹茹6克,黛蛤散9克(包)。
方解:冬桑叶、连翘清热祛风。大贝母清热散结化痰。冬瓜子、枇杷叶、黛蛤散宣肺清热,化痰止咳。炒赤芍清热化痰。石决明、云滋石补肾镇肝,潜阳。竹茹清热化痰止逆。炒栀子清三焦之火。
【方三】
病者:张某,男,40岁。
辨证:耳痛。
病因:阴虚火盛。
症候:右耳下作痛,唇干微咳。脉沉弦,舌质红,苔微黄。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
鲜石斛9克(先煎),大贝母6克,生枇杷叶6克,上川连3克,炒赤芍6克,朱通·草3克,黛连翘6克,扁豆衣9克,蒲公英9克,净银花6克,鲜茅根15克。
方解:鲜石斛滋阴降火。大贝母、枇杷叶散结清热,润肺止咳化痰。上川连泻热清火。连翘、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扁豆衣、通草利湿清热,引热下行。赤芍清热散结。鲜茅根利小便除伏热。
【方四】
病者:戚某,女,21岁。
辨证:耳痛。
病因:郁火上炎。
症候:耳痛,心慌,头晕,怕冷,泛恶,腰背发酸,微咳。脉细弦。舌红而光。
治法:清火解郁,理气化痰。
方药:
连翘6克,大贝母6克,石决明9克,净银花6克,炒赤芍6克,炒竹茹6克,杭甘菊6克,丝瓜络6克,陈皮丝6克,冬瓜子6克,炒桑叶6克。
方解:连翘、银花、石决明、炒赤芍、杭甘菊解郁清火以治耳痛、头晕、发冷。大贝母、竹茹、冬瓜子、桑叶、陈皮理气祛痰止晕,润肺止咳,兼去泛恶。丝瓜络通经活络,而治腰背发酸。
【方五】
病者:吴某,男,31岁。
辨证:耳痛。
病因:外感风邪,郁火上蒸。
症候:耳痛,发热喉痛,口粘涎身。脉细数,舌红,苔黄。
治法,散风清热。
方药:
连翘6克,大贝母6克(去心),炒青蒿6克,净银花9克,炒赤芍6克,蒲公英9克,紫花地丁6克,炒栀子6克,金灯笼6克,炒竹茹6克,苏薄荷3克。
方解:连翘、净银花、苏薄荷、蒲公英、紫花地丁散风清热解毒。青蒿、赤芍泻肝火散邪滞,行血止痛。炒栀子清三焦郁火。金灯笼清热消肿,利咽止痛。竹茹凉血清热,治烦止呕。(《陆现虎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