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痛

所属科室:背腰症状
所属部位:背部

更新时间 : 2/4/2021 10:35:45 AM

【背痛概述】
背痛是指背部由某种原因引起疼痛的一种自觉症状。本症还可痛及肩、胸、心下、腰部。 本症可见于现代医学中的类风湿性脊椎炎、骨质增生症、结核性脊椎炎、脊椎外伤及椎间盘脘出、腰背筋膜炎等。

【症状】

(1)风寒侵袭:背痛板滞,牵连颈项,项背强痛难以转侧,兼见恶寒、头痛。舌苔薄白脉浮紧,或弦细而紧。
(2)气血凝滞:背部痠痛,入夜尤甚,活动后痛减,多见于老年入或久病体弱者,舌青或黯,苔白,脉沉细或细涩。
(3)肾阳亏虚:背部冷痛,腰膝疲软无力,畏寒,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脉沉迟。

【病因分析与鉴别】

(1)风寒侵袭,多为素体虚弱,风寒客于肌表,侵袭太阳经脉,寒主凝滞,太阳经气不通,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见背部痛板滞,强项强痛、肩背不舒。本症的特点为:背痛板滞,兼有恶寒,头痛,脉浮紧。
(2)气血凝滞,多发于老年入或久病体弱者,气虚血少,气不足则无力推动血行,血流不畅,经络失养,则背部痠痛。本症的特点为:背部痠痛,入夜痛甚,活动后减轻,其脉沉涩或沉细。
(3)肾阳亏虚,多由于年老或素体虚弱,肾阳不足,经气不通而致脊背冷痛。其特点为:背部冷痛,兼有畏寒、便溏等阳虚的症状。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中脘5450单穴
足三里484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2天期门5240双穴
太冲4830双穴
悬钟4830双穴
第3天大椎5240单穴
命门5460单穴
神阙5460单穴
第4天大杼5450双穴
膏肓546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5天膈俞5450双穴
血海4830双穴
气海5460单穴
第6天肾俞5460双穴
关元5460单穴
委中4830双穴


注:1.每日重灸膏肓穴;
2.在背上找压痛点,每日灸之。


【艾灸体会】

艾灸治疗背痛具有较好疗效,艾灸具有祛邪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平时应进行科学的适当的锻炼。

(一)风湿

1,临床表现:背痛板滞牵扯颈项,项背强痛难以转侧,恶寒、头痛、身重。舌苔薄白,脉浮。

2,病因病机;风湿客于肌表,首犯太阳,太阳经气不通而背部疼痛。

3,治法;祛风除湿。

4,方剂;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加减。

药物:羌活10g,独活10g,藁本10g,防风10g,炙甘草6g,川芎6g,荆芥10g。

方义:羌活、独活祛风除湿,藁本、防风、荆芥解肌发表,川芎活血祛风。

加减:颈项强痛加葛根、桂枝,肩臂酸痛加片姜黄、天仙藤,身困腰重加酒洗防己,均通络止痛之药。寒甚加附子或川乌,祛除寒湿。

5,变通法:外感风寒湿,内已化热者,可用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加减,药用羌活、防风、细辛、甘草、黄芩、生地、川芎等。祛风除湿清热。

(二)气血凝滞

1,临床表现:背部酸痛,入夜尤甚,活动后减轻,多见于老年人或久病体弱者。舌黯,脉沉细或沉涩。

2,病因病机:老年人或久病体弱,气血不足,络脉不通而背部酸痛,入夜静止尤甚。

3,治法:益气养血活络。

4,方剂;蠲痹汤(《医学心悟》)加减。

药物:羌活10g,防风10g,当归l0g,川芎10g,黄芪15g,白芍10~15g,木瓜10g,炙甘草6g,海风藤10g,络石藤10g。

方义:黄芪益气,当归、川芎、白芍养血,羌活、防风、海风藤、络石藤祛风活络,白芍、木瓜、甘草缓急舒筋。

加减;痛甚者加姜黄、海桐皮、威灵仙祛风止痛,背痛日久者可加服小活络丹。

5、变通法:町用三痹汤(《妇人良方大全》)加减,亦益气养血、活络除痹之剂。

(三)瘀血内阻

1,临床表现:背部僵硬疼痛,胸胁刺痛,心烦。舌色紫黯或有瘀点(斑),脉涩。

2,病因病机:有外伤史,血络受损,瘀血内阻,气血不通。

3,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4,方剂: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药物:桃仁12g,红花9g,当归9g,生地黄9g,川芎6g,赤芍6g,牛膝9g,桔梗6g,柴胡3g,枳壳6g,甘草3g。

方义: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当归、生地、川芎、赤芍养血和血,柴胡、枳壳理气,牛膝、桔梗一降一升,调畅气机,甘草调中。

加减:背痛日久者,加鸡血藤、丝瓜络、桂枝,通络止痛。

5,变通法:可用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四)肾阳虚亏

1,临床表现:脊背部冷痛,腰膝酸冷无力,畏寒怯冷,便溏溺清。舌淡,脉沉迟。

2,病因病机:脊背为督脉和足太阳经所过,肾阳不足,经气不通而脊背冷痛。

3,治法:温肾壮阳。

4,方剂;肾气丸(《金匮要略》)加减。

药物:淡附子l0g,肉桂6g,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12g,茯苓9g,泽泻6g,桑寄生l0g,狗脊10g,杜仲10g。

方义:淡附子、肉桂温肾散寒,桑寄生、狗脊、杜仲强筋壮骨,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补肾。茯苓、泽泻渗湿。

加减:可加独活、桂枝等祛风通阳。

5,变通法:亦可用右归丸(《景岳垒书》)加鹿角腔、狗脊,温肾补阳。

(1)羊肉糯米粥

原料:肉苁蓉30克,葱白3节,羊肉90克,糯米30克。

制法:将羊肉、肉苁蓉切细,与米一起煮粥,将熟时人葱白调味,后食用。

功效:补肾通阳,活血止痛,补充营养。

(2)乌鸡生地汤

原料:乌鸡1只,生地120克,饴糖120克。

制法:将鸡去毛和内脏,洗净,人生地及饴糖于鸡腹内,用水炖至

鸡熟烂时,去生地吃肉。每月2只。

功效:补益肝肾,强腰背。


立即观看 6/18/2021 10:12:10 AM
立即观看 6/18/2021 9:55:54 AM

腰酸背痛怎么办

百病调理

30 0

立即观看 6/18/2021 10:12:36 AM

什么是慢性腰背痛?

百病调理

30 0

立即观看 6/18/2021 10:09:22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