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寒概述】
恶寒是指患者自觉怕冷,添加衣、被,或近火取暖,甚至在温暖的环境中仍感觉寒冷不能缓解的,称为恶寒。多见于西医的感冒及流行性感冒。
【症状】
(l)表寒证:恶寒重,发热轻,鼻塞,声重,鼻痒,喷嚏,流清涕,喉痒,咳嗽,痰液清稀,口不渴,或渴喜热饮,无汗,肢体痠痛,脉浮或浮紧,苔薄白.
(2)表热证:发热重,恶寒轻,或有汗出,头痛或昏胀,面赤,口干,微渴欲饮,咽喉干痛,咳嗽,咳痰黄稠,咯吐不畅,胸闷流浊涕,脉浮紧,苔薄黄。
【病因分析与鉴别】
恶寒与畏寒的区别:凡患者自觉怕冷,通过添加衣、被或近火取暖寒冷仍不缓解的,称为恶寒;若患者怕冷,通过添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而寒冷能缓解的,称为畏寒。
恶风、恶寒、寒战的区别:恶风是指患者惧怕风,避风可缓,是恶寒之轻症;寒战乃患者恶寒时而伴有战栗,是恶寒之重症。三者之间是轻重不同。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大椎 | 54 | 40 | 单穴 |
命门 | 54 | 60 | 单穴 | |
阳陵泉 | 48 | 30 | 双穴 | |
第2天 | 风池 | 52 | 30 | 双穴 |
悬钟 | 48 | 30 | 双穴 |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
第3天 | 风门 | 54 | 40 | 双穴 |
足三里 | 48 | 40 | 双穴 | |
合谷 | 48 | 30 | 双穴 |
注:(1)以上循环灸至愈;
(2)恶寒属风寒型感冒,除灸疗外,还可在背部沿膀胱经走罐,疗效更佳。
【艾灸体会】
现代医学认为艾灸通过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有效的抑制病毒的繁殖;艾灸可以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达到抗病毒、杀菌消炎的作用;针灸通过神经― 体液调节等方面的作用,对体温中枢产生影响,达到退热功效。治疗期间应戒烟或少喝酒,并注意适当保暖。
方选桂枝茯苓丸合苓桂术甘汤加减,处方:茯苓15克,桂枝10克,生白术15克,桃仁10克,牡丹皮15克,赤芍30克,细辛3克,炒白芥子10克,橘红1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
食疗方:用黄芪30克、鹿茸3克,取老母鸡一只,剖去内脏洗净,文火炖烂。食纳尚好者,食鸡肉并喝汤,若胃纳不佳者仅喝汤即可,用冬虫夏草30克、精羊肉3斤,小火炖烂后食之,獖猪(阉猪)心一个破开带血,用人参20克、当归30克,装入心中煮熟,去药吃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