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身柱 | 38-45 | 40 | 单穴 |
大椎 | 38-45 | 40 | 单穴 | |
中脘 | 38-45 | 40 | 单穴 | |
神阙 | 38-45 | 40 | 单穴 | |
第2天 | 脾俞 | 38-45 | 40 | 双穴 |
天枢 | 38-45 | 40 | 双穴 | |
神阙 | 38-45 | 40 | 单穴 | |
第3天 | 肾俞 | 38-45 | 40 | 双穴 |
关元 | 38-45 | 40 | 单穴 | |
涌泉 | 38-42 | 30 | 双穴 | |
神阙 | 38-45 | 40 | 单穴 |
注:以上穴位循环灸。
【按语】
本病艾灸效果良好,小儿饮食须定时定量,不宜过饥过饱,或过食肥腻、生冷之品。
【案例】
朱某,男,3岁半。
主诉:近半年来不愿意吃饭。
现症:纳呆厌食,嗳气、呕吐食物残渣,矢气频作,腹痛拒按,大便臭秽,泻后痛减,夜寐不安。诊断:小儿积滞。
治疗:予以隔物灸仪艾灸治疗。1日,灸身柱、大椎、中脘各40分钟;2日,灸脾俞、天枢各40分钟;3日,灸肾俞、关元、涌泉各40分钟;以上穴循环灸,每日加灸神阙穴60分钟。灸2日后食欲增加,嗳气减少。灸10日后症状基本消失。
(一)乳食内积
【临床表现】乳食少思或不思,脘腹胀满,疼痛拒按,或有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酸馊乳食,烦躁哭闹,夜卧不安,手足心热,肚腹热甚,大便秽臭或便秘,小便短黄或如米泔,舌质红,苔腻,指纹紫滞,或脉弦滑.
【治法】消乳化食,和中导滞.
【处方】病性取穴:梁门足三里
病位取穴:
(1)局部取穴:中脘天枢
(2)循经取穴:里内庭
【方义】病性取穴为食滞胃肠证基本处方;中脘健脾消积;天枢调畅气机,理气和中;里内庭为治疗伤食的经验效穴.
【刺灸方法】针刺泻法.
(二)脾虚挟积
【临床表现】神倦乏力,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夜寐不安,不思乳食,食则饱胀,腹满喜按,呕吐酸馊乳食,大便溏薄酸腥,夹有乳片或不消化食物残渣,舌质淡红,苔白膩,指纹淡滞,或脉细滑.
【治法】健脾助运,消食化滞.
【处方】病性取穴:足三里气海梁门
病位取穴:
(1)局部取穴:中脘
(2)循经取穴:太白四缝
【方义】病性取穴为脾气虚证、食滞胃肠证基本处方;中脘调和肠胃;太白为脾经输穴,健脾消积导滞;四缝为治疗积滞的经验效穴.
【刺灸方法】针刺补法,梁门针刺泻法,四缝三棱针点刺,挤出少量黄水.
【辩证一】
一、乳食积滞治则:消食化积。
主方:消乳九加减。
加减:腹胀者,加木香6克、大腹皮10克;心烦哭闹、手足心热,加胡黄连6克、茯神10克;腹胀满。
便秘结,加快实10克、生大黄6克(后下)。
主方分析:消乳丸为消导行气之剂。方中神曲、麦芽消食化积,香附、砂仁理气和中,陈皮健脾燥湿。
处方举例:
神曲10克,谷麦芽各10克,香附10克,木香6克,机壳6克,砂仁3克(后下),陈皮6克,山植10克,连翘10克,鸡内金10克。
二、脾虚夹滞治则:健脾消积。
主方:健脾丸加减。
加减:腹满胀,加大腹皮10克、积壳6克;舌厚白腻,加鸡内金10克、厚朴6克;呕吐,加半夏10克、生姜2片。
主方分析:健脾丸为健脾消积理气之剂。方中人参、白术补气健脾,陈皮、枳实行气和胃,神曲、山植、麦芽消食导滞。
处方举例:
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神曲10克,山楂10克,谷麦芽各10克,陈皮6克,鸡内金10克,积壳6克,甘草6克。
由于积滞可因各种饮食所伤。伤于乳食,常用山植、麦芽;伤于面食,可用神曲、麦芽;伤于谷食,可用神曲、谷芽;伤于生冷瓜果,可用山枳、陈皮;伤于肉、蛋,可用鸡内金、山植。
【积滞实证食疗】
【白萝卜鸭肾汤】
【作用】健胃消食,去积化痰。
【用料】白萝卜500克,鲜鸭肾1~2个,蜜枣1~2枚。
【烹调】白萝卜切成小块,鸭肾剖开,保留鸭内金,去污物洗净。上述物料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煲1~2小时,调味即可。
【消食猪横脷汤】
【作用】健脾祛湿,助消化。
【用料】麦芽20克,谷芽20克,山楂5克,云苓20克,猪横脷50g,蜜枣2枚。
【烹调】猪横脷飞水去血腥味。上料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煲1小时,以少许食盐调味食用。
【鸡内金粥】
【作用】消食行气。
【用料】鸡内金6克,陈皮3克,大米30g。
【烹调】大米淘洗干净,下锅煮沸,水沸后加入鸡内金、陈皮,一同煮粥。
【马蹄粥】
【作用】开胃消食,清热利尿。适用于小儿积滞,食欲不振,口干渴,小便短黄。
【用料】马蹄150克,大米30克。
【烹调】马蹄去皮,磨碎备用,先将大米加适量清水煲粥,待粥将成时,加入马蹄碎,开煲至粥好,以少量盐或糖调味后食用。
【积滞虚证食疗】
【参术鸭肾汤】
【作用】健运脾胃,祛湿导滞。
【用料】 党参9克,白术6克,云苓15克,陈皮1克,鲜鸭肾1~2个,大枣3枚。
【烹调】鲜鸭肾剖开,保留鸭内金,去污物洗净,大枣切开去核。以上物料连同鸭内金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煲1小时即可。
【消食鸡蛋羹】
【作用】消食开胃,适用于积滞虚实夹杂的患儿。
【用料】山药、茯苓、生麦芽、山楂各15克,共同研成粉末,备用。鸡蛋若干枚,盐、酱油、香油适量。
【烹调】每次取5克上述药物细末,加鸡蛋1枚,清水适量,盐少许,搅拌调匀后上笼蒸熟,出锅后加入少许酱油、香油调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