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概述】
肠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肠道,称为肠梗阻,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展快、病情重,病象复杂多变。
本病多由肠腔内外各种因素如蛔虫、食团、粪便、结石或肠套叠、腹腔或肠壁肿瘤,以及肠麻痹、肠痉挛等致肠内容物不能通过而发病。属中医“关格”、“肠结”、“腹痛”范畴。是由各种原因而致胃肠气机阻滞,腑气不通。
【症状】
肠梗阻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呕吐、腹胀,无大便和无肛门排气。这些症状的出现和梗阻发生的急缓、部位的高低、肠腔堵塞的程度有密切关系。阵发性剧烈腹部绞痛为普遍现象;呕吐在梗阻后很快即可发生,然后即进入一段静止期,再发呕吐时间视梗阻部位而定;腹胀一般在梗阻发生一段时间以后开始出现,低位梗阻显著;在完全性梗阻发生后排便排气即停止。早期单纯性肠梗阻病员,全身情况无明显变化,后可出现脉搏细速、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等休克征象。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大肠俞 | 47-52 | 40-50 | 双穴 |
承山 | 42-48 | 40 | 双穴 | |
大横 | 40-60 | 47-53 | 左侧 | |
关元 | 48-54 | 50-70 | 单穴 | |
第2天 | 三焦俞 | 47-52 | 50 | 双穴 |
上巨虚 | 42-45 | 50 | 双穴 | |
中极 | 48-54 | 50-70 | 单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3天 | 期门 | 45-50 | 50 | 双穴 |
太冲 | 45-48 | 5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注:以上穴位循环灸。
【按语】
肠梗阻为急腹症,在艾灸疗法的过程中,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以免丧失手术时机而影响预后。
【案例】
钟某,男,42岁。
主诉:因过量进食半小时后出现阵发性腹痛,呕吐胃内容物。至医院检查:X线片见空、回肠段局限胀气样肠襻。诊为粘连性肠梗阻。保守治疗5天后症状无缓解,欲拟手术治疗未同意。
刻诊:腹痛、腹胀阵发性发作,恶心呕吐,每日1O多次。查体:脐周、上腹部轻度压痛,无反跳痛,无振水音,肠鸣音不高亢。
艾灸治疗:取穴按上表。每日2次,早晚治疗。艾灸过程中患者自感腹中胃肠蠕动,矢气频排,豁然松弛。 3天后诸症消失,复查x线片未见异常,随访半年未复发。
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剧烈腹痛,呕吐,腹胀,便秘,不排气。
治疗原则以消积导滞,疏通肠腑为主。
主穴:上巨虚,下巨虚,关元,天枢,消积穴。
配穴:有呕吐的加内关和足三里,有便秘的加大肠俞和支沟。
每天2~3次,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捻针一次。
【大承气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大黄12克(后下),厚朴、枳实各15克(炙),芒硝9克。
【制法】厚朴去皮,炙积实、芒硝,酒洗大黄,将厚朴、积实用水冲淋后,放人沙锅或瓦罐内,加清水1000毫升,浸泡约30分钟。然后,药罐放在大火上烧开后,用小火煎煮大约30分钟,将滤出药液约500毫升。再将大黄放人滤出的药汁中,煎煮大约20分钟,去渣取汗,最后将芒硝放人倒出的药液内,待化开后,放置在火上烧开片刻取下即可。
【用法】分2次温水服用。
【功用】用于急性肠梗阻,症见院腹痞满,疼痛拒按,大便不通,甚则神昏澹语,潮热,苔焦黄,脉滑实者。
【主治】急性肠梗阻。
【温阳通痹汤】
【来源】田广秀,《陕西中医》(4)1988年
【组成】附子、炒山楂各9克,细辛6克,大黄15克,代赭石、莱藤子(炒)各30克,枳壳、川朴各12克
【用法】水煎,待肠胃减压后服,一日2~3剂。【功用】温阳运脾、通降逐积。
【方解】瘀结型肠梗阻,其病机在脾胃肠三脏腑的通降、运化功能的失权,究其原因多为饮食不节、过食生冷,致使中阳受阻,脾运失司,气机痞满不通;或为正气虚衰,外邪侵袭、正虚邪实;或为内有所伤,致中州气血运行受阻。此证非温不动、非峻下不通,故方用附子、细辛温阳通痹﹔莱藤子、枳壳、川朴顺气宽肠;代赭石、大黄坠降通气;山楂和中消积。诸药合用,共奏温阳运脾、通降逐积之功。
【主治】瘀结型肠梗阻。
【疗效】治疗154例,全部治愈。一般在3~4小时症状开始缓解8~12小时症状明显改善,12~24小时内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
【肠梗阻汤】
【来源】张润波,《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芦荟、牙皂、木香各6克,牵牛子18克,滑石9克,大戟(醋炒)、芫花(醋炒)、甘遂(面裹煨干研末,分2次冲服)各6克,槟榔片9克,生姜15克,大枣10枚。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以上剂量为成人量,用时可根据体质强弱、年龄大小酌定。
【功用】逐水通便。
【主治】肠梗阻。
【疗效】屡用效捷,已治愈四五百人。
【附记】本方名为编者拟加。本方为张氏祖传秘方,体质虚弱者慎用。
【承气活血汤】
【组成】炒莱藤子75克,赤芍、枳壳各30克,桃仁、乌药、穿山甲、皂刺、厚朴、大黄(后下)、三棱、摈榔片各15克,芒硝(冲服)10克。
【用法】上药煎成450毫升,每次服150毫升,早、中、晚各1次。或通过胃肠减压管鼻饲,配合输液、持续胃肠减压。【疗效】此方治疗粘连性肠梗阻26例,痊愈25例,无效1例。【来源】辽宁中医杂志:王军伟。
1.食油15О毫升,一次服下。
2.生油菜30克饮服,若加生香葱同服更佳,治小儿蛔虫肠梗阻。
3.生大蒜头三五瓣,捣烂冲入开水一杯,在病欲发作或已发作时服下。
4.生葱白捣烂取汁和等量的生豆油或熟豆油一次服下,三四岁各服50克;五至七岁各服60克;八九岁各服75克;十岁以上各服1O0克,服后十至十五分钟按摩腹部,治小儿蛔虫肠梗阻。
5.生豆油250克,加温,顿服,治肠梗阻,服后约一至三小时大便即通。
6.组成:大黄、干姜各60克,豆霜21克。用法:上药为末,蜜丸如绿豆大。成人每服15~20丸,开水送下。
7.组成:豆油200~300毫升,小葱汁2匙。用法:调服。小儿酌减。
8.组成:大蒜2~~3瓣。用法:大蒜捣烂,开水冲入1杯,病欲作或已作时服。
9.组成:葱白5~10根、茶油15~30克。用法:葱白捣碎,加茶油拌匀,连渣1次炖服,必要时隔8~12小时再重复1次。主治:蛔虫性肠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