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紫斑

所属科室:皮肤科
所属部位:全身

更新时间 : 2/3/2021 5:11:07 PM

【皮肤紫斑概述】
皮肤紫斑是指皮肤上出现点状或片状的紫色斑点,平铺于皮肤之上,而不高于皮肤表面,扪之不碍手者,皆称“紫斑”。本病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血溢于脉外,充斥于皮肤之下,形成紫斑。根据病因病机可以分为“阳斑”和“阴斑”两大类。 本症主要涉及现代医学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毛细血管病变,凝血障碍等疾病,外伤导致的皮下瘀血也可以见到紫斑。

【症状】

(l)血热妄行:起病急剧,紫斑发无定处,多见于双小腿伸侧,对称出现,斑疹小如米粒,大如钱币,压之不褪色,严重者可周身青紫,伴有身热心烦,咽痛口渴,局部瘙痒,疲乏无力,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2〕湿热下注:多见于双下肢,斑色紫红,触之疼痛,周围可有轻度肿胀,同时伴有关节疼痛。肢体困重,口中黏腻,大便不爽,妇人带下黏腻腥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3)脾虚不摄:发斑部位颜色紫黯,病程较长,反复发作,伴有面色萎黄,食少倦怠,短气懒言,可兼见牙龈、鼻子出血或便血,崩漏等,舌淡苔白,脉细弱。
(4)瘀血阻滞:可以发生于全身各个部位,多年幼发病,有家族史,病变部位呈紫色或青紫色,常无全身症状,舌脉可如常人,也可由舌质黯有瘀斑,脉涩等症状。
(5)寒凝血瘀:多发生于面部或手足部,多见于青年女性,遇冷加重,舌质淡有瘀斑,脉沉细。

【病因分析与鉴别】

(1)血热妄行皮肤紫斑与湿热下注皮肤紫斑:两者均属于“阳斑”的范畴,前者因为血热壅盛,迫血妄行,流溢于肌肤而发病,起病突然,青少年多见,伴有咽痛口渴,心烦,舌红,苔黄等症状;后者由于湿热下注经络,气血循行不畅,血热妄行,发为紫斑,同时可有关节疼痛,肢体困重,妇女带下腥臭等湿热症状。
(2)血热妄行皮肤紫斑与脾虚不摄皮肤紫斑:前者属于实证热症,属于“阳斑”的范畴,后者属于虚证,属于“阴斑”的范畴,由于多种原因损伤脾胃,导致脾气不足,气虚不摄,脾失统血之功能,血不归经而发为紫斑,同时伴有面色无华,短气乏力,食少纳呆等症状。
(3)瘀血阻滞皮肤紫斑与寒凝血瘀皮肤紫斑:两者均属于“阴斑”的范畴,瘀血阻滞皮肤紫斑一般多在幼年或青春期发病,没有明显的诱因,可以有气滞血瘀的症状,也可以状如常人,寒凝血瘀皮肤紫斑主要是由于阳气虚弱,寒邪侵袭经络,紫斑多发生于手足、颜面等部位,遇冷加重,可伴有疼痛。
紫斑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在治疗过程中首先要分清“阴斑”与“阳斑”,然后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中脘5450单穴
足三里484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2天劳宫5230双穴
涌泉526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3天期门5240双穴
太冲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4天下脘5450单穴
天枢5450双穴
气海5460单穴
第5天心俞5450双穴
神门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6天膈俞5450双穴
巨阙5450双穴
关元5460单穴
第7天肝俞5440双穴
章门524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8天脾俞5450双穴
三阴交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9天肺俞5450双穴
曲池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10天肾俞5460双穴
照海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11天大椎5240单穴
身柱5450单穴
大陵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12天风池5230双穴
悬钟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艾灸体会】

艾灸治疗本症具有一定的疗效,具有统摄血液,补益气血的作用。本症患者要注意饮食起居,忌食辛辣炙博及鱼腥发物等刺激性食品,注意保证良好的睡眠及愉悦、放松的心情。并且有原发病的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原发病。


【血热妄行证】

[症状] 皮肤出现红色斑点或斑块。或兼鼻衄、齿衄、尿血、便血。发热。口渴、便秘。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药方] 赤芍12克、地黄24克、丹皮9克、犀角3克磨汁冲服。

[加减]

1、热毒炽盛,发热,出血广泛者:加生石膏、龙胆草、紫草,冲服紫雪丹。

2、热壅胃扬,气血郁滞,症见腹痛、便血者:加白芍、甘草、木香、地榆、槐花。

3、邪热阻滞经络,兼见关节肿痛者:酌加薏苡仁、秦艽、桑枝。 

4、热势亢盛而表现为气营两燔、发热、烦渴、脉洪有力者:可改用石膏30克、知母12克、生甘草9克、玄参9克、犀角2~6克(磨汁冲服)、白粳米9克。

5、营热亢盛,身热夜甚,口渴或不渴,心烦不寐,舌绛而干,脉细数者,可改用犀角2克(磨汁冲服)、生地黄15克、元参9克、竹叶心3克、麦冬9克、丹参6克、黄连5克、银花9克、连翘6克。 

【阴虚火旺证】

[症状] 皮肤青紫斑点或斑块时发时止。或兼鼻衄、齿衄、月经过多。颧红,手足心热,潮热。心烦,盗汗。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药方] 茜草根10克、黄芩10克、侧柏叶10克、生地10克、阿胶珠5克、甘草3克。

[加减] 

1、阴虚较甚者,可加玄参、龟板、女贞子、旱莲草。

2、潮热,可加地骨皮、白薇、秦艽。 

3、盗汗,可加糯稻根、浮小麦。

【气不摄血证】

[症状] 反复肌衄,病程较长,过劳加重。食欲不振。神倦乏力,头晕目眩,心悸气短。面色苍白,舌质淡,脉细弱。

[药方] 人参3克 、白术3克、茯苓3克、炒酸枣仁3克、炙甘草1克、炙黄芪3克、远志3克、木香1.5克、当归3克、仙鹤草3克、棕榈炭3克、地榆炭3克、炒蒲黄3克、茜草炭3克、紫草3克、龙眼肉3克、生姜3片、红枣3枚。

[加减] 

1、紫斑,可酌加仙鹤草、棕榈炭、地榆炭、炒蒲黄、茜草炭、紫草。

2、肾气不足而见腰膝酸软者,可酌加山茱萸、菟丝子、续断。

【气虚不摄证】

[症状] 紫斑色紫黯淡,散在出现,时起时消,反复发作,病程较长,伴面色苍白或萎黄,神倦乏力,心悸气短,纳呆腹胀,便溏溲清,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药方] 党参3克、炙黄芪3克、炒白术3克、当归3克、阿胶3克、龙眼肉3克、炒酸枣仁3克、花生衣3克、仙鹤草3克、大枣3枚、炙甘草1克 。

[加减] 

1、 面色咣白肢冷便溏者,加肉桂、附子、补骨脂。

2、 紫斑出血多者,加茜草、乌贼骨、紫珠草。 

3、腰酸膝软者,加菟丝子、淫羊藿、续断。 

4、 月经过多者,加棕榈炭、炮姜炭、艾叶炭。 

【瘀血内阻证】

[症状] 久病不愈,斑色紫黯,面晦黯或唇甲青紫,胸或腰腹疼痛,痛有定处,舌紫黯有瘀斑,脉涩。

[药方] 红花6克、桃仁9克、当归9克、川芎4.5克、丹参9克、鸡血藤9克、三七9克、生地9克、赤芍6克。

[加减] 

1、 腹痛明显者,加五灵脂、蒲黄。

2、 腹中有瘢块者,加鳖甲、牡蛎、莪术。

3、气短乏力者,加党参、黄芪、大枣。

4、五心烦热者,加玄参、知母、地骨皮。

5、发热,咽喉肿痛者,加金银花、连翘、玄参、板蓝根。

6、鼻衄者,加白茅根、栀子。

7、咯血者,加白及、侧柏叶。

8、 便血者,加地榆、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