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神经麻痹概述】
桡神经麻痹又称桡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腕关节无力下垂.运动障碍。本病可因桡神经在腋窝拐杖支撑压迫而发生瘫痪,但神经绕过肱骨的一段最接近浅表而更易受损,常因睡眠中被压或骨折而受损。手术时上肢长期外展,亦可引起桡神经损伤。铅中毒及酒精中毒,特别容易损害桡神经。
本病中医学属“萎证”。本病多因外伤所致,致使脉络瘀阻,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于濡养而手不能用。
【症状】
桡神经麻痹的最突出表现为腕下垂。高位损伤产生完全性桡神经麻痹,不能伸肘、伸腕和伸指,拇指不能伸直和外展,前臂在半旋前、半旋后位时不能屈肘(肱桡肌瘫痪),不能将前臂旋后(旋后肌瘫痪),肱三头肌反射消失。肱骨中段病损时,肱三头肌功能完好。病损在肱骨下端或前臂上段时,肱桡肌、旋后肌、伸腕肌功能保存。桡神经损害时,可能有前臂背面和手背桡侧的感觉减退,常因邻近感觉神经支配的重叠,而感觉缺损区仅限于拇指和第1、2掌骨背面的极小部分。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肩髃 | 45-50 | 50 | 患侧 |
曲池 | 45-48 | 40 | 患侧 | |
合谷 | 45-48 | 40 | 患侧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2天 | 肩贞 | 45-50 | 40-50 | 患侧 |
少海 | 42-48 | 40-50 | 患侧 | |
后溪 | 45-50 | 40-50 | 患侧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3天 | 阳池 | 42-48 | 40-50 | 患侧 |
大陵 | 40-50 | 40 | 患侧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4天 | 中脘 | 48-54 | 50-70 | 单穴 |
足三里 | 45-52 | 50-60 | 双穴 | |
中渚 | 45-50 | 40-50 | 患侧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5天 | 肾俞 | 47-53 | 50-70 | 双穴 |
关元 | 48-54 | 50-70 | 单穴 | |
大椎 | 47-52 | 50 | 单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注:以上穴位循环灸。
【按语】
饮食上注意摄入含维生素B族丰富的食物,如糙米,麸皮等。患肢适度功能锻炼,有助恢复。
【案例】
高某,男性,34岁。
主诉:右手下垂l天。自诉前夜因饮酒过量和衣而卧约4小时,随后发现右手前臂不能伸直,届肘活动受限,腕下垂。
刻诊:右肘不能伸直,手腕不能背屈,手指能伸展,右手握力减弱,肱二头肌反射减弱,前臂背面、手背挠侧,拇指背面、中指桡侧皮肤麻木,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缓。
治疗:隔物灸仪灸,处方同上。艾灸4天时,肘腕关节恢复正常,活动自如,手指伸展正常,握力恢复。艾灸4个循环后,痊愈。
穴位:合谷 列缺 阳溪 大陵 内关等
操作步骤:
取穴以手阳明经及手太阴经的穴为主,因为这二经的合谷、列缺、阳溪等穴,适当在腕桡关节附近,并可配大陵、内关、阳池、外关等穴。辅助以经络循按等手法。各穴均宜用补法。每穴平揉、压放、点打各50-100次。
点穴次序:由上而下,依次进行。
治疗效果:一般治疗十数次,即可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