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褐斑概述】
皮肤褐斑是指皮肤表面出现的点状或片状的褐色斑,平铺于皮肤表面,扪之不碍手的症状,皮损多对称分布,形状大小不定,无自觉症状。男女皆可发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
本症的主要病因病机是由于气血不能上荣颜面,颜面部气血失和而发病。本症在《外科正宗》中称为“熏黑斑”,后世又有称“黄褐斑”、“肝斑”、“妊娠斑”、“蝴蝶斑”、“雀斑”等称谓。
本症在现代医学中主要见于内分泌疾病,肝病,生殖系统疾病等,另外部分妇女在妊娠期出现的妊娠斑属于正常现象,多在分娩之后可自行消退。
【症状】
(1)肝气郁结:面部黄褐色斑片,具有月经不调、经前斑色加深、乳房胀痛、烦躁易怒,或伴有胸胁痞胀、纳谷不香,舌苔薄白,脉弦滑。
(2)脾虚湿蕴:面部黄褐色斑片,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脘腹胀闷,舌淡苔腻,脉弦缓。
(3)肾阴亏虚:面部黄褐色斑片,伴有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腰膝痠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病因分析与鉴别】
皮肤褐斑与肝、脾、肾三脏相关,临床以热症居多,但还应当注意辨别,分清寒热虚实,再行治疗。
(1)肝气郁结皮肤褐斑:多因情志抑郁,肝失疏泄,气机阻滞,不能上荣头面而发病,同时伴有胁痛、烦躁、脉弦等症状。
(2)脾虚湿蕴皮肤褐斑:由于饮食不节,以致脾胃受损,湿热中阻,熏蒸头面,出现褐斑,且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脘腹胀闷等。
(3)肾阴亏虚皮肤褐斑:久病体虚、房劳过度等,导致肾阴亏虚,虚火上炎,发为褐斑,兼有腰膝痠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等症状。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中脘 | 54 | 50 | 单穴 |
足三里 | 48 | 40 | 双穴 |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
第2天 | 期门 | 52 | 40 | 双穴 |
太冲 | 48 | 30 | 双穴 | |
三阴交 | 48 | 30 | 双穴 |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
第3天 | 肺俞 | 54 | 50 | 双穴 |
曲池 | 48 | 30 | 双穴 | |
合谷 | 48 | 30 | 双穴 |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
第4天 | 肾俞 | 54 | 60 | 双穴 |
关元 | 54 | 60 | 单穴 | |
太溪 | 48 | 30 | 双穴 |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
第5天 | 肝俞 | 54 | 40 | 双穴 |
章门 | 52 | 40 | 双穴 | |
太阳 | 48 | 30 | 双穴 |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艾灸体会】
针灸治疗本症具有一定的疗效,具有调整脏腑功能、疏通经络、调养气血,荣养肌肤的作用。本症患者要加强营养饮食,多食蔬菜和水果,忌食辛辣刺激物.少食油腻性食物,禁止烟酒。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刺激。避免日光曝晒,不要滥用化妆品及外用药物,防止出现颜面损伤。
【耳针加体针】
[取穴]
主穴:肾、肝、脾、内分泌。
配穴:色素沉着部位选加前额区配上星、阳白;颧颊区配颊车、四白;鼻梁配印堂、迎香;上唇配地仓。
[治法] 每次主穴均取。采用耳穴毫针刺及贴敷相结合。即一侧耳穴针刺,方法为,以5分长之28号不锈钢毫针,在敏感点刺入,不宜过深透过耳软骨,有胀痛即可。另一侧耳以磁珠贴敷。隔日1次,两耳交替轮用。配穴用针刺法,以28~ 30号毫针(长1.0~ 1.5寸),均采用向色素沉著区方向斜刺,得气后,予小幅度捻转轻刺激。耳针和体针均留针30分钟,其间行针2~ 3次。体针亦隔日1次,和耳针同步进行,1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7天。
【针灸】
[取穴]
主穴:阿是穴、迎香。
配穴:肝俞、肾俞、气海。
[治法] 上穴均取。先针配穴(双侧),进针后平补平泻,然后在针柄上置1 ~ 3厘米艾条施灸5~ 10分钟。针双侧迎香,待针下得气后留针15~ 30分钟,并在黄褐斑中央施无瘢痕灸3~ 7壮。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 3日。
【体针法】
[取穴]
主穴:耳背沟、胃、热穴。
配穴:分3组。 1.大椎、至阳; 2.身柱、筋缩;3.神道、命门。
[治法] 每次选1组穴,可用左拇、食指捏紧穴区皮肤以防痛,右手执皮肤针(梅花针)行重度叩刺,直至局部明显渗血,用闪火法拔上大号玻璃罐,每次吸拔15~ 20分钟,以出血3~ 5毫升,局部皮肤出现瘀紫或深红为度。耳体针法,同时进行,开始隔日1次,穴位轮流使用,显效后,每周1次,2~3个月为一疗程。
[备注] 女性月经期间不宜治疗。
【综合法】
[取穴]
主穴:分2组。1、耳尖、面颊、额、颞、外鼻;2、阿是穴。
配穴:内分泌、肾、脾、肺、缘中、内生殖器。
[治法] 主穴为主。第一组采用刺血法,耳尖必取,按揉至耳廓充血后用消毒三棱针迅速刺入1 ~3mm,出针后,用双手拇食轻挤四周,每次放血10~ 15滴;余穴按病灶相应部位取之,以三棱针点刺破皮为度,以渗出血珠为佳。第二组以0.5~ 1寸毫针直接刺在皮损区,或包围皮损区针剌。一般正中直刺一针(皮下),四周斜向中心横刺四针(皮内),留针30分钟。配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天按压耳穴3~4次,按压至耳廓发热或有烧灼感。上法均每周1 ~ 2次,10次为一疗程。
【肝郁气滞型】
[症状] 面部皮肤见浅褐,深褐色点状或片状斑,境界清晰边缘不整,以颜面、周、鼻周多见,伴有两胁胀痛,烦躁易怒,嗳气,纳谷不馨,舌苔薄黄,脉弦数。
[药方] 丹参30克,牡丹皮15克,炒栀子、蝉蜕、柴胡各10克,当归、白芍、川芎各12克,白术、茯苓各15克,薄荷10克,生甘草6克,益母草30克。
[用法] 水煎服,先用药液乘热熏蒸面部10~15分钟,然后将药液内服。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内服或外擦,每日1剂分次饭后温服。30剂为一疗程,经期停服。连服二个疗程,判定疗程。
【湿热内蕴型】
[症状] 褐色斑点斑片见于前额颜面、口唇、鼻部、境界不清,自边缘向中心逐渐加深其色,伴身重胸闷,渴不欲饮,舌苔黄腻,脉滑数。
[药方] 滑石、丹参、益母草各30克,茵陈20克,石菖蒲、白蒺藜、赤芍、泽兰叶、僵蚕各15克,黄芩、藿香、郁金、薄荷、柴胡、白芷各10克,白豆蔻6克。
【阴虚火旺型】
[症状] 褐斑多见于鼻额、面颊部、颧眉、眼眶周围和口周围明显,色淡褐或深褐色呈点状或片状,大小不定。境界清楚,边缘不整,伴有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药方] 半枝莲、菟丝子各30克,覆盆子、枸杞子、白术、杜仲各15克,当归、川芎、柴胡各10克,丹参、香附各20克,桃仁12克,益母草30克,三七粉6克。
[加减] 肾阳虚明显者加附子10克,肉桂3克;肾阴虚明显者加知母10克,女贞子30克;肝郁明显者加郁金10克,川楝子30克;血淤明显者重用三七、桃仁,加鳖甲15克,莪术10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一个月为一疗程,月经停药。
【薏苡粥】
[原料] 猪肾1对,山药100克,粳米200克,薏苡仁50克。
[做法] 猪肾去筋膜、臊腺,切碎,洗净,与去皮切碎的山药、粳米、薏苡仁、水一起,用小火煮成粥,加调料调味即可。
【山楂饮】
[原料] 山楂、橘皮适量。
[做法] 山楂、橘皮加水共煮,待凉,用纱布滤渣取汁加蜂蜜调用。
【美肤汁】
[原料] 雪梨100克,甘蔗200克,葡萄300克,蜂蜜100克。
[做法] 将雪梨、甘蔗、葡萄洗净搅汁去渣,与蜂蜜混合装瓶备用。早晚各吃10毫升,用开水兑。
【牛奶核桃饮】
[原料] 牛奶、豆浆、黑芝麻各200克,核桃300克。
[做法] 将核桃、芝麻放入小石磨中;奶和豆浆混匀,慢慢倒入小石磨中边倒边磨,磨好后倒入锅内煮沸,后加入少量白糖调味,也可在煮沸时,打入生鸡蛋,边搅边煮。每日1次,每次1小碗。可经常食用。
【桃仁牛奶芝麻糊】
[原料] 核桃仁30克,牛乳300克,豆浆200克,黑芝麻20克。
[做法] 先将核桃仁、黑芝麻放小磨中磨碎,与牛乳、豆浆调匀,放入锅中煮沸,再加白糖适量,逐日早晚各吃1小碗。
【三仁美容粥】
[原料] 桃仁、甜杏仁、白果仁各10克,鸡蛋1个,冰糖10克,粳米50克。
[做法] 将桃仁等3味研成细末;粳米淘洗清洁,放沙锅内,加桃仁等3味中药细末和适量水,旺火煮沸,打入鸡蛋,改用文火煨粥。粥成时加入白糖调匀。逐日1剂,早餐食用。20剂为1个疗程,间隔5日后可接着用下一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