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瘙痒概述】
妊娠期间,出现与妊娠有关的皮肤瘙痒症状,称妊娠瘙痒。
本症的发病机制为素体血虚,孕后精血愈亏,血虚生风化燥,发为本症.或素体阳盛,孕后血聚养胎,阴血不足,风热之邪乘虚侵入肌表,而致身痒;或冲任素虚,孕后更伤冲任,冲任不调,营卫失和,致肌肤失养,发为病。临床一般分为血虚风燥、风热湿毒、营卫不调三种证型。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妊娠合并荨麻疹”、”妊振肝内胆汁淤积症”等引起的全身瘙痒。
【症状】
(1)血虚风燥:妊娠期间,皮肤干燥瘙痒,皮疹或有或无,疹色淡红,日轻夜甚或劳累加重,甚则全身剧痒,面色萎黄或咣白,心悸失眠,头晕眼花,舌淡,苔白,脉细滑弦。
(2)风热湿毒:妊娠期间全身疹块,上半身尤甚,疹块高起色红,剧痒难忍,遇热尤甚,伴咽喉肿痛,头痛,舌红,苔黄,脉浮滑数。
(3)营卫不调:妊娠中晚期身痒,腹部及大腿内侧尤甚,夜间或劳累后加剧,皮肤干燥,抓破后皮损血溢,腰痠,眼眶黑,舌淡黯,苔白,脉细滑尺弱。
【病因分析与鉴别】
(1)血虚风燥妊娠瘙痒:因索体阴血虚,孕后阴血下聚养胎,阴血益虚,不能濡养肌肤则皮肤干燥,血虚化燥生风,风胜则瘙痒,其辨证要点为:皮肤干燥瘙痒,并伴有面色萎黄,心悸失眠,头晕眼花等血虚之症。
(2)风热湿毒妊娠瘙痒:因素体阳盛,内蕴湿热,孕后阴血下聚养胎,血虚热盛,风热乘袭,生风化燥,则全身剧痒难忍,其辨证要点为:全身疹块,上半身尤甚,疹块高起色红,剧痒难忍,并伴咽喉肿痛,头痛,舌红风热之症。
(3)营卫不调妊娠瘙痒:因素体肝肾不足,冲任虚损。孕后冲任养胎,肝肾阴血愈虚,卫强营弱,肌肤失于濡养,则身痒、皮肤干燥。其辨证要点为:身痒,腹部及大腿内侧尤甚,并伴有腰痠,眼眶黑,舌淡黯等肝肾不足,精血亏虚之症。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膈俞 | 54 | 50 | 双穴 |
血海 | 48 | 30 | 双穴 | |
风门 | 54 | 40 | 双穴 | |
第2天 | 风池 | 52 | 30 | 双穴 |
大椎 | 52 | 40 | 单穴 | |
曲池 | 48 | 30 | 双穴 | |
第3天 | 脾俞 | 54 | 50 | 双穴 |
足三里 | 48 | 40 | 双穴 | |
气海 | 54 | 60 | 单穴 | |
第4天 | 肾俞 | 54 | 60 | 双穴 |
风市 | 48 | 30 | 双穴 | |
太溪 | 48 | 30 | 双穴 |
【艾灸体会】
妊娠瘙痒宜早期诊断,一般瘙痒证,经辨证治疗,多无大碍。若属病毒感染,影响胎儿生命或致畸作用明显的一类疾病,应考虚终止妊娠,若是妊娠胆淤症,应列为高危妊娠,定期对患者胎盘功能及胎儿情况进行测定,此外,妊娠期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多食蔬菜水果,禁辛辣、鱼腥、烟酒、肥腻及生冷之品,并保持心情舒畅。
另外,可用皮肤针:取风池、血海、曲池、风市、颈7~骶4夹脊,沿经轻叩,每次10一20分钟,每日或膈日l次;耳针:取耳尖、耳背静脉,三棱针点刺出血,每周2次。
【体穴】
[取穴]
主穴:膈俞、血海、风门。
配穴:血虚风燥者加足三里、脾俞、气海;风热湿毒者加大椎、曲池、风池;营卫不调者加肾俞、太溪;瘙痒甚加曲池、风市。
[操作]
毫针刺,补虚泻实,虚者可加艾灸,或刺络出血。膈俞刺络放血并拔火罐;血海直刺0.8寸,风门向脊柱方向斜刺o.5寸;足三里、脾俞、气海,诸穴只针不灸。大椎、曲池、风池,三穴针用泻法,或刺络出血。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方义]
本病邪在营血,方中膈俞为血之会,活血祛风;血海为足太阴之穴,主血分病,调营活血,与膈俞相配以达"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效;配风门疏风解表祛邪以治标,诸穴既可补血润燥祛风,又能理血调营。足三里、脾俞、气海补脾益气助化源;大椎、曲池、风池疏风清热,祛湿解毒;肾俞、太溪调理营卫;曲池、风市祛风止痒。
【血虚风燥】
[主要症候] 妊娠期间,皮肤瘙痒,甚则遍及全身,皮肤干燥,可见抓痕及血痂。面色萎黄,心悸失眠,头晕眼花,舌淡,苔白,脉滑细。
[病因] 素体血虚,孕后阴血下聚养胎,阴血益虚,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
[治则] 养血润燥。
[方药] 当归饮子。
【肝胆湿热】
[主要症候] 妊娠中、晚期,皮肤瘙痒,甚则遍及全身,皮肤发黄,可见抓痕及血痂,面目发黄,胸胁胀闷,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纳呆呕恶,尿黄,便溏,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病因] 素性抑郁,肝郁脾虚,孕后胎体渐长,气机升降失调,气滞湿郁,郁久化热,薰蒸肝胆,胆汁不循常道,浸淫肌肤而致。
[治则] 清利肝胆湿热。
[方药] 茵陈蒿汤加味,或用龙胆泻肝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