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身痛概述】
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肢体或关节痠楚、疼痛、麻木、重着者,称为“产后身痛”。又称“产后遍身疼痛”、“产后关节痛”、‘产后痹证”、“产后痛风”.俗称“产后风"。
产后身痛的病因虽不详,但历代医家都强调产失血多虚为发病之根本,故论治亦提出以养血为主。这一理论至今仍为临床医生所遵循。
本症是分娩后的常见症状之一,西医学产褥期中,因风湿、类风湿引起的关节痛、产后坐骨神经病、多发性肌炎、产后血栓性静脉炎出现类似症状者,可与本病互参。
【症状】
(l)血虚身痛:遍身疼痛,诸关节紧皱并活动不利,面色苍白,头晕目花,心悸怔忡,体倦乏力,恶露量多,色淡质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虚细。
(2)血瘀身痛:通身疼痛,呈胀痛或掣痛或针刺样疼痛,面紫唇黯,恶露量少,色黯,质黏有块,或伴少腹痛,拒按,舌边略青,苔薄腻,脉弦涩。
(3)风寒身痛:遍身疼痛,项背不舒,恶寒拘急,饮食减少,时有咳嗽咯痰,恶露减少,少腹时痛,舌质淡,苔薄润,脉浮紧。
【病因分析与鉴别】
(1)产后血虚身痛与产后血瘀身痛:产后血虚夹瘀是产后的生理特点,但有血虚、血瘀偏重之不同,所以临证表现亦异。血虚偏重者,责于血不养筋,筋脉失柔,血瘀偏重者,责于血络闭阻,筋脉不通。两者的辨证要点为:前者呈痠痛,关节紧皱不利,并有血虚见症(如头晕目花、心悸怔忡,恶露色淡质稀,舌淡脉虚等),后者呈胀痛或掣痛或刺痛,并有血瘀见症(如面紫唇黯,恶露质黏有块,舌边青,脉涩等)。
(2)产后风寒身痛:产后百节开张,血脉流散,防护不密,颇易受风寒侵袭。若风寒流窜经络,遂而出现遍身疼痛。其特点为:身痛腰痛,项背不舒,风邪盛的痛处不定,寒邪盛的身痛拘急,并行恶寒,喜覆衣被.脉浮,舌苔薄白润等症状。
(3)产后身痛,切忌发汗。误汗则易出现筋脉动惕,手足厥冷,或变生它病。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次髎 | 54 | 50 | 双穴 |
中极 | 54 | 60 | 单穴 | |
疼痛点 | 54 | 50 | ||
第2天 | 膈俞 | 54 | 50 | 双穴 |
血海 | 48 | 30 | 双穴 | |
三阴交 | 48 | 30 | 双穴 | |
第3天 | 大椎 | 52 | 40 | 单穴 |
命门 | 54 | 60 | 单穴 |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
第4天 | 肾俞 | 54 | 60 | 双穴 |
关元 | 54 | 60 | 单穴 | |
委中 | 48 | 30 | 双穴 | |
第5天 | 肩髎 | 52 | 50 | 双穴 |
曲池 | 48 | 30 | 双穴 | |
合谷 | 48 | 30 | 双穴 | |
第6天 | 阳陵泉 | 48 | 30 | 双穴 |
承山 | 48 | 30 | 双穴 | |
悬钟 | 48 | 30 | 双穴 |
【艾灸体会】
预防本病首先要做好产程监护,减少失血伤精;注意摄身,穿戴适宜,避免外邪侵袭;调情志,禁忌房事,加强营养,促进健康。
【针刺法】
[治则]
补益气血、活血通络止痛。
[取穴]
主穴:五脏背俞穴、膈俞、大椎穴。
配穴:根据疼痛关节部位的轻重不同,在病变局部选择相应的腧穴:手、足关节疼痛,取八风、八邪、内庭、太冲、中渚、合谷、后溪、申脉;肘、膝关节疼痛,取曲池、手三里、犊鼻、鹤顶、委中;颈、肩关节疼痛,取大杼、风池;腰、髋关节疼痛,取腰阳关、命门、秩边。
【体针】
[取穴]
主穴:中极、次骼、阿是穴、三阴交。
配穴:肩部疼痛加肩髂、肩贞;肘部疼痛加少海、小海;腕部疼痛加外关透内关;血瘀加血海、膈俞;风寒重者加风池、合谷;血虚加足三里。
[操作]
血海、膈俞用泻法,余穴针用补法。
[方义]
中极、次髂为治疗产后病之要穴,加阿是穴可疏调经气,祛邪活络止痛,三阴交可活血化瘀,肩髂、肩贞、少海、小海、外关、内关分别为肩周、肘部和腕部周围围穴位针刺可缓解局部疼痛;血海、膈俞活血散瘀止痛;风池、合谷祛风散寒;足三里补益脾胃使气血生化有源。
【产后外感身痛】
症状:产后遍身关节疼痛,活动不便。初期多为恶风怕冷,头痛身热,面色晄白,胃纳不爽,舌淡苔薄白,脉细缓。
治法:养血益气。祛风散寒。
方药:趁痛汤。
处方:黄芪、白术、桑寄生各15克,当归、独活、川牛膝、薤白各10克,炙甘草、生姜各6克,肉桂30克。
用法:水煎服。
【产后血虚身痛】
症状:肢体关节疼痛酸楚。头晕心悸气短懒言,舌淡红苔少,脉细无力。
治法:补气养血,温经通络。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处方:黄芪30克、白芍15克,桂枝、生姜、大枣、当归,防风、牛膝、羌活、独活各10克。
用法:水煎服。
【产后血淤身痛】
症状:产后遍身关节疼痛,按之痛甚全身症状为表情痛苦,恶露量少,或时下时止,,舌暗红白,脉弦或涩。
治法:养血活血,化淤通络。
方药:身痛逐淤汤。
处方:秦艽、羌活、当归、五灵脂、香附、川牛膝地龙各10克,川芎、红花、桃仁、甘草、没药各6克,玄胡10克,桂心3克。
【独活大豆酒】
[食材]
独活60克,大豆500克,当归10克。
[做法]
将独活去芦头后,与当归捣碎研细,置于净器中,以酒1000毫升浸之。经一夜后,炒大豆令其青烟出,投入酒中密封,候冷,去渣备用。每天三次,每次温饮一杯。
【五爪龙乌骨鸡汤】
[食材]
乌骨鸡500克,五爪龙、千斤拔各30克,红枣5个(去核),盐适量。
[做法]
乌骨鸡去毛、内脏后斩件,五爪龙、千斤拔切碎,与红枣同入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改小火煲2小时,汤成后加盐调味。饮汤食肉,每日2次,连用3~5日。
【八珍汤】
[食材]
黄芪15克,加入羊肉块500克,莲藕块50克,山药块50~100克,黄酒、盐各适量。
[做法]
黄芪加水300毫升,煎取汁200毫升,加入羊肉块、莲藕块、山药块、黄酒适量共炖成汤,加入盐。2~3次/日,连服5~7日,宜常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