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膀胱俞 | 47-52 | 40-60 | 双穴 |
水道 | 45-52 | 40-60 | 双穴 | |
中极 | 48-54 | 50-70 | 单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2天 | 肾俞 | 47-53 | 50-70 | 双穴 |
八髎 | 47-53 | 40-60 | 左右共八穴 | |
关元 | 48-54 | 50-70 | 单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3天 | 期门 | 45-50 | 50 | 双穴 |
太冲 | 45-48 | 50 | 双穴 | |
曲骨 | 42-48 | 50 | 单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4天 | 中脘 | 48-54 | 50-70 | 单穴 |
足三里 | 45-52 | 50-6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注:以上穴位循环灸。
【按语】
艾灸疗法可以增强有关神经反应的敏感性,调节气机以利水道,使其支配的排尿功能恢复正常。艾灸疗法治疗产后尿潴留,对患者无创伤,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案例】
安某,女,26岁,
主诉:产后20天无法自行排尿,医院诊断为:产后尿潴留。
艾灸:予以隔物灸仪施灸,处方:1日,灸膀胱俞、水道、中极各50分钟;2日,灸肾俞、八髎、关元各50分钟;3日,灸期门、太冲、曲骨各50分钟;4日,灸中脘、足三里各50分钟。以上穴循环灸,每日加灸神阙穴60分钟。并配合中药治疗。艾灸2天后,已经有明显排尿感觉。艾灸5天后可自行排尿,排尿顺利,患者感觉很好。
【针刺】
[取穴]
中极、关元、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
[治法]
患者仰卧位,腋窝部位放一枕垫,患者腿呈半屈膝状,使腹部放松以减轻会阴部撕裂伤所引起的疼痛。用28号2寸毫针直刺以上穴位,手法用补法;腹部穴刺激要轻、小,肢体部位刺激要重、大。得气后留针20 min。下腹部穴针刺配艾灸,以患部皮肤潮红,患者感到热气入腹内为度,1次1根。
【体针】
[取穴]
关元、中极、三阴交、水道、肾俞、次髎。
[治法]
关元、中极可交替选用,腹部穴位应向下横刺,禁直刺,以免刺伤膀胱。当针感向尿道放射时,效果较佳。
【耳针】
[取穴]
肾、膀胱、交感、外生殖器、皮质下。
[治法]
每次取3~4穴,留针20~30分钟,留针时可分次捻转,加强刺激。
【气虚型】
[症状] 产后小便不通,小腹胀满疼痛,精神萎靡,气短懒言,面色苍白,舌淡苔薄白,脉弱。
[药方] 黄芪30克,麦冬、桔梗各10克,茯苓15克, 通草6克。
[用法] 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 益气生津,宣肺行水。
【肾虚型】
[症状] 产后小便不通,小腹胀满疼痛,腰膝酸软,面色晦暗,舌淡苔薄白,脉沉迟。
[药方] 制附子8克,茯苓、泽泻、山萸肉、车前子(包煎)、 牡丹皮、川牛膝、熟地各10克,炒山药20克,肉桂6克。
[用法] 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 补肾温阳,化气行水。
【气滞型】
[症状] 产后小便不通,小腹胀急疼痛,精神抑郁,甚或两胁胀痛,烦闷不安,舌淡苔白,脉弦。
[药方] 桔梗、槟榔、滑石、冬葵子各10克,通草、甘草各6克。
[用法] 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 舒肝理气,行水通利。
【血瘀型】
[症状] 产后小便不通,小腹胀满刺痛,乍寒乍热,舌淡紫,苔薄白,脉沉涩。
[药方] 熟地、木香的、当归、川芎、蒲黄(包煎)、瞿麦、桃仁、牛膝各10克,滑石(包煎)15克,甘草梢6克。
[用法] 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 养血活血,祛瘀通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