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

陈莲舫继承家学,勤于思考,博采民间单方验方,广求明师,勇于推陈出新。他认为治病当“知古而不泥古,方是良医。”他是崇尚经典,灵活运用,不落窠臼,提倡“守经尤贵达变”的治学方法。时至今日,对于学习中医者仍有不失有其积极的意义。
陈氏晚年致力于中医教育事业,以经典著作加按语、眉批的方式编辑教材,课徒300余人,为中医教育的开拓和中医学术的保存以及发展,不遗余力,堪称后世中医教育的典范。
陈家世代业医,在治疗方面能够汲取先贤之经验,又有自己的绝招。有时运用自己的家传绝技为人治病,往往超乎一般人的思想。他的祖父“专于内而精于外,以疡医出名。因而陈莲舫秉承家学,对外证、急症治疗尤具特色。他对瘟疫外证的治疗甚为详细,仅于咽喉部位之外证就列出4种治疗方法。如对于喉痰难吐者用斑蝥等药研末做成膏药,贴于喉结两旁,待皮肤起泡挑破,临床屡用屡效。

展开
教学

陈莲舫弟子众多,北至黑龙江,南到两广,医名遍及全国。其弟子陈蓉舫悬壶上海三家园(今风阳路),其子陈山农(字承睿)、箓箓(字承奇)、其孙等,皆承家业,亦有医名。

展开
相关文章
  • 国手御医—陈莲舫的故事

    陈莲舫,名秉钧,别署庸叟,又号乐余老人,朱家角人,清末上海名医,我国近代著名的中医学家,生于1840年,卒于1914年,享年74岁。陈家世代业医,至陈莲舫已第十九代,陈氏医学精通内、外、妇、儿各科。 出身医学世家的陈莲舫,自幼承继祖业,曾到龙门书院读书后,入京任…

    查看更多

  • 陈莲舫的临床经验

    陈氏擅长治疗内、外、妇、儿各科及各种疑难杂症。治病以辨证明理,审病详细,用药轻灵著称。治疗时,考虑周到全面,细致入微,往往“煎方”、“膏方”同用,“轻方”、“重方”搭配,“汤剂”、“丸剂”同服。此外,还有大方、小方、轻方、重方、祛病方、调理方、先服方、…

    查看更多

  • 陈莲舫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陈莲舫(1837~1914) 清末医家。名秉钧,又号乐余老人,青浦陈氏十九世医。早年随祖父陈涛侍诊,得其传而过之。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悬壶上海北海路,求治者门庭若市。翌年应聘赴湖北为两广总督张之洞治病,逢张之幕僚李平书,与之结为莫逆交。光绪二十九年两人与中医朱紫…

    查看更多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