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世良方
倪海厦推荐药方
两性知识
性病知识
男性生殖
女性生殖
备孕知识
怀孕知识
产后护理
基础课程
针灸艾灸
推拿正骨
养生功法
其他课程
中医纪录片
古今医者
欧阳锜,著名中医内科学家,湖南衡南县人,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中医辨证理论方法研究专家。历任衡南县中医院院长,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代所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欧阳氏15岁随其伯父欧阳履钦学中医,履钦先生为湘南名医,藏书丰富,勤于著述,对从学要求甚严,欧阳氏从小受其熏陶,养成严谨治学风尚。毕生从事中医内科、中医辨证理论方法研究,出版学术专著有《内科辨证学》、《伤寒金匮浅释》、《中医内科证治概要》、《证治概要》、《杂病原旨》等。承担卫生部重点科研项目“中医病名诊断规范化研究”,主持完成“湖南省中成药开发远景规划研究”。
欧阳锜论临证
杂病原旨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欧阳锜
唐宗海
唐宗海少习儒。光绪十五年(1889)举进士,授礼部主事。中年嗜好医学,主张“好古而不迷信古人,博学而能取长舍短。唐氏虽然也说过“西医亦有所长,中医岂无所短”,“不存疆域之见,但求折衷归于一是”,但他主张学习和吸收西医的内容,着眼点在保存经典中医学,表现有“重…
张菊人
张菊人,名汉卿,男,江苏省淮安县人,生于1883年,卒于1960年。享年77岁。他与京城名医杨浩如先生在淮安同出一师。1910年从祖籍来京行医,曾在外城官医院任内科中医医官。以擅长治疗温热病著称。民国六年(1917年)晋绥地区及廊房一带瘟疫流行,张先生与孔伯华、赵云卿等…
金子久
金子久,清末民初医家。名有恒,以字行,号问松堂。祖籍杭州,后迁居浙江德清县大麻镇。自南宋以来,世代业医。父芝石,精儿科,亦治内科。金子久承家学,随父应诊。1915年在沪南慈善会施诊,医名大噪,晚年居村里,四方求诊者众,遍及齐燕闽粤、大江南北。慕名从学者达百…
王冰
王冰,号启玄子,又作启元子。里居籍贯不详,唐宝应中(762~763年)为太仆令,故称为王太仆。后退隐休儒,醉心于道学,愈发崇尚超然隐逸的生活。王冰年轻时笃好易老之学,讲求摄生,究心于医学,好研《黄帝内经》,尤以对《素问》更有深研。自天宝九年(750)至宝应元年(…
崔知悌
崔知悌,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约生于隋,大业十一年(615)。崔氏出身宦族,历任洛州(今河南)司马、度支郎中、户部员外郎,唐高宗时升殿中少监,后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丞,公元679年官至户部尚书。祖父崔枢,曾任司农卿。父亲崔义真,任陕州(今河南陕县)刺史(《…
黄帝
黄帝,中国古代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首。黄帝被尊祀为“人文初祖”。 在《山海经》里“黄帝”只是诸帝之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才被定于一尊。 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 ,也有说巳姓。名轩辕,一说名轩。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柯雪帆
柯雪帆,江苏常熟人。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名师工作室导师、专家委员会委员。17岁从师学医,上海中医学院第一届毕业生。历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研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委员、顾问,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副理事长兼内科分会主任…
吕景山
吕景山,1934年11月生,河南偃师人,中共党员,针灸专家,中医内科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医大师,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吕景山出生于河南偃师一个农民家庭。外祖父余祯是当地名医。7岁那年,吕景山得了眼病,经受40多天的折磨,…
韩一斋
韩一斋,名善长,晚号梦新,北京人。生于1874年,卒于1953年,享年79岁。韩氏少年考入太医院医学馆学习,并拜太医院院判李子余为师。4年后毕业,供职于太医院,任恩粮。辛亥革命后,于府右街石板房胡同寓所悬壶济世,每日患者盈门,门庭若市,在京行医50余年颇负盛名。
林沛湘
林沛湘,字震瑚,1906年3月26日生于西江中游的鱼米之乡,广西贵港市,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理事、广西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广西医古文研究会主任委员、广西中医专科学校(广西中医学院前身)经史教研组组长、广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