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如何诊断失眠?怎么样可以治疗失眠?

12/20/2022 7:52:46 PM发布

 失眠实证宜泻其有余,如疏肝解郁、降火涤痰、消导和中。失眠虚证宜补其不足,如益气养血、健脾补肝益肾。在泻实补虚的基础上安神定志,如养血安神、镇惊安神、清心安神,配合精神治疗,消除紧张焦虑,保持精神舒畅。但是,失眠患者在治疗之前首先要通过医师明确自己是哪种类型的失眠

 1、辨脏腑:失眠的主要病位在心,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神不守舍而失眠,且与肝、脾、胆、胃、肾的阴阳气血失调相关。如急躁易怒而失眠,多为肝火内扰;脘闷苔腻而失眠,多为胃腑宿食,痰浊内盛;心烦心悸,头晕健忘而失眠,多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面色少华,肢倦神疲而失眠,多为脾虚不运,心神失养等。

2、辨虚实:失眠虚证,多属阴血不足,心失所养,临床特点为体质瘦弱,面色无华,神疲懒言,心悸健忘,多因脾失运化,肝失藏血,肾失藏精所致。失眠实证为火盛扰心,临床特点为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溲赤,多因心火亢盛或肝郁化火所致。

中医上讲的失眠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病后及年迈,禀赋不足,心虚胆怯,肝郁化火等病因,引起心神失衡或心神不安,从而导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1.情志所伤或由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肝郁化火,邪火扰动心神,心神不安而不寐。或由五志过极,心火内炽,心神扰动而不寐。或由思虑太过,损伤心脾,心血暗耗,神不守舍,脾虚生化乏源,营血亏虚,不能奉养心神,即《类证治裁·不寐》曰:“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经年不寐。”

2.饮食不节脾胃受损,宿食停滞,壅遏于中,胃气失和,阳气浮越于外而卧寐不安,如《张氏医通·不得卧》云:“脉滑数有力不得卧者,中有宿滞痰火,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也。”或由过食肥甘厚味,酿生痰热,扰动心神而不眠。或由饮食不节,脾胃受伤,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不足,心血不足,心失所养而失眠。

3.病后、年迈久病血虚,产后失血,年迈血少等,引起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安而不寐。正如《景岳全书,不寐》所说:“无邪而不寐者,必营气之不足也,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

4.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素体阴盛,兼因房劳过度,肾阴耗伤,不能上奉于心,水火不济,心火独亢;或肝肾阴虚,肝阳偏亢,火盛神动,心肾失交而神志不宁。如《景岳全书,不寐》所说:“真阴精血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亦有因心虚胆怯,暴受惊恐,神魂不安,以致夜不能寐或寐而不酣,如《杂病源流犀烛·不寐多寐源流》所说:“有心胆惧怯,触事易惊,梦多不祥,虚烦不寐者。”

综上所述,失眠导致肝郁化火的病因虽多,但以情志、饮食或气血亏虚等内伤病因居多,由这些病因引起心、肝、胆、脾、胃、肾的气血失和,阴阳失调,其基本病机以心血虚、胆虚、脾虚、肾阴亏虚进而导致心失所养及由心火偏亢、肝郁、痰热、胃失和降进而导致心神不安两方面为主。其病位在心,但与肝、胆、脾、胃、肾关系密切。失眠虚证多由心脾两虚,心虚胆怯,阴虚火旺,引起心神失养所致。失眠实证则多由心火炽盛,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引起心神不安所致。但失眠久病可表现为虚实兼假,或为瘀血所致。

失眠案例

殷某,女,39岁。于2017年6月初诊。间断夜休差6年余,加重2月,患者于6年前因生气后出现夜休差,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白天精神差,易疲乏,伴头晕、头痛,口服中药、中成药、推拿理疗等对症治疗,效果不明显。近2月来患者自觉症状较前加重,夜休不足3小时,伴疲乏无力、心悸、心烦、健忘等症状,不欲饮食,食后腹胀,体重下降明显,便溏,小便正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既往有“幽门结节性胃炎”4年。中医诊断:不寐(心脾两虚)。

治则:健脾养心

中药处方:黄芪30g、生晒人参10g、茯神10g、炒酸枣仁20g、当归10g、生麦芽15g、炒麦芽15g、炒神曲15g、生山楂15g、生龙骨15g、远志10g、炒谷芽15g、炒白术10g、生山药15g、甘草6g。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温服。方中生晒人参、黄芪、生山药补气健脾;茯神、炒酸枣仁、当归、远志养血安神;生麦芽、炒麦芽、炒神曲、生山楂、炒谷芽、炒白术调和脾胃;生龙骨镇静安神。

以上处方仅供参考,切勿自行配药

后患者经中药治疗2月余(临证加减),患者夜间睡眠时间延长,日间乏力改善,饮食好转。后继续治疗3月,精神可,睡眠可,二便调。        

本文章来源于轻壹健康,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s://www.cndoct.com/news/show-10636.html

声明:本频道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收集,如果发现部分内容错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