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昉的故事—龙图阁学士,心系百姓,悬壶济世

1/3/2023 5:07:25 PM发布

“包龙图”是指包拯,他被称作“龙图”源自于其曾任“龙图阁”直学士。龙图阁是北宋初年开封宫城中建的一座馆阁,存放皇帝御书御画、皇家重要文献及宝瑞等物,还配置有学士、直学士、直阁等人员。其实,医学史上也有一位龙图阁学士,他就是人称“刘龙图”的刘昉。

 

· 潮州名人“刘龙图”

潮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代人文蔚盛,有“海滨邹鲁”之称,刘昉是潮州的历史名人,在饶宗颐教授所著《潮州先贤像传》中就有刘昉的传记。他是宣和六年(1124年)的进士,历任礼部员外郎、太常寺少卿、夔州知州、荆湖转远副使、潭州知州兼荆湖南路经略安抚使等官职,还被授予龙图阁学士,世人因此亦称之为刘龙图。

刘昉(约1108—1150),曾名旦,字方明,宋代海阳(今广东潮州)东津桃坑人。刘昉出生在海阳当地的名门望族,父亲刘允是进士,也是“潮州八贤”之一,曾任程乡知县,化州和桂州的知州,他不仅博学多才还兼通医学,著有《刘氏家传方》一书。弟弟刘景曾任台州和南雄的知县,也曾奉旨和戎,是不可多得的外交人才。刘昉自幼喜爱方书,参与了《刘氏家传方》的编写,后来在从政之余也时常研究医道。

宋金争战,刘昉支持爱国名相赵鼎的抗金主张,并建议巩固河南,以利北上抗击金敌。抗金名将岳飞父子被秦桧杀害,他愤然上书斥责秦桧的投降罪行,结果被罢黜回乡。不久,因其确有才学,又被重新起用为四川、湖南等地方官吏。在所管辖之处,刘昉减轻赋税,重视整修文物古迹,受到了民众的赞扬。刘昉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宋高宗在为他颁发的《刘昉知潭州湖南安抚使制》中曾提到,刘昉“尔性雅亮,学行淹通,早著声称,屡膺识擢,擅望郎名卿之誉,有肤使良守之风”,对他的才学赞誉有加。

据传,有一日,刘昉在乡间挑着泥土准备去种花,走在一条田间小路上,迎面来了个年轻的秀才,对方自觉高人一等,硬要眼前的挑泥老汉退让,老汉说:“你若能对得上我出的对子,我便让你过去。”秀才大笑,看不起这个乡野老汉。老汉指着自己的担子说:“请来重泥逢子路。”这句上联语带双关,表面上看是指老汉自己挑泥遇到秀才来挡路,谐音中有孔子(仲尼)遇到学生子路的意思。秀才对不上来,只好脱鞋下田让老汉先过。后来,秀才了解到原来这位挑泥老汉是告老还乡的宰相刘龙图。

刘昉

· 编纂《幼幼新书》

任潭州知州期间,刘昉发现很多小儿患病后难以救治,夭折者难以计数。他有感于小儿的疾苦,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儿科良医少,尤其历史资料散漫无序,没有可以参考的儿科著作。于是,他决定与下属共同收集整理古今儿科各家方论,主持编纂一部大型儿科专著,定名为《幼幼新书》。

《幼幼新书》全书共40卷,约155万字,记载儿科方剂7633首,集宋以前儿科之大成,是中医儿科学的一部巨著。该书不仅选取古圣先贤方论,还汇集了大量民间验方及私人秘方。在用药治法方面也很详备,除记载了常用的丸、散、膏、丹外,还有针法、灸法以及很多外治法,对临床应用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尤其是作者参考摘录宋以前方书达160余家,而且全部标明出处,其中很多书现在已经亡佚,所以《幼幼新书》具有很高的中医儿科文献学价值。这部书在人民卫生出版社点校时,用了整整5年时间,参加点校者多达58人。可以想象,在古代科技、信息手段不发达的年代,又需耗费多少人力物力。

由于书籍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在编辑到第38卷的时候,刘昉积劳成疾,一病不起,由他的接任者继续完成,将后面的两卷合为一卷,另外又汇集了历代求子方作为卷首,至此,40卷全部完成。刘昉在病榻上仍然念念不忘《幼幼新书》的编写工作,临终时对主管学事的湘潭县尉李庚说《幼幼新书》还没有请人写序言,安排门生李庚为此书作序。李庚深受感动,欣然同意撰写。刘昉对《幼幼新书》倾注了全部心血,可惜,他没有能够等到书籍出版就与世长辞了。

刘昉

· 幼儿指纹诊病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其中切就是切脉。但是3岁以下的幼儿,通常是通过观察食指的指纹来诊断疾病的。这种儿科特有的诊断方法最早记载于《幼幼新书》。通过观察小儿双手食指指纹的长短,可以判断疾病的深浅、善恶;细看指纹的颜色,可以判断病邪的性质,还能帮助了解病因及推断病邪致病的过程。现代解剖学研究也发现,小儿食指指纹相较于其他手指静脉粗而浅表,是最便于肉眼观察的手指浅表静脉。所观察部位的静脉因人而异,有单支静脉、静脉分双叉侧支等,不同分布情况与指纹的形态密切相关。可见,从解剖层面上来说,食指指纹能反映出个体差异,可以作为诊断的特有标志;而且这种方法观察的指标少而明确,易学易懂,又不会引起患儿不适,是历代儿科医家经常使用的诊断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为了尽可能恢复古医籍原貌、鉴别正误异同并阐发医理,使读者能更正确地阅读、研究和运用儿科医籍文献,在《幼幼新书》中,刘昉对辑录的医籍文献进行了校勘和注释,对古代的医用名词术语加以解释,同时阐述医学理论。例如,他分别对浮、沉、洪、微、紧等脉象的名称和概念进行了详细的解释:浮脉,就是按之不足,轻按才能感觉,好像摸在葱管上一样;沉脉,需要重按才能感受到,举起手指即无。

由此可以了解刘昉治学相当严谨,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所著的《幼幼新书》在儿科发展史上极具学术研究和临床运用价值。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本文章来源于轻壹健康,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s://www.cndoct.com/news/show-10714.html

声明:本频道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收集,如果发现部分内容错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