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眼中医生是一个高大上的职业,处处受人尊敬,可这要搁在古代,医生虽不是下九流行业,但在达官贵人眼中也是一个低贱行业。
以前的中医外科,是很受歧视的,在北平一带中医外科病被叫作“瞧疙瘩”的,连个大夫的尊称都没有。
著名的中医皮外科泰斗赵炳南就经历过解放前后两重天的待遇。
赵炳南,祖籍山东德州,是回族人,回族名字叫作伊德雷斯,原名赵德明。他的家境非常贫困,从小营养不良,体弱多病。小小年纪就把当时流行的几种传染病都得了一遍。从5岁开始到7岁,三年时间就得过天花、痢疾、麻疹、疟疾。这让他自小就有了当个能治病救人的医生的志愿。
6岁时父亲对他寄予厚望,送他入私塾读书,不过由于家境贫困,勉强学习6年后,家里无力再供他上学,于是12岁的他只好早早步入社会谋生。赵炳南几经辗转,最终拜师于北京德善医室丁德恩门下学习中医皮肤疮疡外科。
以前的学徒可不同于现在的学生,他们不仅要干药铺的杂活,还得帮师傅干家务活。那时当学徒三年,就是当奴隶三年,等同于仆人。
赵炳南白天跟随师傅看病,到了晚上就趁别人熟睡后挑灯夜读,如果看得困了就会用冰片蘸水点自己眼角来开窍提神,就是这翻苦读,让他在三年时间内研读完了《本草纲目》、《医宗金鉴》、《外科准绳》、《疡医大全》、《外科启玄》等数十部医学著作。
除此之外,他还熟练掌握了摊膏药、熬膏药、搓药捻、打药丹、上药面等药材炮制加工技术。
1920年,赵炳南考取了北洋政府的“中医士”,然后正式行医。赵炳南改名是源于一次经历,由于他治好了一位盲人算命师,盲人出于感激给他批了生辰八字,认为他以前的名字赵德明过于刚强,五行缺火,于是给他改名赵炳南。
赵炳南自从在北京西交民巷开设医馆悬壶济世后,开启了长达60多年的皮肤和中医外科的临床实践,边实践边学习,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治愈了无数的疑难杂症。
自从有了名气后,被溥仪宣召治疗鼻疖,赵炳南给他看病还必须下跪请安。赵炳南用中药提疔,只用一周便将其治愈,且没有留疤。
后来溥仪任伪满皇帝,以月薪五百银元的条件让他当御医,被赵炳南拒绝。解放后,赵炳南任北京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和平医院等医院的中医顾问。
后来赵炳南负责给周总理看病,周总理一点架子没有,还亲切地称他为朋友,这让赵炳南痛哭失声,这在旧社会是不可能想得事情,堂堂一国总理竟然称他为朋友,怎么不让他感动呢。
赵炳南先生从医60余载,成就斐然,尤其在中医皮外科方面颇有建树,自成一派。在76岁高龄时,他还将自己毕生行医经验编撰了《赵炳南临床经验集》一书。
书中共收录病种51个,病例137例,尤其是收录有很多具有非常特殊疗法和疗效的外科验方,常用方,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金奖,非常适合普通人学习收藏,也适合中医从业者提高医技。
文章来源:北纬养生堂
本文章来源于轻壹健康,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s://www.cndoct.com/news/show-11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