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秀文的故事—国医大师,用药精准,造诣颇深

5/16/2023 5:38:34 PM发布

班秀文于1920年出生,当时出生在广西隆安县雁江乡长安村那料屯,属于壮族,后因家庭变故,迁往平果县。班秀文在1940年,也就是20岁的时候毕业于广西省医药研究所,之后一直从医,达60余载。在从医的几十年里,在治学方面是非常严谨的,而且医德高尚,一直研究中医经典著作以及历代名家学术思想,擅长治疗妇科、儿科、内科,在辩证方面非常谨慎,用药很精专,在妇科方面造诣很深,他一般用药会从脾胃入手,崇上肝肾学说。

 

班秀文从一个农民跻身于国医大师,凭的不是运气,而是刻苦和勤奋。那么,农民国医大师班秀文,又有着什么样的传奇人生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班教授的人生之旅。

 

班教授的祖父是当地非常有名的骨伤科医生,善用用草药,用草药医治跌打损伤、 虫蛇咬伤,并治愈了很多患者,颇有名气。从6岁开始,班教授便随祖父一起上山认药、采药,从小在祖父的熏陶下,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班教授7岁那年,他们家遭受了一场非常大的变故,他的祖父和父亲先后感染急性热病,并相继离世。从此,家境更加贫寒,后来举家迁往平果县,他也成为了一个放牛娃。

 

但是,苦难的生活并没有打垮他,反而铸就了他坚强的个性和坚韧不拔的性格。他一直谨记祖父“勤学刻苦,学医济世”的遗训,一边放着牛,一边自学。后来,在他12岁的时候,亲戚帮助他进入学校,结束放牛生涯,开始了读书之路。

 

1937年秋,班教授以全县第一名的优秀成绩考上了广西省立南宁医药研究所,从此双脚便踏入了医林。在大学期间,他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为座右铭,并且鞭策自己勤奋学习。

班秀文

三年的大学生涯,班教授拜读了很多中医金典著作,此外还虚心向同学老师请教,深得老师刘六桥、刘惠宁的喜爱,经常带他到自己的诊所见习,并将自己所学都传授给他,这为他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1940年秋,班秀文毕业之后,被分配到桂西山区凌云县平私医务所当医生并兼所长。在这里的几年时间里,他一直用针灸和草药给病人治病,他不仅治疗一般的慢性病和常见病,他还治疗痢疾、疟疾、回归热、传染性疾病等。

 

1946年班教授辞去了公职,在县城开设了医馆,开业不久,就因为医术高超,很快就在当地成为了一个有名望的医生,而且在25岁的时候,被选为果德县中医师公会理事长。

 

新中国成立后,班教授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中医药要学习西医”、“中医科学化”。1951年3月班教授被保送到广西省立第六医士学校及中南抗疟人员训练班学习。在学习期间,班教授很认真,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认真学习了很多西医的基础理论以及西医知识,这帮他以后中西医汇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52年9月,班教授被分配到广西民族卫生工作队当医生,当地大多都是壮乡苗寨,交通闭塞,药品奇缺,疾病复杂,他的针灸和草药派上了用场,一次又一次地为少数民族群众解决了病痛。

 

1953年春,隆林县德峨乡出现了回归热,且病势发展极快,他跟随广西民族卫生队火速赶到瑶乡,再一次用他的针灸和草药挽救了很多濒临死亡的山民的生命。1955年,班教授调到百色地区人民医院当医师,负责筹办中医科及诊疗工作。1957年,因工作出色,班教授奉命调到广西省立南宁中医学校从事中医教学和科研工作。班教授在治学上非常严谨,还帮助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医学人才,他培养的骨干人才有本科生、研究生等,其中就有18名中医硕士研究生和3名高级职称的学术继承人。

 

文章来源:老姚说健康

 


本文章来源于轻壹健康,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s://www.cndoct.com/news/show-11475.html

声明:本频道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收集,如果发现部分内容错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