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疟疾的历史

6/5/2023 3:46:07 PM发布

我国出色的药学家及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先生,60多年来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攻克了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挽救了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

 

知道其中细节的人都知道,屠呦呦最早是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入手的,借鉴古人用青蒿治疗疟疾的方法研发出抗疟原虫成分的“青蒿素”,从而引发了人们对中国传统中草药的关注。

 

早在先秦时期,古人已开始寻找对付疟疾的方法。疟疾简单来讲,就是由蚊子叮咬带来的传染病,而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 “治寒热诸疟方”中的第二方就是使用青蒿治疗疟疾的“青蒿方”。

 

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了疟疾,在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素问》中,不仅已经指出了疟疾,还将风疟、温疟、寒疟等10多种疾病归入“疟”类,并单列出“疟论篇”。

 

《周礼·天官》上写到“秋时有疟寒疾”,表示当时人们已大致摸清疟疾的规律,并将疟疾的症状进行总结:“疟之始发也,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栗鼓颔,腰脊俱痛,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疼如破”、“间日而作”。

 

关于发病原因,古人大多认为疟疾与气候变化有直接关系。《礼记》中指出,如果春季的气温偏高,当年疫病多发。这是有一定原理的,春季气温高,蚊蝇便多,而疟疾是通过蚊虫传播的,因此这个时节自然会多发此类疾病。

 

此外,还有些古人认为,疟疾是瘴气所引起的,所以在古时,也将疟疾称之为“瘴病”。瘴病在古人眼里,可是十足可怕的传染病,像老虎一般的凶猛,多本古籍上都有记载,如东汉人刘熙在其《释名·释疾病》中写道“疟,酷虐也。”

 

在古代,疟疾甚至能左右战争进程!唐玄宗时,朝廷派侍御史、俞南留后李宓,率7万大军征伐南诏国,也就今天的云南,这一带的地区山林浓密,多瘴气,所以也是发生疟疾的重灾区。结果大唐士兵染上瘴病,死伤近九成,李宓被活捉,全军皆没。不得不说,和自然作战,人类还是落于下风。

 

那么,疟疾这么厉害,古人也很早就认识到了,他们究竟是怎么解决或者预防的呢?

 

古代中医治疗疟疾的方法相当丰富,且标本兼治,比如唐王焘的《外台秘要方》中,所收入治疟药方多达85种。中医治疗疟疾的其中一种手段,就是喝“大柴胡汤”,继之以“白虎汤”、“玉露散”之类汤剂。白虎汤是由石膏、知母、粳米、甘草等中药组成的,是著名的清热剂,现代中医仍在使用。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听上去挺不合理的方法,比如用猪粪、人屎——“水煮豉研犀汁与服,兼时进生葛根汁。其大热盛者,与紫雪如两枣许大,水和饮之,并烧猪粪、人粪作黄龙汤亦善,各可服三二升。”

 

很多人都知道,中医称人粪便为“人中黄”,说这人中黄可以“清热凉血,泻火解毒”,不过,入药的人中黄都是要经过加工处理的。

 

而最主要的青蒿治疗法,最早则出现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里面提到了“青蒿方”,做法是“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青蒿是古代中医治疗疟疾和其它疾病的常用药材,不过在《肘后备急方》中,青蒿并不是主要方法,里面提到治疗疟疾有32种方子,提到青蒿的仅一种,使用常山来治疗的却多达14种,甚至其中也没写明青蒿的治疗效果到底如何。

 

屠呦呦能在众多医籍草本中发现这一细节,并付诸实践证明,真是胆大心细,而她的方式,也不仅仅是使用青蒿这一原材料,而是从中提取出具有抗疟原虫成分的“青蒿素”。可见,青蒿虽然很早就被用于治疗疟疾,但还是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后,才被充分利用并得到世界公认的。

 

文章来源:说史可还行


本文章来源于轻壹健康,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s://www.cndoct.com/news/show-11540.html

声明:本频道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收集,如果发现部分内容错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