疳积病多由饮食失节或虫积内聚而成,总责之于脾胃。单氏认为,若未累及他脏(心、肝、肺、肾等),治疗则以健脾助运和中为主,消导为辅,既不主张过用消导,孟浪攻伐,以免更伤脾胃;也反对滥用补益,腻滞脾胃,使运化滞呆。若因虫积而致者,必先驱虫,然后再调脾胃收功。尤重视饮食护理,对初期和断乳后始得之疳积(俗称奶痨),单氏认为,不一定要吃药,一般只需挤出强壮妇人之乳汁饮服。其方法是:先将生姜一薄片放碗底中,然后再将奶汁挤入,隔水炖热,每天1~2杯,连服3~4月,即可恢复,在数十年临床中使用,颇有效。对一般疳积病,未及它脏者,不间患儿大小,不拘病程长短,不限病情轻重,常单服或配服“和儿丸(散)",可取卓效。此外,对疳积病虚热长久不退的患儿,使用胡黄连、银柴胡、地骨皮等品,亦有一定的分寸。 单氏认为麻疹虽谓胎毒,但必感染天行时气及温毒疫厉才能发生。治疗则根据“痧喜清凉,痘宜温补”的原则,如早期宜宣透,中期宜清解,后期宜养阴,灵活施治。对升提药物如升麻、葛根之类,即使在腹泻是也不主张多用,因升提之后,容易引起肺气上逆而至咳喘。
在辨证方面,注意:1)疹点:疹稀而红润者为顺;疹密色黯者为逆,疹点由上而下、先耳后颈项、再躯干四肢,顺序面透者为顺;由下而上,违序而透者为逆。疹透三天,渐次收没者为吉;透疹后疹子骤然回没,乃邪毒内陷,要防昏迷惊厥。再有疹黑夹斑者,俗称“痧夹斑”,为邪重毒甚之症;疹布全身,惟面部颗粒全无,最为重症。2)舌苔:苔薄白,为麻疹初期感邪较轻,若舌苔黄腻,为热毒重,每多变幻。麻疹透足后,舌苔渐化,如苔化而现红绛,为伤阴之象,养阴清热即瘥,如无神志昏糊,勿要误认邪毒内陷入营之症。若舌满布厚腻苔,药后不经,则为邪毒重甚之征。3)全身症状:发热虽高,但无气急鼻煽,疹透之后,热亦随之下降,三天之内退净者,为顺为吉;若透疹后发热不退,咳嗽气急鼻煽,为邪毒壅盛于肺,肺气不得宣畅,每致肺气窒闭,甚或告绝,是属凶症。至于大便下泄,是肺热移于大肠,在本过程中较为常见,并不影响麻疹之透发;但在便泄每日超过十次以上者,则当注意及之。再有麻疹回后,低热不退,形体渐瘦,属正虚邪恋,防成“痧痨”。
惊风有急、慢之分。慢惊主要由急经久不愈,真阴暗耗,邪气留连,虚风内动,经脉拘急而成。所地单氏认为:只要提高急惊风的治愈率,就可降低慢惊风的发病率。古人扼要的归纳出“四证”(热、痰、惊、风)“入候”(搐、搦、掣、颤、反、引、窜、视),作为诊断惊风的依据。他认为四证之中,又当以风为首要,急惊实风,以平肝熄风为主,慢惊心虚风,以滋阴熄风为主,但总不离乎“风”字。《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抻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除此之外,对热、痰亦当兼顾,因风之来,由热由痰,若单治风,尚不能平熄,故在治风之中,还当以清热化痰佐之,此仅为主次之分耳!此外,还配合丸药,用推拿加强疗效,也颇有特色。
本文章来源于轻壹健康,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s://www.cndoct.com/news/show-11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