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刘寿山强调中医学的整体观点:“伤虽在于外,病已及于内,伤虽在于筋骨,病已及于血气。所以治外伤,当明内损,治筋骨当虑血气。每临一症,即要看患者是青年,老年还是妇女;也要知其是脑力劳动者或体力劳动者。因其体质是不一样的,比如:青年气血充盈,老年气血渐衰,妇女犹有经产的特殊生理。动脑者多缺乏锻炼、体力劳动者形体坚实等等。这样,受伤必因其体质不同而各有所异。或气滞而血凝,或气溢而血瘀、或气亏而血少,或气虚而血滞,必随其虚实之所在,而轻重疾徐其手法。药物治疗一般又常有共性,早期的活血化瘀,通畅血脉,中期和营顺气,调其气机,后期强壮筋骨,促进康复。伤筋者看对骨骼有无影响;折骨者,察其所属筋膜之是否扭戾。”正是刘寿山这种正确的教学方法,为中医骨科事业培育了大量的有用人才。
治筋喜柔不喜刚,刘寿山认为“筋以柔韧为常。”在施治中必须顺其生理,以柔治刚,切不可盲目粗暴,强拉硬扳。必须遵循“准备、治疗、结束”三阶段进行。“拔不开则接不上,欲合先离,离而复合”,这是刘寿山治疗骨折的原则。他强调治疗骨折要遵循受伤机制与伤后的生理病理变化,先行巧力拔伸,使断端全离,同时巧用接骨八法,方能复位。动能复位,摘为关键,欲复先摘。刘寿山强调脱位后由于筋挛使关节固定于关节臼以外的异常位置,运用上骱八法,必须善用摘法,解除关节臼和骨端关节的重叠交锁,方能顺利复位。
本文章来源于轻壹健康,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s://www.cndoct.com/news/show-12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