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五味

11/22/2024 3:56:29 PM发布

中医五味,即酸、苦、甘、辛、咸五味,为中医五行学说的组成部分,在中医学的诊断治疗、遣方用药等方面运用广泛。

 

药物以味不同,作用便不相同:辛味能散能行,酸味能收能涩,甘味能补能缓,苦味能泻能燥,咸味能软坚润下。此外,《灵枢经》中论述食入五味,各走其所喜的五脏,如酸味入肝、苦味入心、辛味入肺、甘味入脾、咸味入肾。日常所食的五谷、五果、五畜、五菜中都各具有五味所属。

 

——中医应用(部分)

· 五味与人体生理

《黄帝内经》认为,人禀天地之气以生,人身气化即天地之气化。《类经》释曰:“夫味得地之气,故能生五脏之阴”。阴者,脏腑阴精也,指物质基础而言。《素问·五运行大论》更为具体谈到“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由此可见,五味对五脏起着重要的滋养和协调作用,五味化生精血方能形成人的有机整体。一般认为心喜苦、肺喜辛、肝喜酸、脾喜甘、肾喜咸,五脏对五味各有特定的亲和性。掌握脏、味之间的这种关系,对于正确使用药疗及食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人体生命活动从根本上离不开阴阳的对立互根和消长转化,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而五味也可影响到阴阳的盛衰,从阴阳属性上分,气属阳,味属阴,味厚者为阴中之阴,薄者为阴中之阳;从五味运动转化而言,辛甘发散属阳,酸苦涌泄属阴,咸味涌泄属阴,淡味渗泄属阳。《素问·生气通天论》总结道:“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由此可见,人体的生理结构与功能都与五味的作用是密切相关的。

 

· 指导药物归经

五色五味所入在古代中医学中指导中药的药物归经的判别方法之一,是依据药物自身的特性,即形、色、气味、禀赋等的不同,进行归经的方法。如味辛、色白入肺经、大肠经;味苦、色赤入心经、小肠经等,都是以药物的色与味作归经依据的;此外还有以药物的质地轻重作为归经的依据,如磁石、代赭石重镇入肝,桑叶、菊花轻浮入肺;还有以形、气归经的例子,如麝香芳香开窍人心经,佩兰芳香醒脾人脾经.连翘象心而入心经清心降火等。

 

以药物特性作为归经方法之—,虽然也存在着药物特性与归经没有必然联系的缺陷、但它是从药物自身角度分析药物归经还是有一定意义的。可见内于归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不能偏执一说,要全面分析归经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本文章来源于轻壹健康,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s://www.cndoct.com/news/show-13743.html

声明:本频道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收集,如果发现部分内容错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