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堂医的起源与发展

10/21/2024 3:22:16 PM发布

坐堂医,中医名词,也就是指在中药店中为患者诊脉看病的中医大夫,起源于汉代名医张仲景行医的典故。

 

张仲景,东汉南阳人,被称为“医圣”,其《伤寒论》被后人尊称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张仲景自由聪颖,博览群书,勤奋好学,尤其喜爱读医书,后来又拜同郡人张伯祖为师。后人评价张仲景“术出于伯祖,而精于伯祖”。张仲景同乡何颙在朝中为官,因为听说仲景勤奋刻苦,品德优良,路遇仲景时,对张仲景说:“君思精而韵不高,可为良医。”

 

汉献帝建安中期,张仲景任长沙太守,当时长沙连年流行瘟疫,每年都死很多的人。为了拯救黎民百姓,他在公务繁忙的情况下,仍孜孜不倦地钻研医学,为民治病。他公然打破官府戒律,坐在办公的大堂上为病人诊脉开方,做到办公、行医两不误,曾在自己的名字前冠以“坐堂医生”四个字。后人因为崇敬张仲景的医术和高尚医德,便仿效他,把在中药店行医的中医称为“坐堂医生”,把中药店多称为“堂”。如北京同仁堂、贵州同济堂、成都华安堂、温州叶同仁堂、三余堂等等。

 

坐堂医,通常是一间小小的诊室内,一张方桌,一个脉枕,一位老中医坐在药房内,即可为患者运用望、闻、问、切的手段来诊断疾病,开方子抓药,这种“前厅看病,后堂抓药”的方式,沿袭了千年的中医传统看病模式,方便实惠。新中国成立后,如温州中医薛吟嵩(清瑞安利济医学堂的文史发掘者)也曾采用坐堂医方式,在百年老店叶同仁堂设立门诊部。

坐堂医

由于以后仿西医的模式,坐堂医慢慢从中药店消失了。改革开放后,为了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中医师又开始坐堂,方便老百姓。后因医药销售代表冒充中医在药店“坐堂”,牟取不正当利益,屡屡贻误患者病情,2001年,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联合要求严禁在药品零售企业内以“坐堂医”、“义诊”、“医疗咨询”等名义非法开展医疗活动,使“坐堂医”这一传统角色悄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但一律严禁,难免以偏概全,因噎废食,其实只要在坐堂医的准入方面严格把关,做到让真正的好中医去坐堂,而把假中医拒之门外,才是治本的方法。有鉴于此,2006年,深圳通过地方立法恢复了“中医坐堂”。2007年,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8省2市恢复“中医坐堂”试点,通过半年多的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本文章来源于轻壹健康,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s://www.cndoct.com/news/show-13761.html

声明:本频道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收集,如果发现部分内容错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