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拳的基本动作与方法

9/23/2025 2:47:05 PM发布

绵拳是中国传统武术拳法,以柔和连贯、刚柔相济为特点,动作呈弧形且注重劲力运用,强调外柔内刚、近身靠打、后发制人。其体系包含基础十二式、功力对练十八式及绵气功等功法,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单位为上海杨浦区江浦社区文化活动中心,2023年通过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评估。

 

绵拳作为上海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拳种,其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自成体系。

手型:拳、掌、豹拳、虎爪等。

步型:马步、弓步、虚步等。

步法:跟步、腾步、龙形步等。

肘法:挑肘、崩肘、拐肘等。

技术要求:

(一)姿势

要求头正颈直、沉肩挺胸、直腰敛臀、上肢舒展挺拔、下肢稳定匀称,重心始终保持居中,不能超出脚尖,否则重心前移,易被对方带动。

(二)动作

在运用扒、打、擒、拿、抓等绵拳架子进行搏击时,动作的起止点、路线、力点都要清晰,架子中的攻防特点都要体现出来。

(三)身法

把身体各个部位的活动和吞、吐、闪、顶、冲、撞、挤、靠、滚、扭等攻防变化有机结合,内外协调,一势接着一势,势势相连,形成一个整体。

(四)眼法

要做到“手眼相随”、“手到眼到”,一招一式的意识通过眼神充分表达出来。

(五)精神

要全神贯注,气势上压倒对方,表现出勇敢、无畏、不可战胜的气概,使对手望而生畏。

(六)劲力

要刚柔并济,刚而不僵,柔而不松,发劲时要求有爆发力,以意识支配动作发力,以气息配合发力,做到内外合一。

(七)呼吸

讲究“提”、“托”、“聚”、“沉”四法。跳跃时用“提”法,静止时用“托”法,刚劲动作时用“聚”法,由高到低动作时用“沉”法,自由换气,不憋气,意念引导动作与呼吸,气沉丹田。

(八)节奏

练习架子时,快与慢、动与静、刚与柔、起与伏都要有机结合,对必要鲜明,该快则快,该慢就慢,该进则进,该收即收,时常吞一步由被动变主动,由败势变胜招,要掌握运动节奏,架子必须舒展大方。

 

——基础功法

(一)基础十二式

1、摇手(摇膀子)

2、马步冲拳

3、马步双拳

4、马步通背

5、摩肩

6、千斤锤

7、狮子盘球

8、狮子滚球

9、撑排抖骨

10、拉弓肘

11、双肘

12、牛角肘

(二)功力对练十八式

预备姿势

1、弓步单推膀

2、十字勾腕

3、弓步压腕

4、裹手顶劲

5、沉肩击胸肘

6、套步铲靠

7、腾步单掌

8、平肘贴靠

9、弓步上穿掌

10、左右挑肘贴靠

11、左右拐肘贴靠

12、左右前肩贴靠

13、左右前胸贴靠

14、左右外肋排靠

15、左右内肋排靠

16、三步丹田靠

17、左右撞胯

(三)绵气功

松骨功、行气功(翻江倒海、气贯长虹、周天导引、盘桩动功、周天搬运功、坎离互换功、龟吸功、双盘擎天功、双盘开桩功、纯阳撼天功等)。


本文章来源于轻壹健康,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s://www.cndoct.com/news/show-14311.html

下一篇:没有了

0

声明:本频道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收集,如果发现部分内容错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