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位置
陷谷穴位于人体的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2、穴位解剖
有第二跖骨间肌,有足背静脉网,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
3、穴名解说
陷谷穴,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足阳明胃经。别名陷骨。输(木)穴。穴义: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聚集。
(1)陷谷
陷,凹陷之处也。谷,山谷也。陷谷名意指本穴为胃经地部经水的聚集之处。本穴物质为冲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本穴位处肉之陷处,地部经水在此聚集,故名陷谷。
(2)胃经俞穴
俞,输也。本穴物质为冲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和内庭穴传来的天部之气,天部之气是横向传于冲阳穴,地部经水则下传内庭穴,本穴有传输胃经气血的功能,故为胃经俞穴。
(3)本穴属木
属木,指穴内物质运行变化表现的五行属性。本穴的天部之气向胃经的上部传输,其运行方式为横向移动,表现出风木的运动特征,故本穴属木。
4、功效
健脾利湿,通经活络。
5、主治
腹痛胀满、肠鸣泄痢、面目浮肿、目赤痛、疝气、热病、足背肿痛等。
6、穴位配伍
① 配脾俞、肝俞、胃俞、冲阳、公孙,针刺补泻兼施,温阳化气、健脾利水,治疗脾虚湿盛之胸胁支满、心下痞闷、呕吐清涎、头昏目眩、心悸短气等。
② 配大肠俞、天枢、下脘、太白、公孙,针刺平补平泻法,健脾和胃、理气止痛,治疗脾胃失和之腹胀、肠鸣、腹痛等。
③ 配肺俞、三焦俞、阴陵泉、合谷、偏历,针刺泻法,疏风利水,治疗外感风邪之风水。④ 配下关、颧髎、列缺、合谷、公孙,针刺泻法,疏风消肿,治疗风邪入络之面目浮肿。
⑤ 配解溪、内庭、太冲,针刺平补平泻法,通经活络、消肿止痛,治疗经脉痹阻之足跗肿痛。
7、疗法
① 针刺方法:陷谷穴,直刺0.3~0.5寸;或向上斜刺0.5~1.0寸,局部酸胀,可扩散到足背。
② 艾灸方法:陷谷穴,艾条灸5-10分钟,陷谷穴,艾炷灸3-5壮。
本文章来源于轻壹健康,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s://www.cndoct.com/news/show-2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