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及行经前后出现明显下腹部疼痛、坠胀或腰酸痛等不适,影响生活和工作,称为痛经。中医学称“经行腹痛”、“经期腹痛”、“经痛”等。中医认为,痛经主要病机在于邪气内伏,经血亏虚,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因此导致痛经。 常见证型有气血虚弱、气滞血瘀、湿热阻络和寒湿凝滞。
痛经的中医辨证分型在临床中主要有五种。
(一)气滞血瘀型
主要表现为经前或者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月经量比较少、行经不畅或者有血块血块排下之后疼痛减轻,舌质比较紫暗或者有瘀点。
(二)寒凝血瘀型
患者主要表现为经前或者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则减,月经可以后推、量少、有血块。患者主要有面色青白,肢冷畏寒,舌苔白,脉比较沉紧。
(三)气血虚弱型
主要表现为经期或者经后小腹隐隐作痛,月经量少、颜色比较清晰,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舌质淡,脉无力。
(四)肾气亏损型
表现为经期或经后1-2天内小腹绵绵作痛,痛连腰骶,月经量少、颜色比较暗淡,伴有头晕,耳鸣,健忘,失眠,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五)湿热瘀阻型
主要表现为经前或者经期小腹疼痛,有灼热感或者是痛连腰骶。平时会伴有经期的延长或者月经量多,白带增多,黄稠,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等。
本文章来源于轻壹健康,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s://www.cndoct.com/news/show-4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