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时节养生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9/22/2021 5:37:46 PM发布

秋分后气温开始明显下降,总体的降雨量开始减少,水分蒸发变快,秋燥的特点更加突出。因此为天地间阳消阴长,气候由热转寒的过渡时期,草木开始凋零,自然界尽显肃杀之气。与此同时,人体的阳气也由夏季的向外宣发转变为向内收敛,呈现阳气减弱、阴气增强的趋势。

qfys2.jpg

基于人体和大自然的这一规律,中医养生强调“秋冬养阴”的原则。而秋分时节的养生尤其注重一个“平”字,平衡身体阴阳变化,平补平调,平出健康。

平调阴阳,身体放松。从“长夏”到“秋收”,人体代谢由快速转变为缓慢,秋分时昼夜平分,养生也应遵循阴阳平衡的规律,做到阴气内守。中医讲,“阳入于阴为之寐,阳出于阴为之寤,寤寐之间阴阳相养”,意思是说人体阴阳之气不断地升降出入变化,形成人的醒寤和睡眠,所以,健康合理的睡眠是保证人体阴阳平衡的第一要法。

qfys6.jpg

另一方面,秋高气爽之际正是体育锻炼的好时机,但要注意的是,此时人体阳气为收敛、闭藏的状态,运动养生要顺应这个状态,切忌运动量过大、出汗过多。比较适宜的运动有太极拳、散步、爬山等,不过膝关节不好的人,要减少爬山、爬楼梯。

工作生活压力大的人们要适当给身体减压,不妨试试“肌肉松紧法”,简便易行,适合长期坚持:闭上眼睛,用意念从头顶开始放松;牙齿用力咬合后放松,同时,拳头握紧后再放松,依次类推到全身各部位。身体达到放松的状态,才能更好地平衡人体阴阳。

qfys4.jpg

秋令食物,平补气津。秋分后气温逐渐下降,降水减少,秋燥渐至,要维持身体的阴阳平衡,饮食上需注意补气生津。首先要多喝水、常喝水;其次要适量多吃养阴生津的食物,如芝麻、核桃、板栗、梨、蜂蜜等,根据“不时不食”的养生原则,还应当多吃当令食物,例如秋木耳等。中医认为,木耳味甘性平,具有益气生津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木耳富含铁元素,是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极佳补品。需要注意的是,木耳不易消化,并且具有一定的滑肠作用,因此脾虚、大便稀溏者要少吃或不吃。

qfys3.jpg

本文章来源于轻壹健康,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s://www.cndoct.com/news/show-5294.html

声明:本频道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收集,如果发现部分内容错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